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愛的你,別因為一再失敗的溝通,而把自己鎖在悲傷、寂寞、孤獨的空間裡。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在爭吵、鬥氣、冷戰的情緒低谷中掙扎。
另一種人則不那麼重視對與錯,他們追求的是美好人生,只關心該做什麼、說什麼,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How can I make life more wonderful)?他們知道,人生的好運、福氣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是必須認真用心經營的,也因此他們心靈更平靜、更樂於學習、更常傾聽、更誠懇表達自己、與家人更緊密。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找到生活中的美好語言,找回原本就屬於你的自在、坦然、快樂人生。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觀察Observation、感受 Feelings、需要Needs、請求Requests。
觀察:具體的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價值觀與評斷。
感受:當下真正的感受,與你的記憶及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
需要:釐清心中未獲得滿足的需要,並且具體將需要告訴對方。
請求: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我們常說「語言是一門藝術」,我們平常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就會造就哪一種人際關係、哪一種命運。是否回想起一生中有多少次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說出自己日後想起來很後悔的話?當時是否因為太過衝動,沒有理解自己的需要而不小心脫口而出傷人的話?溝通,不只是別人,也是對內與自己溝通,經由觀察自己,真誠去了解自己感受及需要,向身邊的人提出自己的請求,如此才能形成雙向良好的關係。很多的溝通常會發生在雙方認知不同的情況,一邊摸不清對方為什麼不開心,而另一方又覺得對方怎麼都不瞭解自己的感受,這種狀況下通常雙方會越想越氣,導致對話的終結或是互相覺得委屈,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同理心,以對方的角度思考,才不會時常是明明出發點是關愛卻惹來對方一肚子氣的情況發生。
舉一個例子來說,因為跟自己家中的弟弟相差8歲之多,早就在外頭念大學的我,一周才回家一次,每當他見到我的時候就會淘淘不絕的分享一周在學校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在一個需要專注做作業的時刻常常會覺得不耐煩,時常一時衝動就說「不要吵啦!沒看到我在做作業嗎?」現在看完這本書也默默地想起來如果當初能夠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明確的告訴弟弟「我知道你很久沒看到我,有很多事情想跟我分享,不過我現在忙著趕作業,我現在希望能專心做作業,晚點再去跟你聊天,好嗎?」或許換來的就不會是弟弟的失落感以及自己的懊悔。也許當下很煩躁,不過只要在說話之前給自己一點時間,聽聽自己現在需要甚麼之後,在慢慢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就可以讓大家少一點衝突、多一點關愛,是不是真的很不錯呢?
這是一本蠻好閱讀的書籍,以許多生活常見的案例來套用這個方法論,甚至有些案例就是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看到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身影,也能藉由這些例子來理解要如何去溝通以及表達。溝通這門課看起來沒有那麼的簡單,但是讀完這本書你可以了解到什麼是舒服的對話方式,並且透過慢慢地練習,不斷的去改善說話的 方式,進而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共勉之!
推薦指數:⭐️⭐️⭐️⭐️⭐️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