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假象》片面的認識,並不算是認識,我們需要保持好奇謙卑學習

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距離閱讀這本書已經有一陣子,正好前幾天聽Podcast提到了這本《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談論為什麼聰明人會被一些資訊所欺騙,或是盲目的相信不合理的事情,然後透過各種資訊想要佐證自己不是理盲,而是有憑有據的支持自己的認知或觀點,正好想到這一本書 《知識的假象》 的心得還沒寫,趁著假日來補足一下記憶。
作者用一個破題讓人知道自己的無知,或是知的假象,「你沖馬桶時會發生什麼事?先不說別的,你曉得馬桶沖水的基本原理嗎?」這個問題可以談到不少物理原理和材料,但對絕大多數人,並沒辦法清楚說明這其中的奧秘,當我們說我知道,但真正知道的是什麼呢?但也不該用這種方法去完全否定一個人的知識,只是知識的程度差異,但以此破題,確能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無知,對不知道的事物能更加謙卑。
作者提到了現在的知識是群體的知識,關於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現在的科技技術都是集合了各領域的知識所累積而成,早在筆者還在讀高職的時候,學習關於引擎製作的困難,當時台灣還沒辦法製作出汽車引擎,主要原因在於汽缸密合度問題,金屬材料的研磨,還有熱膨脹係數的問題,層層相關,材料、鑄造、研磨等等都是累積知識的結果。
不過作者談論到進化論,似乎變成了進化論的信徒,事實上進化論至今仍然沒辦法解答跨物種的進化改變,因此生物的進化的斷層能無法被填滿,只能知道很多族類是一窩蜂展生,但真的是靠進化而來嗎?似乎證據的演變仍還是有限,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展生的演化、馴化的過程,不過後來有基因專家推論,這些演變都是在基因中已經呈現的應變措施,生物的變遷,至今還是一個無法全面解答的議題,對此我還是謙卑的學習,暫時不加入任何絕地的論點。
人在怎麼學習,知識仍然是如此浩瀚,一切都是靠相互合作,群體智慧累積而成的知識,過度自大的自信,可能都只是一種知識的假象,最後一章作者為了避免被假象所限制,提出了做明智決定的方式,解決方法一:難度要降低、解決方法二:原則要簡單、解決方法三:教育要及時、解決方法四:認知要檢視。最後還是要回到,人其實知道得很限,因此我們需要保持的好奇和謙卑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追求知識的真相。

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The Knowledge Illusion: Why We Never Think Alone

作者: 史蒂芬‧斯洛曼, 菲力浦‧芬恩巴赫
原文作者: Steven Sloman, Philip Fernbach
譯者: 林步昇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9861343228
叢書系列:商戰系列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購買資訊:知識的假象
簡介:
世界愈來愈複雜,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
如何才能避免自以為是,
進而提高我們的決策準確率,獲得更好的結果?
  這是一本精準有趣的人類智慧使用手冊,
  將帶你從認知科學的全新角度去了解人的思考和心智,
  為生活、理財和未來,做出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得那麼聰明,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生活得更好。
  懂得在知識上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
  然後將他人的智慧占為己用,我們就能為每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社交媒體盛行、假新聞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們搞不清楚自己不懂哪些事,對自身的無知渾然不覺,許多評論和錯誤觀念才會難以改變,本書正是要探討這種「知識的假象」。
  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為無與倫比的群體思考能力,正因為智慧存在於眾人之中,不屬於任何個人,因此我們可以在集思廣益之下修正弱點和錯誤,運用知識共同體打造出異常強大的社會頭腦。當人類真正「知己所不知」,明白自己也是問題的一環,才能在需要時獲得協助,填補知識上的漏洞。無論是投資理財、感情觸礁、購買房產、人際關係等,我們可以擷取知識共同體的資源,克服與生俱來的限制,做出更聰明適切的決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閱讀認識一個教派,教派的發展脈絡,總有許多分歧,這次透過葉先秦整理的《晚雨聖靈》認識了五旬節派的脈絡,看來有機會應該再去讀前作《聖靈的洗》,才能開始認識靈恩運動的脈絡,靈恩運動方面道聽塗說不少,聽過一些 Podcast 談論靈恩,有用揶揄方式談論,不然就是懵懂的談論表象。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透過閱讀認識一個教派,教派的發展脈絡,總有許多分歧,這次透過葉先秦整理的《晚雨聖靈》認識了五旬節派的脈絡,看來有機會應該再去讀前作《聖靈的洗》,才能開始認識靈恩運動的脈絡,靈恩運動方面道聽塗說不少,聽過一些 Podcast 談論靈恩,有用揶揄方式談論,不然就是懵懂的談論表象。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在中國古代,墨子曾經談過知識的來源。他認為,知識來源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在今天,我們的知識及資訊來源變得更加多元,包括親身經歷、書籍、媒體、網路和口耳相傳等。然而,如何判斷真偽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Thumbnail
知識是有階級的嗎?撇開高學歷、學霸與否,就知識本身以及獲取知識的行為而言,有高低優劣之分嗎?以學歷、職業、收入、資產評判一個人是否符合「成功」標準的社會,支撐著「知識能翻轉階級」的信念,知識成為在世俗定義中的成功金字塔往上爬升的入場券。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叫做「知識的裸奔」。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
Thumbnail
體脂肪率說白了就是體脂肪/身體總重,那身體的主要組成為肌肉、脂肪、水分、骨骼等,在一般探討情況下比較不會探討骨骼,但真的只要體重下降就可以了嗎?
Thumbnail
在進入後數位時代,我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資訊海洋中。每分每秒,數位世界不斷噴發出龐大的資訊,像是無盡的洪流,將知識的碎片拋灑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這股資訊的洪流是否真正帶來了我們所追求的智慧,還是只是淹沒了我們的思考力與創造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在中國古代,墨子曾經談過知識的來源。他認為,知識來源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在今天,我們的知識及資訊來源變得更加多元,包括親身經歷、書籍、媒體、網路和口耳相傳等。然而,如何判斷真偽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Thumbnail
知識是有階級的嗎?撇開高學歷、學霸與否,就知識本身以及獲取知識的行為而言,有高低優劣之分嗎?以學歷、職業、收入、資產評判一個人是否符合「成功」標準的社會,支撐著「知識能翻轉階級」的信念,知識成為在世俗定義中的成功金字塔往上爬升的入場券。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叫做「知識的裸奔」。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
Thumbnail
體脂肪率說白了就是體脂肪/身體總重,那身體的主要組成為肌肉、脂肪、水分、骨骼等,在一般探討情況下比較不會探討骨骼,但真的只要體重下降就可以了嗎?
Thumbnail
在進入後數位時代,我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資訊海洋中。每分每秒,數位世界不斷噴發出龐大的資訊,像是無盡的洪流,將知識的碎片拋灑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這股資訊的洪流是否真正帶來了我們所追求的智慧,還是只是淹沒了我們的思考力與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