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你的未來很快就會找上你。在看完《第五號屠宰場》之後

2021/10/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五號屠宰場,馮內果。
一九四五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軍的馮內果,被德軍囚禁在德勒斯登戰俘營,在德勒斯登大轟炸時,躲進名為「第五號屠宰場」的地下肉類儲藏室,成為倖存七名美軍戰俘之一。
「此一經驗成為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的故事背景。」-封面折頁
「這本書是用一種無動於衷的方式來表達我的驚駭。」-序(二十五週年紀念版)
戰爭是人對人的不仁,殺人的是炸彈和子彈,飛行員、投彈手、扣下板機的人,「他們做的與汽車裝配廠的工作並沒有兩樣。」
「因為屠殺沒什麼大道理可談,所以這本書沒幾頁,而且雜亂無章。」雜亂無章的不只是屠殺,更多的是在書的(第二章)開頭這麼寫著:「聽好:比利.皮格利姆已掙脫時空拘束。」
時間的真正本質。
那架飛碟來自特拉法瑪鐸星,特拉法瑪鐸星人和地球人最大的差別,不是他們(對地球人而言)特異的長相,不是他們有部分存在於四度空間,而是他們看待時間的方式:「只要你以片刻為單位來看待時間,就會發現我們都是琥珀裡的蟲子。」
敘述的段落隨著比利進行時空旅行(「他罹患時空痙攣症」),於是我們在上一章的結尾看著一九四四年,載滿戰俘的火車綁上橘黑相間的布條為記號;在下一章的開頭看到一九六七年,後院橘黑相間的布棚舉辦比利女兒的婚禮。
除了「永遠不曉得接下來要到人生的哪個時間點」,比利還是身為凡人,「只能相信時鐘與月曆提供的資訊」,加上人類的想像力,感受著「手表秒針每動一下就過一年」、火車軌道接合處「每次喀喀聲代表一年過去」。
死亡微不足道。
擁有未來記憶的比利很清楚,德勒斯登即將被夷為平地,就像他多年之後知道飛機即將墜毀、更多年之後知道自己即將死亡。「就是這樣。」特拉法瑪鐸星人如此評論死亡,比利也是。在特拉法瑪鐸星人的思維裡,死亡只是在那段片刻死掉了,「死者在過去的時空中仍舊活著」,永遠地活著。
這樣的淡然是時間軸呈線性前進的地球人體會不到的,比利或許可以,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能夠在不同的片刻間「永遠」活下去。那是一個可能,另一個可能是由於時空的錯置,比利的最後一刻不是死亡,而是別的片段,說不定就是在鳥兒對他唧唧叫的時候。
關於這點馮內果並沒有明確說明,「在永恆時光中只須關注美好事物」的特拉法瑪鐸星人哲學,是否適用於地球。
當戰爭燒毀整座城市;當為了加速戰爭結束,使用更加極端的手段;當在戰場上看過太多事情,覺得人生毫無意義;當戰後在學校裡面學到的事情,讓他寫的故事從來沒有壞人;當無法改變的事情是過去、現在與未來。
「有天早上,他們起床發現大門敞開,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告終。」人性讓人們回頭看望,於是變成鹽柱。就是這樣。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