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開發1】語文創作課理念

2021/11/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學期是我第一次到自學團體授課,對象是展賦人文教育學苑國高中,對我來說是很新奇的體驗──居家住處配置打通兩間教室,有廚房和冰箱,上課不用麥克風,孩子們很誠實,不會回答空泛的「標準答案」,聊天一樣自然互動,上課到一半還有學生帶來的小狗狗跑來舔我。
初次上課,聊聊這學期的「語文創作」課程。創意的眼睛看世界,會看到什麼不一樣?在《小王子》經典圖畫裡,小男孩畫了一張圖,給大人看,每個人都說「這是一頂帽子」。為了讓大人理解自己的創作理念(大人總是需要別人替他們解釋一堆東西),又畫了一張「透視圖」,一條吞掉大象的蟒蛇,充滿想像,自然而然。但是在大人眼中,要嘛這是一頂帽子,形狀、用途固定,要嘛就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在「長成大人」的路途上,人類慢慢失去認識世界的樂趣。通過語文創作,我們要拾回這份樂趣,讓故事裡的男孩把筆重新握在手中,安心畫下他相信的世界原貌。
語文創作的團體課,需要一個安全信任的環境,開啟一條「向內」的通道,所以我們首先偽旅行(?)兩座ㄔㄥˊㄕˋ,從「動物方城市」開始人我連結,到探索自己的「內在方程式」。(這樣的安排,也是根據展賦教育理念進行的設計)

目標

  • 動物方城市:比喻做溝通的橋樑,體會「語文」作為媒介
  • 內在方程式:「創作」是為了通向內在

動物方城市:我是誰&他是誰

接續《小王子》的想像,在變成一個「無聊的大人」以前,孩子們擁有接近《冰與火之歌》的布蘭的能力,可以看見並化身各種型態,自由出入一個充滿玫瑰、蟒蛇、狐狸和綿羊的世界!很多作品裡也都有這種「直覺」式想像,比如當紅素材《鬼滅之刃》: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0OpomK)
  • 這些人在造型上有什麼共通點?(都跟動物有關)
  • 他們的性格、專長和造型,跟這些動物的關聯是?
鬼滅用動物強化人的形象,而現在正夯的《動物森友會》和2016年動畫《動物方城市》則是反過來在動物身上附加人的個性,Q萌兼具生動靈活!今天要按照每位同學萌萌噠屬性,量身打造班上的「動物方城市」。
  1. 發下三張紙卡。第一張,選一種動物比喻自己,寫下理由:「我像___,因為……」。另外兩張,分別為身旁兩位同學各選一種動物比喻,寫下「___像____,因為……」(特別提醒!寫別人要聚焦正面特質哦)
  2. 完成後保留自己的紙卡,把給同學的比喻傳給當事人。每個人手邊會有三張動物比喻,做口頭分享。(除了回饋為彼此量身訂做的動物聯想之外,也可以檢視自己和別人眼中的形象有哪些異同)
  3. 教師隨機抽取不同特質的紙卡,我們想想,如果這樣的特質,遇上這個,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有哪些事情是這種動物無法獨自完成,需要其他協助?不同動物聚在一起,可能要注意些什麼?

內在方程式:當創作遇上語文

  • 剛剛的活動,其實是在表達「我是誰」以及「你眼中的他人」。做這件事情時,為什麼不是請大家直接說我是怎樣的人、他是怎樣的人,而要選擇一種動物?
  • 「比喻」在這裡面的作用是什麼?
這個作法,就很好地解釋語文表達存在的意義了。透過「語文」這個媒介,可以「比較迂迴」、「間接」地說一件事情,會提供安全感,甚至過程中可以解釋出更多不只表面上的意義。比如在剛剛,把同學比喻成「倉鼠」,理由或許只寫了「他喜歡動來動去」──那為什麼不是獵豹,而是倉鼠?裡面就有其他暗含的意思。當我們用比喻把別人跟動物連結在一起,有時是挖掘自己潛意識裡對那個人的感受,說不定倉鼠除了「好動」外,其實他經常看到那位朋友吃東西時會手舞足蹈(?),或是吃得特別開心(跟平常不一樣),跟倉鼠的進食景象有關。語文表達,是溝通現實與意識的橋樑。
接著,聊聊人為什麼要創作?郭強生《尋琴者》這段話說得好,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尋找通向自己內在的、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
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 ──郭強生《尋琴者》
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每一名讀者都試圖在理解作者表達的世界,渴望與作者產生連結。在表達自己的時候,自我的深層面貌會更立體浮現,認識自己,與世界產生連結。
在書寫裡面,找尋向內與向外的平衡,自我擁有豐足的安全感,也讓人靜心下來,看見一個新鮮多彩,充滿各種可能的世界樣貌,那是一個充滿玫瑰、蟒蛇、狐狸和綿羊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姿含 Zina
陳姿含 Zina
帶學生創作和閱讀,招牌課程是「超實用寫作」,也打造各種客製課程,斜槓文字與教學。我相信《小王子》那段話:「沙漠之所以這麼美,是因為在某個角落裡,藏著一口井。星星好美,是因為一朵我們看不見的花。房子、星星、或是沙漠,他們的美麗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