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居所】走過百年浸潤藥香的時光:迪化207博物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迪化207博物館外觀
屹立在迪化街超過百年的中藥鋪,不只乘載大稻埕過往的時光荏苒,也囊括了這塊土地從前至今那充滿活力的生活脈動。
走在周末早上十點前的迪化街上,或許是時間尚早,也或許是因為疫情關係人們自覺減少外出的關係,我走在老街的騎樓下,兩側的店家有的店門還關著,有的則剛將商品擺好沒多久,未聞店家高聲吆喝,未見遊人如織,讓人想像不出過去迪化街熱鬧的光景。
但是走在老街上,看著兩旁帶著歲月痕跡的巴洛克式騎樓建築,身在當中的我,越是一步一步往裡走,越能感覺到老街那份浸著光陰的沉穩與靜謐,搭配當天晴空烈陽的好天氣,淒涼蕭索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反而有種這裡的店家,這裡的人們,都正屏氣凝神地等著下次再展丰采的好時機。
我邊走邊看,沿路的中藥藥材店、糧行、茶館、文創商店,無一不能吸引我的目光停留,於是一段不長的路也走了十來分鐘才抵達目的地。迪化207博物館,前身是百年中藥舖廣和堂,坐落在街道的轉角處,圓弧立面、橘色貼磚外觀的建築在一片仿巴洛克式的建築群中,特別顯眼、特別與眾不同。
以前的百年藥鋪,現在的博物館
從對街往建築看去,還能看見建築外牆在二、三樓的下層窗戶上,還裝飾了寫有「廣和藥行」、「廣」、「和」字樣的窗花。走到門口,可以看見門前騎樓的地板是磨石子地,還有著蜜蜂採蜜的圖樣。走進一樓,整面地板同樣採用磨石子地,進門處還畫了一支大大的人參,寫著高麗參字樣,標示著其曾是中藥行的前生。
或許是因為正在展出有關老屋修復的展覽,而搭起鷹架與展示櫃,使得狹長空間顯得再稍微侷促一些,但不難想像過去它仍作為中藥鋪對外營業時,櫃台後立著一個一個木製大藥櫃,掌櫃手指靈活俐落撥著算盤計算金額,其他店員為客人配藥、拿取藥材的情景。
沿著狹長且有些陡的樓梯爬上二樓,陳列的是與一樓主題特展相關的台灣傳統建築工藝,沒有了一樓的狹窄感覺,整體而言比較寬敞,在這幢房子還作為藥鋪使用時,這一層樓和三樓是住家,承載著這一家人的所有日常活動。雖然這兩層樓在當年作為住家時,具體如何使用我並不知道,但看著這個用途已截然不同的空間,想像著這裡曾經擺放著桌椅等家具,或許在藥鋪每天關門以後,一家人就會坐在這裡,一起吃著熱騰騰的晚飯,就像年節時回到老家,與從各地趕回的親戚一起吃頓飯的感覺一樣,一家和樂融融的溫馨。
二樓的展覽空間
繼續沿著樓梯抵達三樓,整個空間氛圍與一、二樓截然不同。這層樓有大片的窗戶,採光良好,光線充足的空間讓人眼睛一亮。從窗戶看出去,會看到周遭的建物、樓下的行人,感受到的是迪化街後段的寧靜安然,輕鬆愜意。這樣一個明亮舒適的空間,現在被博物館用做特展區域、講座場地使用,還有一小塊區域販售著一些博物館的周邊商品。那,在成為博物館之前,這層樓是住家的一部分,但用來做什麼呢?
我想,或許是用來招待客人的地方吧!明亮的空間,能看到街上風景的窗戶,就著茶水點心,不論來訪者談的是公事還是私事,總歸是一個讓人感覺舒服的會客場所,感覺不管是談的是什麼事情,都能夠順利落幕。
三樓的展覽空間
一棟建築,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生活文化記憶
繼續往上,來到了四樓天臺。視野雖然被較遠處的高樓稍稍阻擋,而望不到更遠的風景,但是藍色的天空,耀眼的陽光,磚紅色的屋頂,劃出了一方帶著時光的寧靜氣息的地界。天臺的另一側還能看到巷底的淡水河,雖然只能看到一點小小的河面,但全然不難想像,當年的人站在這裡,往同樣的一個方向望去,會看到淡水河上船隻往來頻繁的繁榮景象。
從天臺看出去的景色
天臺上不只景觀讓人駐足,忍不住想像過去人們可能在這裡看到什麼,在這頂樓上也有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卻不會被安裝在此處的生活用具──灶。
灶,照顧著一家人的一家三餐,看顧著一家子每一天的溫暖與飽腹。但,灶通常會被安置在室內,是安穩一個家的重要設施,那這個被安置在露天環境中的灶,究竟用來做什麼呢?
看著四周平坦的地面,沐浴在陽光下的頂樓,再想到這裡過去曾是一家中藥鋪子,安置在頂樓的灶,或許與家業相關吧!不難想像從前人們在這裡曝曬、製作中藥材的景象,那口灶,應該也是工作伙伴之一,幫忙加工著各種藥材,不同的用途,但同樣安著這個家。
放置在天臺的灶
現在的迪化207博物館雖然已經聞不到藥香,看不到過去人們在這裡生活的樣子,但仍舊可以從這棟保留了原本樣貌的老房子身上,看出些許痕跡。在這棟老房子身上,銘刻著過去的生活記憶,但同時也正在記錄著更貼近現代的人們的記憶。
迪化207博物館一年會有四檔展覽,每一個特展都環繞著「生活文化」以及「老屋」的主題去策畫,老屋的修復、整理、維護都是不容易的,一磚一瓦,一片裝飾,都承載的那個年代的常民記號。將大家都熟悉的生活日常,搬進同樣有著熟悉感的老房子裡展出,不只是看到了熟悉的現在,也連接到了過去的印象與未來的想像。
目前迪化207博物館正在展出《老房子化妝師》、《便當》兩個主題特展,《老房子化妝師》展示著建築上會應用的各種裝飾物件與技法,《便當》則展出了各個年代的便當盒,以及便當的供應形式,梳理出「帶便當」這麼一件日常的事,隨著時代變遷而產生的變化。
如果你有機會來一趟迪化街,走一趟大稻埕,也散步到迪化街的後半段來吧!這裡的寧靜氛圍與同樣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和街區,都不會讓你失望的。
場館資訊
迪化207博物館
參觀時段:每週一到週日(週二休館),10:00~17:00
注意:因應疫情二級警戒,參觀採時段預約制,詳情請見博物館官網
官網:https://museum207.org/index.php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新北旅遊] 鶯歌區走進文化路歷史,東鶯里見證陶瓷文化下歷史資源,歷史資源、環保永續並存秘境 ​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很多文化與歷史結合底蘊,隨著時代演變雖然不再被重視,但是卻掩藏不住那一份走過時光歲月的歷史。很多歷史都埋藏在巷子裡面,新北市鶯歌區東鶯里文化路就是一個明顯例子,這裡是文化與歷史街弄更是秘境景點。快!!跟著小編這篇文章腳步來一趟這個歷史之旅吧。 新北市鶯歌區東鶯里相關資訊:: ​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9-27
[基隆旅遊]信義區百年古廟靈泉禪寺,台灣佛教四大法脈的月眉山派本山,附屬建築列為基隆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 ​ 基隆市有許多知名廟宇,這些廟宇在台灣都是獨霸一方,影響台灣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力。這篇要介紹信義區靈泉禪寺,此廟宇是日治時期此寺與新北市五股區凌雲禪寺、苗栗縣大湖鄉法雲寺、高雄市阿蓮區超峰寺,合稱台灣佛教四大道場(四大名山、四大法脈)之一,台灣佛教四大法脈的月眉山派本山於此地,日治時期更列名基隆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7-17
聊聊文化的瑰寶,聽聽故事吧-故宫六百年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故宫六百年》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Thumbnail
avatar
不小王子
2021-05-20
21. 牛年特輯:富過三代才懂文化+富不過三代=文化無限輪迴 文化藝術與人文社會傳統的重因為華人社會主流結構充滿著「情大過與理法」缺乏創造性的傳統,充斥著家庭恩情主義的結構來構築華人社會的倫理結構 ;事實上,以家族綑綁或情緒勒索來適應社會變遷的模式,缺乏調適新社會變化的彈性,往往為了生存選擇容易拋棄歷史傳統文化藝術等非物資文化與文化資產。
avatar
虛擬浪潮的觀察
2021-03-05
那些走過文藝季的日子:追求「感動」記得是那個月亮很亮的夜晚,一個人騎車從學校要回中和的路上,回想著自己一整天上課的經過,不知為何,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是學生不認真嗎?或許不是,我想,在我霹靂手段的鎮壓下,學生上課的參與度基本上不會太低。 是教學不流暢嗎?或許也不是,回想整個上課的過程,好像也沒有太多因為不流暢而中斷課堂的地方。 還是
Thumbnail
avatar
JLH
2020-11-25
不只三倍券,疫情下哪些產業需要振興? 你聽過文化部藝Fun券嗎?兩廳院2020年3月取消了大量的演出節目,是截至目前的高峰,而退票金額也高達台幣一億元,為同期2019年3月的六倍,影響波及319個團隊、449檔節目、951場演出,可說是現代藝文產業的黑暗期。為促進藝文產業之參與,文化部推出藝Fun券,面額600元,可用於博物館演藝廳,7/18即可下載囉...
Thumbnail
avatar
Violet C
2020-07-08
了解台灣文化才能走向國際Taiwan has a population of 23 million. Taiwan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ethnic groups. Hoklo people, Hakka people, and indigenous people.
Thumbnail
avatar
安格霓思的旅行生活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