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假象》片面的認識,並不算是認識,我們需要保持好奇謙卑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距離閱讀這本書已經有一陣子,正好前幾天聽Podcast提到了這本《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談論為什麼聰明人會被一些資訊所欺騙,或是盲目的相信不合理的事情,然後透過各種資訊想要佐證自己不是理盲,而是有憑有據的支持自己的認知或觀點,正好想到這一本書 《知識的假象》 的心得還沒寫,趁著假日來補足一下記憶。
作者用一個破題讓人知道自己的無知,或是知的假象,「你沖馬桶時會發生什麼事?先不說別的,你曉得馬桶沖水的基本原理嗎?」這個問題可以談到不少物理原理和材料,但對絕大多數人,並沒辦法清楚說明這其中的奧秘,當我們說我知道,但真正知道的是什麼呢?但也不該用這種方法去完全否定一個人的知識,只是知識的程度差異,但以此破題,確能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無知,對不知道的事物能更加謙卑。
作者提到了現在的知識是群體的知識,關於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現在的科技技術都是集合了各領域的知識所累積而成,早在筆者還在讀高職的時候,學習關於引擎製作的困難,當時台灣還沒辦法製作出汽車引擎,主要原因在於汽缸密合度問題,金屬材料的研磨,還有熱膨脹係數的問題,層層相關,材料、鑄造、研磨等等都是累積知識的結果。
不過作者談論到進化論,似乎變成了進化論的信徒,事實上進化論至今仍然沒辦法解答跨物種的進化改變,因此生物的進化的斷層能無法被填滿,只能知道很多族類是一窩蜂展生,但真的是靠進化而來嗎?似乎證據的演變仍還是有限,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展生的演化、馴化的過程,不過後來有基因專家推論,這些演變都是在基因中已經呈現的應變措施,生物的變遷,至今還是一個無法全面解答的議題,對此我還是謙卑的學習,暫時不加入任何絕地的論點。
人在怎麼學習,知識仍然是如此浩瀚,一切都是靠相互合作,群體智慧累積而成的知識,過度自大的自信,可能都只是一種知識的假象,最後一章作者為了避免被假象所限制,提出了做明智決定的方式,解決方法一:難度要降低、解決方法二:原則要簡單、解決方法三:教育要及時、解決方法四:認知要檢視。最後還是要回到,人其實知道得很限,因此我們需要保持的好奇和謙卑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追求知識的真相。

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The Knowledge Illusion: Why We Never Think Alone

作者: 史蒂芬‧斯洛曼, 菲力浦‧芬恩巴赫
原文作者: Steven Sloman, Philip Fernbach
譯者: 林步昇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9861343228
叢書系列:商戰系列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購買資訊:知識的假象
簡介:
世界愈來愈複雜,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
如何才能避免自以為是,
進而提高我們的決策準確率,獲得更好的結果?
  這是一本精準有趣的人類智慧使用手冊,
  將帶你從認知科學的全新角度去了解人的思考和心智,
  為生活、理財和未來,做出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得那麼聰明,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生活得更好。
  懂得在知識上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
  然後將他人的智慧占為己用,我們就能為每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社交媒體盛行、假新聞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們搞不清楚自己不懂哪些事,對自身的無知渾然不覺,許多評論和錯誤觀念才會難以改變,本書正是要探討這種「知識的假象」。
  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為無與倫比的群體思考能力,正因為智慧存在於眾人之中,不屬於任何個人,因此我們可以在集思廣益之下修正弱點和錯誤,運用知識共同體打造出異常強大的社會頭腦。當人類真正「知己所不知」,明白自己也是問題的一環,才能在需要時獲得協助,填補知識上的漏洞。無論是投資理財、感情觸礁、購買房產、人際關係等,我們可以擷取知識共同體的資源,克服與生俱來的限制,做出更聰明適切的決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閱讀認識一個教派,教派的發展脈絡,總有許多分歧,這次透過葉先秦整理的《晚雨聖靈》認識了五旬節派的脈絡,看來有機會應該再去讀前作《聖靈的洗》,才能開始認識靈恩運動的脈絡,靈恩運動方面道聽塗說不少,聽過一些 Podcast 談論靈恩,有用揶揄方式談論,不然就是懵懂的談論表象。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透過閱讀認識一個教派,教派的發展脈絡,總有許多分歧,這次透過葉先秦整理的《晚雨聖靈》認識了五旬節派的脈絡,看來有機會應該再去讀前作《聖靈的洗》,才能開始認識靈恩運動的脈絡,靈恩運動方面道聽塗說不少,聽過一些 Podcast 談論靈恩,有用揶揄方式談論,不然就是懵懂的談論表象。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