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首先,我承認我很無聊,暑假又和廣大小朋友一樣,看了幾百遍電視《
還珠格格》。以前我只看前兩部,這次也看了第三部,演員完全換了。我有一個很不敬的想法:第三部的劇本可能不是
瓊瑤自己完成的,可能會有一個新鮮的作者加入討論,或者乾脆執筆一部分或更多。因爲有一段加工和瓊瑤的一貫思維完全相反:那就是永琪爲了小燕子放棄了皇位,狠狠拋下他年輕時美貌的“第三者”知畫,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看多一眼,這簡直是女權主義的勝利,“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清裝版。至少愛德華八世之前無妻無子,早就對無趣的皇室生活和皇阿瑪極爲不滿,與嬌生慣養的永琪情況不同。
在瓊瑤以往的
小說中,三角糾葛非常普遍,她基本上是站在入侵者的立場上,這也是她這幾年被抨擊價值觀不正確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
新月格格》、《
碧雲天》、《
一顆紅豆》、《
一簾幽夢》、《
浪花》……所有的第三者都有共同的特點:比第二者年輕、柔弱、欲罷不能、眼含一泡熱淚,也有少年人愛慕她,但她只是依附於老男人,“薄命憐她甘作妾”。瓊瑤並不醜化原配,她們高貴優雅,但就是享受不到愛情,在被背叛的刺激下,她心中的惡滋生,變得不可理喻。當然,最後的結果總是原配放下屠刀,大家其樂融融,是《金瓶梅》的言情烏托邦。《還珠三》裏的知畫幾乎是瓊瑤作品中唯一貌美心毒的第三者,並且得到了被遺棄的下場,青春挽回不了她的男人,這是違背社會現狀和瓊瑤小說基本規律的,我不相信瓊瑤在寫這本書時發生了基因突變。對於一個成熟的創作者來說,改變自己的人生觀比改變自己的寫作方法要難一萬倍!
那些鄙視瓊瑤的人,傾向於欣賞
亦舒,正如
亦舒金句自己所說:“那個瓊瑤,提了都多餘”。與瓊瑤迎合男權世界的觀點相比,亦舒似乎顯示出某種女權主義的氣質。無論她的女主人公是以某種方式繼承了一大筆錢,還是被富人收養,她們都會窮得只剩下錢,只有努力工作的職業女性才能獲得幸福。但她有一個與瓊瑤相同的認知,也許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老男人比年輕男人更體貼可靠,除了有錢還有感情。年輕的丈夫會和她在一起,最終會熬到她被拋棄的那一天。但亦舒不忍心讓女主人公如此悲慘,於是讓她們在三十多歲、依然美麗的時候遭遇離婚,讓她們落入
言情小說的公式:她會遇到更好的男人,英俊、體貼、多金,當然必須比她大,比她小的男人太危險,遲早要變心!
一個男人變不變心、婚姻安不安全,他的年齡只是一個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例如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24歲時嫁給了比她大的第一任丈夫,十幾年後,他有了外遇,迫使她離婚。她爲了報復,消失了幾天,用她丈夫的情人的名字在一家酒店登記,這樣一來,整個英國都認爲她丈夫謀殺了她,正在打官司。後來,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小14歲的考古學家,幸福地老死了。14歲!?這樣的年齡差距恐怕會讓
臺灣言情小說女作家們驚呼吧!他們甚至不能讓女主角比男主角大哪怕一天,因爲擔心男主角不再能對女主角呵護備至。同樣是男人,年齡的確會讓他比年輕時更成熟,但別忘了,我們的女主角是在不同的男人中挑選出來的,40歲的男人不如30歲的成熟比比皆是,而且有些成熟的附加條件還可能伴隨着陰暗、猥瑣。你可以求助於命運、性格和事業來決定你的丈夫是否會出軌,以及夫妻是否會離婚,但年齡所起的作用並不比任何其他因素更重要。也許浪漫小說家認爲:一個女人嫁給一個足夠老的男人,他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應付一個年輕的妻子,更不用說外面的女人了?
我們幾個女朋友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對其中一個女孩說:“你總是愛上老男人,但他總是在外面有其他女人。”她眼裏充滿了敬畏,拼命點頭。在小說中,年輕漂亮的人應該永遠是贏家!。但現實生活並不那麼浪漫。如果有人能從亦舒的小說中看到女權主義,那是一種有限的、不完整的女權主義。首先,她承認女人不能離開男人,這確實是一個社會現實;再次,她仍然遵循中國男人設定的價值觀:丈夫應該比妻子更富有、年齡更大、並允許少量出軌......這難道不是一種僞女權主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