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排外嗎」?從在日外國人的經驗談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

2021/09/1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文章封面圖,source

UX紅豆泥EP5文章/字幕版
點這裡進行收聽🎧

日本人排外嗎?從在日外國人的經驗談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
歡迎大家來到新一集的設計紅豆泥⋯⋯不對,是UX紅豆泥(笑)我是主持人山姆。
今天要聊這件事情的起因,大家可能會覺得說,怎麼又開始聊一些跟設計沒有關係的東西,但是我想要先講一下,我想要錄這一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梳理自己對於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和無障礙設計accessibility,為什麼我會對這兩個主題特別關心的原因。
除了因為我在大學的時候讀過社會科學,那時候對社會議題開始有關心之外,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在來日本之後作為一個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的經驗所讓我對這兩個方面有更大的興趣與共情,所以我就想要從一種個人的經驗的角度去談包容性設計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也就是多樣化是一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一個東西。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語言與文化知識背景的隔閡

一開始我想要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在日本讀專門學校二年級的時候。那時要開始就職活動,簡單來說就是找工作,但是日本人找工作是比其他地方,比如說,我印象中台灣是在畢業之後才可能會開始投履歷,但是日本的話,譬如說大學的話,大多是三年級升四年級暑假,等於是提前大約一年到半年的時間就開始找工作。
所以在那一段期間會有很多像是實習啊之類的公司開給這些大學新鮮人實習的經驗。但是日本實習又跟台灣可能不太一樣的是大多是以那種一天或者是短期一個禮拜的實習為主,那我們就會叫サマーインターン(Summer Intern),就是暑假的 intern 這樣的一個名字。
螢幕截圖:知名廣告公司電通的2021年暑期實習的網站
內容的話,大概就是有點包含了公司的介紹,加上一些體驗工作內容的流程。像如果以設計領域來說的話,我參加了很多就是UX設計的intern,比如說有兩天的intern,主要的內容就是跟其他成員組成小組,然後你們最後一個小組產出一個設計的解決方案。
哇怎麼感覺才剛介紹我要什麼是 intern 就花了很多時間😅。然後我參加intern就是,他說他是一個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之類的一個 program ,我那時候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服務設計,所以我就以為是跟UX有點關係,我就報了,然後也莫名地上了,然後就去了(笑)。
他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幫其他的公司預測說,比如說十年後的某某業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你可能要從整體社會的大脈絡,到他那個產業特有的一些小脈絡去分析吧,簡單來講就是這樣。然後出了題目,那時候出的題目就是請預測十年後的漫畫業界會怎麼樣。這時候你可能就要假設說,可能在十年後會有什麼新的科技出現,那時候大家閱讀的方式不一樣,這個可能性是大還小,就類似做這樣的一種分析吧。
那間公司已經倒了,找不太到相關資料,只能從這篇報導中擷取他們的圖片
那作為那一天那個intern唯一一個外國人ーー其實是兩天,兩天intern的裡面,唯一的外國人我只能說,那個intern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首先那是我第一個,所以大家可以預期說,在那之前我的日文其實,雖然說可以聽得懂大家在說什麼,但是還沒有好到說,能夠去表達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說,我剛剛說「漫畫業界十年後」,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抽象化的討論。就你可能必須要說類似「人口老化」、「人口結構」這一些感覺很難的詞。這是一個前提是,我的日文還不夠好到我能夠把去表達這些詞(概念)。
第二個前提是,我發現我們作為不同文化的人,所有的一些背景知識非常不一樣。例如說,我們講到漫畫,我自己就會想到說,可能漫畫會有盜版這個問題,或者是盜版這個現實存在。但日本基本上並不存在盜版這一個現象或者是問題。
又很諷刺的是,我們那一組因為有我這個外國人,他們就說我們來做一個就是面向グロバール(global)的一個措施、一個戰略思考。我就說好,那我就來提供所謂的global的視點吧。(後註:podcast中口誤,其實那時候不是說global,而是面向亞洲市場(Asia)的戰略思考)
所以我就跟大家說,其實在我們不確定在其他國家,但至少在台灣有盜版這個東西的存在,我還去查了盜版在日文怎麼講ーー日文的漢字寫起來叫做「海賊版」。然後,我就跟他們說有盜版這個東西存在,所以那你到底要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然後讓漫畫正版漫畫在這樣的市場裡面怎麼去賺錢,你必須要考慮到這個現實,你才能想說怎麼是賺錢嘛,對吧?
但是他們就會說,所以盜版有這麼重要嗎?就是讓我們就直接打擊它不就好嗎?就是他們就會說出一些,他們並不了解說到底這東西在這個文化裡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或角色,然後也不去細究,就就直接給出一個有點天真,或者是你也不知道這麼講的一些回應。
所以說,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種對話形式:我又想要去解釋說:「其實不是這樣,這東西還是很嚴重的!」等等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聽不懂。這就是回到剛第一點,我的語言能力還沒有好到時候可以去表達這麼抽象思考的東西。所以就我試圖解釋,他們又聽不懂,然後他們就會用一個很錯誤的回答來回答我。然後我覺得說:「不是這樣的!」,我就又會想試圖解釋。就這樣的循環之後,我發現他們就會露出一種很困擾的表情,他們會覺得「你想表達什麼😟?」
困擾的表情示意圖:大概就像是這樣的表情
這兩天的 intern, 從第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左右,基本上我就直接閉嘴。因為我覺得我再怎麼說,都只會獲得一種不管是冷漠的回應也好,或者是困擾的回應也好。而且我又很怕說,反而會造成他們的困擾:「所以其他組都可以很順利地討論,為什麼我們這組要卡在這件事情卡這麼久,結果好像也沒什麼進展」,所以我就選擇了沉默。
好,這就是我第一個故事。講得好長,就是大家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感想。不過我覺得先不用急著下結論,我再講第二個故事。

注重多元的公司中,並不尊重「外國人」的多元

我現在是在一個強調多元文化的日本本土公司上班中。那為什麼我要強調「日本本土公司」?因為可能很多在日本工作的大大們,很多都是在外商公司,那他們大多的共通語言是英文,就是比較國際化,他們的成員也是來自比較多的國家。
那我們公司呢,我沒有一個準確數據,但是80%的員工可能都是日本人。應該不只,但是我的先姑且說80%吧。反正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至少九成是日本人,然後我老闆也不是那種google 出來的,就是Panasonic出來的,就非常日本那種感覺(註:日本現在也很愛去說高層是GAFA的前任員工之類的)
所以為什麼要提到這些點,就是因為其實在日本本土公司這個維度中,我覺得我們確實是一個非常強調多元文化的公司。舉例來說的話,一個是我們對於工作的制度是非常彈性的。例如說你可以選擇你一週要上幾次班ーー對,上幾次班可以自己決定,當然薪水會不一樣。然後你也可以選擇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例如我們團隊裡面有一個人就,可能很喜歡早起吧?他就常常四點半開始上班之類的。然後也會去強調性別上的平等,或者是也會參與和贊助像是東京的彩虹遊行的活動。
在這方面意識到需要去採取多元制度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然後也願意去花時間和心思去討論這些事情。好,這是前提,就是在傳統的日本公司裡面,我們公司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公司。
但是!但是作為這公司的外國人之一,我並不覺得自己是這一個多元文化的一份子。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體現在大概兩點上面吧。
第一點是我們公司到平常溝通交流的語言還是以日文為主,所以講日文的時候,我覺得也有是因為我長的就是亞洲人的面孔,所以大家並沒有特別意識到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的一個立場。大多數人跟我講日文的時候,一來是講得非常快,二來還是會使用一些比較難的詞語。然後像是剛剛我在實習中的經驗,就是當你試圖去表達一些事情,但他們聽不懂的時候,他們會露出一種很困擾的表情:「嗯?你在說什麼?」
他們可能會覺得沒禮貌,所以他們也不會特別去問你說:「你在說什麼?你剛剛想要表達什麼我沒有聽很懂」他們就會露出那種「我沒有聽懂但我又不敢問,所以我只好冷漠得保持微笑😊」這樣一個,你也不知道該怎麼講的一種態度吧。
然後第二點是我覺得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做到跟日本人一樣的工作,也沒有特別期待你去發揮你作為所謂「族群多元」的一個力量吧(註:儘管我是被這個理由招募進來的⋯⋯)。
就比如說這一屆作為設計團隊唯一一個新進來的人,我被期待的是能夠做到去年進來的那個前輩所做到的一些事情。例如說,他們期望我去用日文去寫文章。當我提出說:「其實我可以用英文,或者是中文寫」,因為其實同樣主題的文章,去年的前輩就寫過了。也因為團隊其他成員都是日本人,日文文章大家都可以寫。我想說,以我特有的語言的優勢,可以去做一些團隊的其他人沒有辦法做到事情吧。他們其實也說不出為什麼一定要我寫日文,但是就會可能會覺得說「不這樣的話很奇怪」,或是「去年的人都這樣做,所以今年也應該這樣做」。但是做一個在日本的,或在這間公司的外國人,我並沒有覺得說我有發揮出我應該發揮出的所謂的多元價值。
但是故事的轉折就在這裡:就是我現在覺到日本人的這種剛剛講,他們會可能會露出困擾的表情或者是所謂的排外的舉動,或者是他們希望你去做一樣的事情,也許純粹就是來自於他們的不知道怎麼跟外國人相處比較好。

人並先天不擅長與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因為在日本的話,還是以日本人這個群體為「大多數」吧(至少是檯面上的大多數),就大多數還是日本人,再加上我們公司大概七八成都是日本人的前提下,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跟外國人相處的經驗。他可能自己也會很苦惱說,所以我到底應該做什麼反應才是比較禮貌的。然後最後他們選擇了,或者是他們整體這個民族選擇的是用一種比較疏離都或者是客套?冷漠?用詞不同會讓這個聽起來會不太一樣,但是大體是那個意思吧。
那也許是在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多數群體的一個,英文叫做 privilege,中文怎麼講,特權嗎?他們作為在族群上面的多數人,其實他們之間的溝通算是比較好的,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外國人來說就是常常會很困擾的一些原因,其實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民族性就是這樣或者日本人就是怎樣,日本人就是排外什麼的。我覺得並不是這樣。
我們作為,不論是剛剛講的民族也好,族群也好,性別性向,身體能力上面的majority(多數人)的時候,其實也很常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人其實並不先天擅長於與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那時候有人可能會舉例說,那其實不一樣啊,台灣人不是會對外國人很熱情阿,就不像日本人,就是像你剛剛講的這麼冷漠或什麼的。但是族群或種族,他其實只是多元的其中一面向。所以我今天是我個人角度出發說,作為族群少數,促使我對於包容性設計或是無障礙設計的一個思考,但是大家可以想說,那我們作為身體能力上的多數人。所謂的「正常人」的時候,我們有去想過,或我們有其他的障礙者放進我們的視野裡面,我們有真的去接納他們,或是「對他們很熱情」嗎?這包括說,種族上面,我們是真的是對所有的外國人都很熱情嗎?就這些事情其實也還是會需要去反思的吧。這些相處其實都是需要時間去做磨合和妥協的。
就是我想說的就是,作為一個在日本的國際化的一個少數人來說,我既感覺到日本人的排外,然後由此而去思考說,作為一個少數人是一個怎麼樣負面的感覺,一個不被接納的感覺。到那我們在做一個包容性設計,哇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包容性這個關鍵詞。但是,我們在做包容性設計的不管是組織或是設計的時候,其實都很需要這樣一種你做為一個族群裡面的少數人也好,或者是大家都是不一樣的人的經驗,然後我們在中間做出一些平衡,這樣的一些經驗才能讓人去重視或者是真的意識到包容性設計的重要性。(後註:這段中podcast口誤把包容性說成國際化⋯⋯)

作為一個族群上的少數人的經驗讓我更能同理別人

那包容性設計中當然也包含了無障礙設計,就是我開始意識到我作為一個看似是身體能力上面的「正常人、普通人」,但是我們要如何去同理身體能力上不同的人,然後把這些同理帶進我們的產品裡面,所以我還是覺得作為一個族群上的少數人的經驗還是非常寶貴的,因為它真的教會我要怎麼去同理別人。
這一集比較像是一種閒聊吧,而且之後,可能還會再透過這樣一種個人的經驗ーー它並不是在代表所有在日本的外國人的經驗,所以就這一點還是要注意一下。有些人會覺得「不是這樣的」,我覺得每個人的想法都會不一樣,這也很重要。這只是就我自己做一個在日本的外國人怎麼去面對這樣的一種所謂「排外」的經驗,然後把這樣的生命經驗再帶進我的設計的哲學裡面。那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囉,掰掰👋
訂閱UX紅豆泥: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2jT8PUN1VVkUMKsrJ92IfH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83772186 kkbox: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8nDki2_mmACIMHThg2
山姆
山姆
產品設計師,分享一些在日本做UX或是產品設計的事。在科技公司的雜草堆角落做田野調查。現學現賣專家。 使用者設計/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