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從「撈金」的角度來看,我大概是最蠢的那種作者。
整天寫投資文章,結果學生和信徒都沒有,gram追蹤也不到50人......
看來,狂徒即將走上「窮徒」末路。
記得之前我收到邀請,幫Dcard(社群網站)寫廣告文章,其中金融領域的樣板文章就是「金融存股」。
可惜,我沒接業配。
我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我知道哪些金融產品是好的武器,哪些又是垃圾。
我既不想「各打五十大板」,假裝中立客觀,也不想告訴民眾「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然後趁機偷渡廣告產品。
我知道很多人就喜歡幹話,尤其是收錢的時候。
但是,群體幹話,話同意了嗎?
更好笑的是,我在那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反對留言。
也就是說,我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到業配文章下,表達自己基於知識的真實反面意見。
結果Dcard還把這篇文章當成樣板,邀請我加入宣傳行列。
我知道這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作者也是拿錢辦事。
但是,我還是思考了很久,我認為自己應該有本事做點什麼。
在另一篇存股文章中,我一樣毫不知情的留言。
結果D卡站方人員還回覆我,「很期待狂徒大大的分享。」
事已至此,我該聽話了。
我決定順著D卡的期待,就來「大大的分享」吧。
有人喜歡隨波逐流,有人就愛乘風破浪。
於是,我修改我的寫作風格。
我故意寫一篇「可能會紅」的文章,告訴民眾真相。
結果,還真的吸引不少觀眾。
不只在D卡上了熱門,而且也被商周網站拿去刊登。
想賺複利,存股最安全?進場前先解析5關鍵問題,打破存股迷思-財富線上-股票-商周財富網
存股》存股既安全又能穩定領股息,這是真的嗎?存股不是穩賺不賠,進場前不妨先思考這5個關鍵問題
事實上,我可以不當場戳破金融話術,讓大家都有面子。
但是我自己寫一篇文章,暗示大家前方有陷阱,這是我的自由。
我當然知道會有一堆不明真相的群眾跳出來反對,畢竟這些人難得看懂我的文章內容,當然要把握機會表達高見。
但是,這不是我沉默的理由。
一隻猴子都不怕十萬天兵天將了,我一個邪教教主會怕十方善男信女?
別忘了,老子剛好姓狂。
Vocus(文章網站)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不過它們聰明得多。
我和幾個檯面上的作者交流過,我知道方格子也希望作者幫忙宣傳,不管是商品業配或是最近的NFT.
不過,它們確實懂得「尊重」作者。
方格子的CEO「親自」寫信給比較知名的作者,說明他注重的「Content Lab」計畫。
也就是說,Vocus是以作者為中心,幫忙宣傳內容和經營個人品牌。
它們有團隊幫作者量身訂做文案和策略,而不是看到作者追蹤數量多,就想把流量變現。
除了軟性的業配邀約外,也有專人和作者談簽約。
當然以上也是聽作者分享的,我實際上倒沒遇過。
看來,發財又與我無緣了。
剛剛說到不明真相的群眾,應該會有讀者朋友想到雪球(投資網站)和創始人方丈。
我就有多組帳號和即時策略,公開每天的淨值,用數字說話。(多年前我還沒有投資類的筆名,各位不用找。)
讀者可以直接打賞作者,也可以發紅包提問。
作者和基金公司可以開專欄,光明正大的宣傳產品。
我認為,這是三贏的模式。
儘管利益交換更明顯,但是動機也相對純粹。
對於雪球作者而言,把餅做大後,大家都能分享。
我完全可以分享流量收益,而不是把讀者賤賣給網站。
讀者從來不會討厭單純的廣告,尤其是機構的自吹自擂。
但是,真正讓人覺得反感的,是深信一位作者之後,卻遭到「背叛」。
台灣業配兄弟或業配教主變成笑話,並不是因為業配,而是因為大家心中的兄弟和教主,成為過去。
遺憾的,基於歷史因素,我並沒有經營的打算,所以也沒有寫作收入。
不過如果有作者想要嘗試,大家有天相堵會到。
這些和錢過不去的蠢事,分享給各位作者,當成警惕。
如果你想要財富自由,就不要學我。
如果你像「理財館長」一樣,身為營業員卻反對客戶交易,結果害自己手中沒有成交量,那你比我更愚蠢。
但是,既然你也喜歡斷自己財路,那非常歡迎交流,我的公開FB/gram應該不難找。
不說了,最近行情每天這樣走,不知道下一餐泡麵還能不能加茶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