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論《如懿傳》五大缺失,何以收視、口碑皆大輸《延禧攻略》與《甄嬛傳》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距離第一次看《後宮甄嬛傳》約莫有十年了,這幾年來電視台只要一重播,不小心轉到時都會默默的看下去。事隔十年再看,能夠讀透更多台詞的深意,以及有時需以退為進,有時需審時度勢,有時需先聲奪人的各種處世哲學。不禁讚嘆編劇跟導演,怎能沒有一場廢戲,怎能每個角色都鮮明立體層次分明,怎能這麼擅長在深宮女子的爭寵中演出人性的深度呢?
宮鬥劇的類型市場越發明確,幾年後出了《如懿傳》與《延禧攻略》,身為宮鬥劇愛好者,當然兩部都會看,但都沒有像《甄嬛傳》看得暢快淋漓一氣呵成,尤其《如懿傳》看得是蠻辛苦的,需要兩倍速才看得完。
先說說《如懿傳》的亮點,個人很喜歡配角們凌雲徹、海蘭、嘉妃、白蕊姬、高貴妃等角色,甚至是前半的魏嬿婉,但是劇本的問題真的太大了,我不得不發出各種惋嘆跟以下批判。《甄嬛傳》時期原著作者流瀲紫有跟另一名編劇王小平合作(王小平為《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的妻子),原著事件的選取該捨則捨,該改則改,事件設計的用意跟功能皆明確(也可能《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比《如懿傳》導演汪俊更擅長給修改意見?)但《如懿傳》時,流瀲紫是一手包辦劇本,明顯看得出來她力有未逮,畢竟寫小說跟寫劇本不同,她設計事件時竟然都沒發現其實梗一直重複,主角也沒有進化成長,許多場流於過場戲。
缺點1:主角如懿出場個性未妥善建立,過度被動,無明確人生追求目標
任何戲劇中主角的頭幾場戲是關鍵,至少要安排幾個明確事件去展現他的性格標籤。但是如懿只有透過旁人口中說她有著「倔性子」,卻沒有給她事件去展現倔強(或者其他吸引人的特質),只有在乾隆選福晉時,她姍姍來遲,而且前面花了大篇幅在講老甄嬛、老宜修給如懿的壓力跟影響,明白編劇在鋪宮廷勢力,還是看不出如懿的個性。
反觀甄嬛,出場就讓她選秀女時幫助了安陵容,展現機智跟善良(作為主角基本討喜),魏瓔珞則用了步步生蓮芭樂招,救了善良繡娘,順便陷害了壞嬪妃,展現機智跟不好惹的特質,「我魏瓔珞,天生脾氣暴,不好惹」名句一出,就定調了她的個性。
性格有主動性的主角,相較被動的主角要好寫得多,魏瓔珞開頭人物動機很明確,入宮找姊姊死因,主動性最強;甄嬛開頭努力求生存,迴避受寵,主動性稍弱但還算明確;如懿前幾集我完全不知她有什麼追求,看起來是想跟乾隆走一生,但她沒有做什麼事服務這個追求愛情的動機,外加一路被欺壓,被封后,被疏遠等等,很少主動發起動作,最主動的就是最後斷髮要求離婚了,但很多觀眾撐不到那時,周迅演技再好也回天乏術。如懿嫁給帝王卻保持愛情至上的天真心態,作為主角的內核,不確定能帶給觀眾多少共鳴。
甄嬛原先人生的追求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但她進了宮便知此願難遂,並抗爭似的故意不想侍寢也不想得寵,後來跟皇帝相愛,又發現自己只是個替身,愛情夢碎,層次井然,沒那麼天真,也較讓人支持。
缺點2:主角如懿歷經六七十集,幾乎沒有變化成長
幾乎所有賣座通俗片/故事,都可以看到主角的英雄旅程,他的成長改變。但是,如懿一開始就高傲倔強,冷宮或封后期也是高傲倔強,到結局還是高傲倔強,看不出她有任何改變。魏瓔珞個性變化不算大,但她的境遇變化大,從低階繡娘成為皇貴妃,符合小人物逆襲上位的觀眾愛看的類型(例如鹿鼎記)。甄嬛從相信愛的單純善良少女,到最後向雍正復仇、能用自己小孩流產陷害皇后且滿腹心機權謀,變化超大,觀眾看得也爽快。
如懿一路被壓著打,只有繼位皇后那段稍微揚起,但還是不夠解氣。如懿問乾隆,難道你不想一生一次心意動,有人說這在古代是很前衛的一夫一妻思想,因而大讚如懿,但是有最強宮鬥劇《甄嬛傳》珠玉在前,以及根本現代人思維去清朝搗亂的魏瓔珞同期PK,如懿的人設獨特性還是太弱且看點不足。我從頭到尾只記得她一箭四鵰那段算是機智,其他段都不認真宮鬥。宮鬥劇已經算一種類型,起碼要合乎觀眾期待,這樣的主角完全無法滿足宮鬥劇觀眾,真的沒意思。想像買票去看漫威的英雄類型片,主角卻弱得要死,心境技能也沒進化,觀眾會喊退票吧!
缺點3:老梗不斷、氛圍沉重、節奏緩慢
海鮮害人梗用了兩三次,炩妃用錢收買人而且收買了100次都成功根本無法無天,顯然編劇沒梗且偷懶,看得讓人打哈欠;常常一場戲的台詞很好猜,陳腔濫調多,講話又慢,驚喜不足。如懿傳行銷上似乎把自己定位成清宮正劇,那就需要多些歷史厚度跟人物深度層次,如《雍正王朝》,但《如懿傳》也欠缺厚度,歷史上受寵的令妃硬掰成被皇帝厭棄的妖婦,歷史上的棄婦斷髮后硬掰成皇帝摯愛(如果瞎掰得好那將會很厲害,但是編劇掰的說服力不足)。
看《甄嬛傳》就算劇情九成聚焦後宮,但雍正的戲份裡,編劇時常強調前朝的歷史事件,前朝、後宮會相互並行影響,有做出史觀格局,天下並非只有這些鶯鶯燕燕在互鬥,也有屬於那個年代的歷史感(選角陳建斌加100分),但是《如懿傳》前朝事件不多,就算有,霍建華也沒扛起來,就覺得砸很多錢但劇的格局很小。
缺點4:男主乾隆單薄不討喜,劇本先天不足,演員後天失調
既然知道結局是斷髮離婚,那前面男女主的愛情總要先建立吧,但是!如懿跟乾隆根本零火花。前面觀眾被告知兩人的青梅竹馬之情,但幾乎沒事件,只當一般資訊匆匆帶過,所以我來不及認同兩人的愛情,就一路被推著看兩人的撕裂,並沒有太多傷感。(相較之下如懿跟凌雲徹有火花一百倍。)
《甄嬛傳》跟《延禧攻略》講的是女性自覺之路,《如懿傳》的定調主線是年少相知相戀,最後決裂的帝王夫婦的故事,所以乾隆的選角實在太太太重要,簡直比陳建斌跟聶遠更重要,在此忍不住叨念一下台灣代表霍建華,演技真的有待加強,且編劇從頭到尾一直讓他說如懿啊朕難的很,然後一路渣下去,毫無人物魅力,榮登史上最惹人厭又沒層次的男主,戲分又多,看得我好辛苦啊(建華啊我才難的很)。請看看珠玉在前的《甄嬛傳》,雍正再機車,對嬛嬛再過分,我都可以理解,他心中只有純元皇后,奈何佳人已逝,他也只是找替代品,有了這層人性化的厚度,雍正之渣就不是純渣,他有他的難處跟悲哀,這樣的角色就算不討喜也是有意思的。
缺點5:男二凌雲徹不構成虐戀、反派炩妃厚度不足
凌雲徹本來有機會更好的,冷宮那段是整部戲看得最舒服的一段,但編劇不輕不重的讓他最後當如懿的知己,兩人之間也不是愛情,那男二果郡王、富察富恆能夠做到的感人煽情虐戀,凌雲徹都做不到,最後為他的閹割痛心但沒有更多了。
大反派炩妃前2/3我都覺得很可以,堪稱本劇除嘉妃之外,唯一認真宮鬥者,學習能力強到不行真的要給她點讚,但是到最後壞到毫無人性已經無法同理她(明白編劇黔驢技窮時就只能把反派催到底),相較之下,《甄嬛傳》的宜修蔡少芬就算壞,但我們至少能理解她對皇帝的癡愛、以及一輩子比不上純元之憤恨,《延禧攻略》的嫻妃佘詩曼則是一開始人善被人欺,一路合理轉變成狠心人,同時又愛皇上入骨。後兩者都讓這個角色不只是陰狠大BOSS,比《如懿傳》的炩妃多了人性厚度。
總之,《如懿傳》從預算、演員陣容、行銷,都是頂級規格,質感、美學都不在話下,且有99%的演員演技在線、深具魅力,所以看是看得下去,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部劇的靈魂畢竟在劇本,劇情的硬傷就在那,誰都救不來,只能說可惜了周迅,也浪費了觀眾的期待。觀看之時不斷想念著扎扎實實把一劇之本做好,把人物細細刻畫好的《甄嬛傳》。
導演鄭曉龍受訪時曾說,《甄嬛傳》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批判。
「我要在《後宮甄嬛傳》裡揭示一個真相,就是要描繪一幅封建社會女性如何淪為制度犧牲品的悲慘畫卷,描寫錦衣玉食背後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真實宮廷生活。我希望觀眾從《後宮甄嬛傳》裡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
「女主角甄嬛從進宮之前又純又美,到入宮多年後又狠又辣的成長歷程,即是把一樣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過程。」
創作理念極其清楚,且能引人共鳴,反觀《如懿傳》導演汪俊,拍到最後還沒拿定主意要不要拍男女主角的年少戲份,從導演對自己作品的掌握度來看,最後成品的成敗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No.22
No.22
濁世迷途小書僮,識得幾個字,熱愛影劇。有關編劇、電影行銷、影片策劃,都略懂略懂。內建誠實豆沙包,觀影後經常不吐不快,把這兒當儲思盆,也當樹洞,期盼同好交流,如有試片邀請那再好不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