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確的」基本法理認知,才有「正確的」政治解讀和觀察。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成為近日台灣各大媒體重點新聞,有不少台灣政治評論者和學者認為,由於阿富汗是兵家必爭之地,任何國家接手都有地緣戰略的優勢,也有人因為美國政府二十年來於阿富汗駐軍,因而連想數十年來美國對台軍售、美台關係密切,如今美軍已經撤離阿富汗,是否有朝一日也會對台停止軍售,而將阿富汗和印太地區的台灣放在一起比較分析。然這些評論之共通點是,有意無意間忽視兩者在國際法上的法定位本質截然不同,阿富汗是主權國家,然「台灣」並不是「台灣共和國」,中華民國也不是台灣人可以自以為是的「國家」,而是中國的舊政權、舊政府,在美國對兩者的對應方式和策略當然也不一樣。
維基百科:互不干涉内政是一项國際法原则,從國家主權直接引申出來的,也就是「一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姑且不論阿富汗政府軍是否過於腐敗等他國的內政治理問題,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在法理上主要基於「一國內政不干涉原則」,何況阿富汗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可說是長期以來阿富汗人民自己的選擇,加上美國為對抗本世紀最棘手的中國及其聯手國家之際,有必要及早調兵遣將,將寶貴的資源專心投注印太地區,在自由民主世界和社會共產主義對峙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美國選擇於此時對阿富汗撤軍可想而知。可見無論是一個國家或是有意志獨立建國的地區人民,必須正確地認清世局的變化,不能袖手期待美國等民主國家的援助,必須先站立自救。
其次,看印太地區的台灣,美國等民主自由國家對應中國,同樣必須遵守「一國內政不干涉原則」。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的非法政權(參考拙作《「中華民國體制法定位的轉變」和「台灣獨立建國的必要性」》),何況「台灣」並不是「台灣共和國」。
有關美台關係之所以存在,主要是二戰後美國先為維護在台美國公民和美國的經貿利益,在美國正式承認北京為中國唯一合法政權之後,美國為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因此配合兩岸的北京和台灣兩政權,並在與中國合法政權北京當局的合意之下,制訂「台灣關係法」,以及美國對台軍售相關之「八一七公報」等,所有美台之間的互動,皆必須經由中國舊政權中華民國的台灣當局之手,主要目的是塑造台灣當局良好的國際形象,誤導台灣人民「中華民國台灣是和中國無法關係的國家」,欺騙台灣人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之抬頭」,封殺台灣人民有機會行使聯合國憲章所保障「住民自決權」,包括今年中國病毒侵入台灣之際,美、日對台灣人民提供國際認證疫苗,同樣也是必須經由中華民國的台灣當局之手,是美、中台之間所謂的「戰略模糊」策略之一環。
亞洲大國日本加入民主國家陣營對抗中國。美國可說是日本戰後重建背後的大功臣,數十年來美、日兩國在各領域皆維持緊密的結盟合作關係,2019年中國病毒肆虐全球,日本是亞洲地區首當其衝的國家,全球防疫行動致使日本無法如期主辦「2020東京奧運」,日本也因此積極參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陣營,成為美國對中華民國台灣「戰略模糊」策略在亞洲的行動夥伴,7、8月「2020東京奧運」大會期間,主辦國日本用心安排區隔中國、台灣兩方的參賽選手,此舉在台灣媒體引起廣泛討論,也有振奮台灣民心之效果。如同美國近年來不斷以含蓄邀約,期待台灣人民主動的站起來,促使台灣成為國際法國家,加入民主國家陣營一起對抗中國,日本也期待台灣人民能藉由重新思考「國家名稱」之意涵,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為「2024巴黎奧運」台灣隊使用「台灣共和國」做準備,而不是更改中國的舊國號。(參考拙作《「2020東京奧運」有助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但日本政府無法介入》)。
美、中對峙持續升溫、民主國家陣營與社會共產主義兩勢力對決一觸即發,足以瞬息間定奪台灣的法定位和方向,在此急迫的關鍵時刻,如果以二十年前該做而未做,僅以草根性教育,欲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恐怕已經緩不濟急,何況中華民國的台灣當局,還是企圖繼續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
最後,台灣人民必須先以行動自救,將中國的還給中國才能救台灣。台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於2020年《台灣地位未定之後的發展與事實證據》等系列專論:台灣人民要獨立建國,不必主張地位未定,最重要的是必需表明建國意志宣布獨立。宣布獨立並不是指,有沒有正式發表獨立宣言或寫成文字,而是重視有沒有堅定、明確的向國際社會表達獨立建國意志。因此任何方式對外表達獨立行動,就稱之為宣佈獨立。可見某政治實體代表當地住民,對國際社會「宣佈獨立」,並沒有明文規定之特定形式與條件。兩個多月前美國智庫研究員專論《外島與台灣的未來》隱晦地告訴台灣人民,促使台灣政府主動策劃放棄金門和馬祖,以及故宮中國歷史文物之行動,這也是台灣「宣佈獨立」的方式之一(請參考拙文《將中國的還給中國 才能救台灣》)。由台灣人民主動的站起來,向國際社會正確的發聲,是符合民主程序、不會造成社會動盪,可行且務實的具體行動,期待有台派團體願意挺身而出、登高一呼,帶領不願意「被中華民國綁架」的台灣人民,為真正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