[台北旅遊]台北市定古蹟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御大婚禮二十五周年紀念文庫附屬書庫,見證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發展

[台北旅遊]台北市定古蹟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御大婚禮二十五周年紀念文庫附屬書庫,見證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旅遊可以很多種方式,逛大學校園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像是: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崇右影藝科技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等等學校。有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學校內紅樓見證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校一段歷史,是培育台灣工業人才的一個重要地標,更是台北市定古蹟。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相關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一號

(人文廣場旁邊)

02 2771 2171#3188(分機)

學期間:週一-週五AM9:00-PM20:00,週六、週日暨國定假日休館

寒暑假:週一-週四AM9:00-PM17:00,週六、週日暨國定假日休館

https://www.ntut.edu.tw/

大學.學校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前身歷史

台灣許多大學都設立自己學校的博物館,像是國立台灣大學博物館群、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博物館等等。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校史室、一個是「紅樓」。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原為「御大婚禮二十五周年紀念文庫附屬書庫」。文庫本身也就是當年校方為慶祝日本大正天皇結婚紀念日所興建的圖書館。後來,圖書館本體遭火災毀損,只留下附屬的書庫,就是像小教堂又像小洋房的紅樓。



西元一九九○年代之後,古蹟保護觀念興起,紅樓於一九九八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定古蹟,並成為學校歷史傳承的精神中心。周遭榕園綠蔭扶疏,更襯托出紅樓的簡約古樸,是北科大校園風景,亦是屹立於學校的精神標竿。

請全校之力蓋成之建築物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的精神象徵紅樓,位於文廣場旁邊,為台灣日治中期典型的磚造二層樓建築,建立於西元一九二六年,至今已經有九十五年歷史。

西元一九二六年蓋紅樓時,完全是由當年台北工專土木、建築、機械、電機系共四個科系的學生一起蓋起來的,體現北工的實作精神。

修復後之紅樓

​​

​​​

​​​

​​

​​

​​

紅樓是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最古老的創校建物,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的在西元二零一七修復以「原貌復原」為主要原則,回歸紅樓建物的本質,並讓師生有機會共同參與古蹟的再利用的經營、維護與管理等實務工作。這次歷時半年修復完成。將一樓、二樓分別作為常設展和特展展區。

​​

​​​

​​​

​​

這一次的修復工程,設計也是由師生共同籌畫,牌匾則是由設計學院的木工國手侯志慶用上好的檜木親手雕刻出來。另外,一千三百多萬元的工程費,則是由校友捐款,凝聚全校師生的向心力。未來除了作為外賓接待、榮典集會之用,也將舉辦展覽。

​​

​​​

​​​

​​​

​​​

​​



常設展以紅樓歷史為主軸,進行建築歷史、構造特色的簡易說明,而特展則以建物修復、文物保存、攝影作品等內容展示,也有外賓接待、榮典集會之用,強化紅樓與師生間的關係。為了保存原有的格局,留下歷史的痕跡,特別保留二樓三分之一的老舊天花版,另外包括一九四零、一九五零年的通氣孔鐵片,以及樓梯扶手的校徽等等老元素,也都保存下來。

​​

​​​

​​
​​

​​​

​​

除了透過展板和展台展示區的圖文介紹,另有直立式壁掛電子數位看板帶領觀展者用影片回顧的方式,觀看紅樓的歷史與修復過程。科技與歷史文化的交融,賦予圖文動態影像及聲音傳達,留給觀展者一個知識補給與吸引性兼具的深刻回憶。

紅樓是台灣建築物代表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面積不大,位處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校園中心的紅樓,是二層樓房,面積雖僅三十四.二平方公尺(約莫十一坪大小),但在規畫當年,仍屬大正年代,因此具備了大正時期紅磚建築的精神。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以紅樓為名稱之建築物,這些建立於日治時期紅樓成為當時台灣一棟又一棟建築物代表。紅樓建築以正面正中以一三角形及梯形組合而成的大山頭飾為中心,左右兩側為鐘樓,上飾以弧形簷飾,入門處有拱柱,上有平台及本省民宅常用之石欄。東西各延伸出二排二層校舍,窗戶皆為半圓拱式,兩端盡頭向後延出,內側迴廊互通,正面校舍形成ㄩ字形。

總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是校園古蹟再造和維護、利用的典範之一,亦是值得去參訪或看展的老建築。走訪紅樓端看台灣在日治時期紅樓精神。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紅樓相關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一號

(人文廣場旁邊)

02 2771 2171#3188(分機)

學期間:週一-週五AM9:00-PM20:00,週六、週日暨國定假日休館

寒暑假:週一-週四AM9:00-PM17:00,週六、週日暨國定假日休館

https://www.ntut.edu.tw/

大學.學校



文章串聯連結網址::https://bravejim.pixnet.net/blog/post/230893924

avatar-img
bravejim的沙龍
58會員
1.9K內容數
這裡是bravejim的生活日常紀錄,與大家分享各地旅遊與美食的分享,如果你跟我一 樣愛吃又愛四處旅遊、那麼就跟隨我的紀錄,讓你認識原來台灣也能如此美麗與美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raveji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台灣傳統習俗中,無論婚、喪、喜、慶各種場合都能看米香的存在。米香店在台灣早期處處可見,隨著時代轉變、時至今日,米香店屈指可數更為稀有。米香比要有機會看到的是路邊攤出現,這家泉利米香將台灣古早味美食化身為不同經營方向,泉利米香在傳統思維美食,讓大家對於米香有了不同口味吃法與製作技術。 泉利米香相關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
在台灣傳統習俗中,無論婚、喪、喜、慶各種場合都能看米香的存在。米香店在台灣早期處處可見,隨著時代轉變、時至今日,米香店屈指可數更為稀有。米香比要有機會看到的是路邊攤出現,這家泉利米香將台灣古早味美食化身為不同經營方向,泉利米香在傳統思維美食,讓大家對於米香有了不同口味吃法與製作技術。 泉利米香相關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