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農日常-『阿瑪工作坊』第一課:認識Like Coin與開啟寫作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阿瑪工坊2022春季班在2022/3/19號正式開幕!

第一堂課的主題為:認識Like Coin與開啟寫作之路

在這堂第一堂課內,我們團隊希望讓大家知道的如下:

  1. 我自身的寫作之路
  2. 關於LikeCoin的大事記
  3. 關於Matters平台的一些你可以知道的事
  4. 學會操作LikerLand APP
raw-image

本篇文章為針對當天所講述的內容整理成一篇文章,讓上過課的朋友們複習,也讓沒來上課的朋友大略知道我們教了些什麼,同時就算沒有上過課,這篇文章也會讓你了解關於以上的知識點呦!

那麼,開始吧!

關於我

raw-image

我都覺得齁,畢竟我也不是什麼很厲害很神的大牌人物,雖然很感謝大家報名我的工作坊,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講一下關於自己的一些事

我在2019年時開始在痞客邦寫「碼農日常大小事」,基本上就是一個滿滿的技術乾貨的部落格

P.s. 寫得這麼認真,其實從沒在上面賺到錢哈哈,在Matters寫廢文還賺得比較多,這世界不公平啊~~~

然後因為只在那裡寫文實在是太無聊了,所以隔年4月就來Matters寫文章講講幹話了。但說也奇怪,我明明應該是個很想講幹話的人,但寫出來的東西卻意外得...很嚴肅?為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欸

然後就在這裡,經歷了一些批哩啪拉乒乓乒乓咻咻碰的事情之後,我就在這裡搞出了打碼大聯盟....(到底是為什麼呢

榮耀歸與幕後老闆 @樹懶的生活 ,阿懶坲沱懶悶

LikeCoin創辦意義與白皮書介紹

raw-image

既然要介紹LikeCoin,當然要從LikeCoin的白皮書以及創辦人 @高重建 先生開始說起。為了本次課程,我再再再再再再再再再再不知道多少次地又重新複習LikeCoin白皮書以及Kin(高先生的英文名)的《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創用CC付費方案–LikeCoin: 針對用戶生成內容的社群貨幣》,以及根據《區塊鏈社會學》的內容,我們可一窺知LikeCoin的創辦理念大致為:

  1. 化讚為賞,讓「讚」與「賞」重新掛鉤,鼓勵你「創造力挖礦」。
  2. 去中心化出版,讓每項出版品都有數位指紋,不再受國家出版拘束。
  3. 打造自治社區,徹底實踐區塊鏈民主

整體來說,化讚為賞的意義有兩點。

第一:讚與賞

在中文的詞彙中,我們都是將這兩個字合再一起說的。也就是說,一般來說有「讚」,理論上就該要有「賞」這感覺比較合理。

但是現在的FB也好、IG也罷,就算你獲得了成千上萬的讚,數以千計的愛心,這些東西並不會因此讓你賺到錢,也就是說,你得到了「讚」,卻沒有因應的「賞」。而創辦人Kin就是希望讚賞合併,讓按讚就會讓對方獲得賞的生態逐步擴大到這個世界

第二:推倒知識的高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黑客精神」?也就是匿名者這個組織(嚴格來說不是)所崇尚的精神之一。他們認為,知識應該共有,不該被壟斷

什麼意思?我想請問讀過碩士的朋友(也許大學生就知道了)有沒有聽過用過「Sci-Hub」呢?這個網站他的口號就是「推倒高聳的知識付費牆,讓人人都能有知識共享的權益」。但是這又牽扯一個問題,推倒知識的高牆是很好,但是難道貢獻知識的人就活該要免費當義工嗎?

沒錯,LikeCoin的存在其實某些意義上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推倒知識高牆,同時也不希望分享者蒙受損失,因此LikeCoin支持小額付費,拍手得收益的模式,使雙方都能達到雙贏局面!

raw-image

而LikeCoin也不是單純地為了養活創作而生,LikeCoin同時也是一個養成計畫。通過發行20億顆代幣,用10年的時間,建立起網民的拍手習慣

同時,LikeCoin所鼓勵的也並非限於文字創作者。圖文創作、影音創作、音樂創作等各類創作也都是LikeCoin所想養活的創作者哦

LikeCoin.一段讚賞的歷史

raw-image

本章結錄至 @Daisy 的文章《LikeCoin.一段讚賞的歷史,連標題都照抄(欸

那麼,從LikeCoin2018年創立到現在,究竟這之中大家做了哪些努力呢?

首先,在2017年10月高重建先生在社群發表了「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創用CC付費方案」一文,奠定了LikeCoin雛形

後來,2月時LikeCoin再以太鍊上建立,同年6月確立了LikeCoin的Logo與拍手得賞的形象

7月時,以LikeCoin為遊戲幣的線上遊戲《六號美術館》面世,該產品告訴大家「LikeCoin不是只有養活寫作者一個用途,他也能拿來當遊戲幣使用!

再來在2019年初,經過了漫長的測試後,確立了創作獎金池機制,在技術面上確立了創作得拍手得LikeCoin的機制

而最近,由於LikeCoin逐漸受到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導致LikeCoin一度超級大漲。因此當時官方其實有一度直接調降獎金池的數量,引起了廣大民怨。後來在 @黃牛山人 的號召之下,我們成立了有個委員會叫做CFC委員會,全名為creators-fund-committee,來動態調整各位創作者每個月都能維持一定的收益量,不會受到劇烈的幣價影響創作生計。

而我阿瑪也是委員會的一員,所以對於基金分配的問題也可以來找我,我會根據情況在會議中提出各位的意見呦!

此外,論壇上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整個LikeCoin是由一個名為CDC的集團壟斷。其實這說法完全是不正確的,LikeCoin是有個公司團隊沒錯,但是他們從來都只是提供技術面的支援,而非向那位作者說的以七人團體主導LikeCoin大權。

而且再加上LikeCoin生態中並非只有CDC組織存在,還有各個行銷、研發、CFC委員會的存在。別再問我社區在哪了,你在哪裡為LikeCoin理念做出貢獻,哪裡就是社區!

在現行的讚賞公民3.0中,LikeCoin與法幣間金流關係

raw-image

來,這裡就是全篇重點了。我相信應該不少人對於虛擬幣的「價值來源」與讚賞公民3.0的運作方式抱有疑問吧!

因此這一頁,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LikeCoin的整個循環吧!

首先,虛擬幣要有價值,不可否認一定要有人掏出他的馬尼來買入LikeCoin,對吧!沒錯,這一段就是所謂的「價值提升」的階段,就像外匯中國家買入黃金一樣的道理。

再來,買入的人他將他的LikeCoin投入到讚賞公民節點後,我們付出的錢錢會產生利息,而這個利息就會被運用拿來投入創作基金池內,而創作者藉由拍手轉為LikeCoin;這裡就是一個「代幣流通」的過程。

在創作者入手後,他會拿去把LikeCoin花掉,轉成他生活用的法定貨幣;這樣的行為就是俗稱「代幣消費」的過程。而最後這些代幣去哪了呢?當然就是再次等著被購買者買走,這時就完成了代幣回收的過程,重新回到價值提升的階段,完成一個循環

這張圖我們雖然用LikeCoin,但也是完整地解釋了一個貨幣的流通過程,未來各位如果在跟家人解釋加密貨幣時,不妨可以考慮用這個方式解釋哦!

關於我的拍手經驗談

raw-image

其實拍手分配問題Matters這個論壇是一直存在的話題,這個話題也是每年都有人「討論」,而且還頗能引起共鳴的XD

不過我在課堂上分享這個,並不是要教大家鑽漏洞幹嘛的。我只是剛好趁這個機會大概跟大家總結一下我對於拍手演算法的心得而已,不過如果要我簡單陳述「高分秘訣」的話,我會這樣告訴你:

請「利他」

沒錯,我私自認為,沒有人想知道你的生活是多麽快樂或者多麽慘澹;沒有人想知道你的心情如何,你家的阿貓阿狗如何,更沒人想知道你的偉大見解。如果有,那個大機率是客套話

只想表現自己的文章本來就很難有什麼人想看,也不會有什麼搜尋量。但是利他文章本來就會有搜尋量,而且給予知識的文章本來就是該給讚賞

所以,你問我要怎麼做?就是請利他,然後吸引各路讀者來閱讀並讚賞你

raw-image

共勉。

關於Matters平台

raw-image

其實有去Google過或者看過Matters的介紹的人都知道,Matters其實定位上更像是個論壇,然後由於IPFS分散式儲存技術的緣故,他能夠確保你的文章與言論不會被輕易地「被消失」

而這樣捍衛言論自由的立場,自然也讓Matters平台在寫作平台百家爭鳴的現在,在這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尤其是Matters有跟LikeCoin深度整合的現在,Matters吸引了無數寫作者們來這裡實現自己寫作得收益的夢想

但你說Matters真的這麼神嗎?我撇開其他的不說,有兩個點是有被質疑的:

  1. 主打去中心化的平台真的去中心化嗎:首頁熱門的演算法會根據文章被閱讀時數、圍爐與否、支持是港幣還是LikeCoin等等的權重會有一定程度到排行。
    但是各位也知道,有些文章官方會給予支持,而且根據公開的原始碼顯示,Matters官分本身的支持權重分數會比一般民眾高一點。
    那麼,有如果官方有「立場」了,那這個平台真的「去中心化」了嗎?這個問題交給各位自己去判斷,但是我不否認這將是一個質疑點
  2. IPFS是分散式儲存,但其實不分散:IPFS(星際檔案系統)是指說,一份資料會分別在很多個不同的伺服器做儲存,然後要調資料的時候就會使用作品指紋(Hash)去調出文章資料。
    Matters雖然使用了IPFS的技術,但是伺服器必須還要有別人幫忙儲存,文章才不會輕易「被消失」。但是真的有其他人願意提供他的伺服器來儲存Matters如此大量的資料嗎?我很是好奇
    不過這點缺乏實質證據,可以當作一個無稽之談看待

好啦,雖然講了兩個缺點看起來也真的有點兇,但是Matters對於華語圈捍衛言論、討論自由所做出的貢獻,其歷史意義與價值是不該被忘記也不可抹滅的。

實作:使用LikerLand與stake.like.co網站(喜歡摳摳)操作LikeCoin

raw-image

實作中,我們手把手地教導大家如何使用LikerLand APP與like.co網站來管理你的LikeCoin,以下就是看圖說故事:

登入LikerLand
raw-image
查看每日寫文收益
raw-image
轉帳
raw-image
raw-image
收款
raw-image
like.co網站功能概覽
raw-image

課後問卷

raw-image

課後問卷中,我們大致都得到滿意的答覆。不過有一位同學應該是看錯選項了,全勾選到了「非常不滿意」的答覆,然後最後在建議欄還是填入「課程好棒棒」的回覆XD

總之,看起來反響還不錯。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

此外,問卷中有人問我關於LikeCoin有沒有辦法批量發送?答案是有的。而且目前有2種方式

1.使用 @catding 做的網站,有個可以批量發送的功能
raw-image
2.LikeCoin本身有支援批量發送

這裡有一個範例:
https://like.co/in/widget/pay?to=thumbb13555,jyfd1018&amount=1,1

其實只要先在「to=」那邊填上使用者的LikerID,然後每個使用者中間打逗點。後面再根據相應的數量填上要給他的數量即可

這個如果不會用的話在私下跟我說,我在多丟幾個範例給你

心得

總算是辦完第一場工作坊了。因為是第一場我難免比較緊張些

不過很開心所有的參加者都非常地熱絡,也很積極地提出問題以及大家都很準時到場,真的是有無限的感謝!

我常常覺得,有時候雖然知道LikeCoin的歷史與意義並不會讓你錢賺得比較多,甚至你可能也不認為知道對你有什麼幫助

但是我認為,LikeCoin的創辦理念完全就是個「利他」的理念,甚至我直言這種理念其實有點「違反人性」。但是就是這樣瘋狂的理念吸引著我們,在我參加了這麼多鏈的生態後,我發現LikeCoin是一個很神奇的幣種,因為炒不了幣,而且利益也不強

但是他卻穩穩地,就如熬煮一樣,穩定地在這個幣圈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的作風一直以來,就是即使是我講過的主題,我也會讓你們在每次看我的文章或者參加我的工坊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每次都能多多少少給你新的知識點,這就是我的堅持、我的作風

希望各位有來上課的都可以更了解LikeCoin與其理念,我整理了這篇文章,也希望看我文章的人也可以多多少少取得一些新的知識

下一堂課將講述關於加密貨幣本身的一些金流模式、加密貨幣的社會影響、區塊鏈瀏覽器的功能解讀等等相關與加密貨幣常識相關的東西。下次開課時間為2022/3/26(週六)晚20:30~22:00

期待與各位在線上相遇!

簽名檔

你好,這裡碼農日常,我是圍爐經營者/一堆節點的驗證人/技術部落客/阿瑪線上工作坊講師/作曲者,如果覺得我的工作不錯想支持我,你可以委託一些虛擬幣到我的個驗證人機器。以下是我的資訊

圍爐:幹話協會暨黑科技研究所
線上課程標籤:#阿瑪線上工作坊
Liker Social -> https://liker.social/web/accounts/106276839374927423
痞客邦 -> 碼農日常大小事
讚賞公民訂閱連結 -> https://liker.land/thumbb13555/civic
LikeCoin驗證人機器 -> 打碼大聯盟
Chihuahua驗證人機器-> 打碼大聯盟
BitSong驗證人機器->打碼大聯盟
BitCanna驗證人機器->打碼大聯盟
音樂創作->亞希工作室

(越來越長持續新增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懶的生活的沙龍
173會員
173內容數
跟著樹懶一起吃,一直吃, 吃遍天下美食,那就是人生的美事樂事。 我們沒有胖,只是我們有時候,美麗英俊,不小心擴大。
2022/03/31
第二課:學習關於加密貨幣的知識以及實作操作質押驗證人
Thumbnail
2022/03/31
第二課:學習關於加密貨幣的知識以及實作操作質押驗證人
Thumbnail
2022/02/26
想要用寫文章賺入一桶金嗎?來報名!
Thumbnail
2022/02/26
想要用寫文章賺入一桶金嗎?來報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第一課:認識LikeCoin的前世今生與學會LikerLand & stake.like網站
Thumbnail
第一課:認識LikeCoin的前世今生與學會LikerLand & stake.like網站
Thumbnail
值此當下,我真的不得不思考其讚賞公民創立之初的「創作有價」的本意,是否還有其存在的意義及價值?
Thumbnail
值此當下,我真的不得不思考其讚賞公民創立之初的「創作有價」的本意,是否還有其存在的意義及價值?
Thumbnail
想要用寫文章賺入一桶金嗎?來報名!
Thumbnail
想要用寫文章賺入一桶金嗎?來報名!
Thumbnail
由啟用Like Land拍手讚賞,到換得Matters參陸小姐的手作餅乾。
Thumbnail
由啟用Like Land拍手讚賞,到換得Matters參陸小姐的手作餅乾。
Thumbnail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紓寫自己的生活,又沒有太多廣告,好操作的平台。
Thumbnail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紓寫自己的生活,又沒有太多廣告,好操作的平台。
Thumbnail
我從來都沒有作家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確定自己所產出的文章是否具有『價值』,進而產生『價錢』。 來馬特市之初,完全不知道有 Likecoin 這玩意兒。雖然之前在半導體產業,對比特幣 (Bitcoin) 這類話題稍有接觸,但老派的我,還是喜歡摸著鈔票的真實觸感,對電子金融、虛擬貨幣等新興議題,總是懵懵
Thumbnail
我從來都沒有作家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確定自己所產出的文章是否具有『價值』,進而產生『價錢』。 來馬特市之初,完全不知道有 Likecoin 這玩意兒。雖然之前在半導體產業,對比特幣 (Bitcoin) 這類話題稍有接觸,但老派的我,還是喜歡摸著鈔票的真實觸感,對電子金融、虛擬貨幣等新興議題,總是懵懵
Thumbnail
最近創作平台Matters出現了小號事件,有一位號稱擁有多年經歷的編輯,目前正準備投稿文學獎,並且人脈多、見識廣,認識許多大導演的男性在平台上同時創建許多角色,不僅能每日發文數篇,一人分飾多角,可男可女,還能自問自答,營造一種熱絡的社團氛圍,企圖拉攏讀者和創作者,而最終目的
Thumbnail
最近創作平台Matters出現了小號事件,有一位號稱擁有多年經歷的編輯,目前正準備投稿文學獎,並且人脈多、見識廣,認識許多大導演的男性在平台上同時創建許多角色,不僅能每日發文數篇,一人分飾多角,可男可女,還能自問自答,營造一種熱絡的社團氛圍,企圖拉攏讀者和創作者,而最終目的
Thumbnail
買了賺了likecoin那麼久,終於第一次用likecoin買東西了! 回想初次擁有likecoin的時候已是2年前,那時候其實都沒有很了解likecoin,只知道是香港製造,就用了一個以太認購支持,就這樣看著以太幣價一直跌一直跌,跌到低谷時,才開始接觸Matters,終於嘗試著去賺Likec
Thumbnail
買了賺了likecoin那麼久,終於第一次用likecoin買東西了! 回想初次擁有likecoin的時候已是2年前,那時候其實都沒有很了解likecoin,只知道是香港製造,就用了一個以太認購支持,就這樣看著以太幣價一直跌一直跌,跌到低谷時,才開始接觸Matters,終於嘗試著去賺Like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