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俗女養成記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近年最喜歡的台劇。

用很輕鬆喧鬧的方式帶出很多女人成長面臨的問題,

看見很多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的樣貌,

雖然是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出發,

可是從她自己,加上媽媽、奶奶,以及全家人,

兩季跨越了三四十年的時間,

也很驚訝台灣這段時間以來觀念轉換速度之快,

還聽著奶奶在和小嘉玲說女人長大要如何如何,

一轉眼已經看到大嘉玲說著我想如何如何了。

粗略的分,

第一季大概在講女人的成長,

第二季是女人人生會面臨的課題,

第一季可以看到時代與外在環境的演變,

第二季看到了雖然時代跟觀念在變,

但有些課題卻如影隨形,

生理期、婚姻、生育、外遇、家庭地位等等,

也許換了外殼,但本質不變。

雖然這本質上是喜劇,

可是洋蔥該砸在臉上時卻也是毫不留情地甩滿臉,

像第二季開頭沒多久,媽媽在跟小嘉玲吵上學的事情,

從前面的鋪陳你大概就知道媽媽謊報學歷,

可是當「上國中、上國中、上國中有這麼了不起喔?」

「上國中很了不起,因為妳媽媽只有念過小學。」

那一瞬間還是差點眼淚潰堤。

第一季也有段時間了,印象有點模糊,

但記憶最深的還是奶奶說著好久沒有人叫她的名字,

對應到第二季奶奶要小嘉玲教她寫名字,

都反映了早年女性在社會上的渺小與附屬感,

再對照大嘉玲獨立自主的樣子,

更感受到觀念轉變的劇烈。

演員絕對是撐起這部劇最重要的一環,

連客串的都能瞬間讓人帶入腳色形象,

吳慷仁演的叔叔、天心演的表姊,

主角群更是表現得可圈可點,

尤其是楊麗音跟于子育的對手戲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小嘉玲的演技也讓人很驚豔,

而第二季大家都維持一樣的水準,

但是你就看到有個人開推進器加速,

把所有人甩在後面完全看不到車尾燈,

那個人叫于子育。

她第二季的表現簡直可以用昇華來形容,

看到她不是覺得「嗯,陳嘉玲的媽媽。」

而是「對對對,媽媽就是這個樣子。」

我真的很佩服她是做了多少功課才能把一個腳色演成代名詞,

感覺她可以直接預定明年金鐘獎女配角了。

能夠專心講好一個面向的故事,

就很難能可貴了,

真的是劇情、角色、節奏都很出色的一部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1會員
35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