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財系列】資產配置再平衡(Rebalance)機制

2022/04/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們的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通常會進行一些配置,像是股票、債券、美元...皆為我們資產配置的一部份,但這些資產可能隨著時間的推進,而產生價值上升 or 下降的狀況,因此透過再平衡機制,讓我們有限度的控制風險,也藉由再平衡買進相對低價的資產。

什麼是再平衡?

假設我們原本股票與債券的投資比例為50%、50%,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景氣大好,帶來股市大漲,此時我們資產的比例可能就會變成70%、30%,雖然資產增加,相對也帶來更多的風險,因此如果我們這時候可以一樣維持50%、50%的比例,讓股票多餘的資金以低價買進債券,進行平衡。

多久進行一次?

既然是再平衡,那麼手續費也是一個重點,如果頻繁的執行再平衡肯定會拉高手續費,或許手續費就吃光我們的獲利了,我們其實可以每季或半年檢視一次即可,因為一個歷史重大的事件也不是天天或者每個月都在發生,故頻繁的執行再平衡未必最佳策略。

再平衡看似完美,但仍有其缺點

理論上看起來是賣高買低,非常棒!但我們有想過嗎? 假設股市一路上漲,債市一路下跌時,我們不斷的進行再平衡的結果就會是整體資產縮水的狀況,故再平衡應該不能頻繁的執行,而是每個月或每季、每半年執行一次,才不容易發生短期間我們賣出的資產仍持續上漲,買進的資產仍持續下跌的狀況,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這樣的虧損壓力,也是導致再平衡策略失敗的主因。
而且每次的再平衡意味著要重新進行買賣,那麼隨之而來的手續費也會提升,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如果相信未來某一邊的資產會持續上漲,那麼再平衡策略可能就不適合,假設我們想要保險一點,透過平衡機制,買低賣高,兩邊兼顧,相對穩定,那麼再平衡就非常適用,但可能就沒辦法賺取超額報酬了。

結語

再平衡機制有點反其道而行,行情正好時就賣出過高的資產,買進正在下跌的資產,但換個角度想,有可能買到便宜價位的資產,
其實再平衡機制不僅用於我們的投資理財上,對於我們的人生也非常的適用,不妨找個時機靜下心來盤點一下我們的人生中,家庭、工作、休閒各自的比重,我們設定心中的比率,並加以衡量,對於未來我們就可以根據初始配置比例進行檢視,決定是否再平衡。
最後再強調一下,再平衡講求的是紀律,一旦因為貪圖一時的獲利或者害怕虧損,就隨意的買賣資產,那麼就失去的再平衡的目的了,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交由理財機器人或者被動指數投資的ETF,來幫我們克服人性。

📝金融理財系列

喜歡撰寫文章的你,不妨來了解一下:Web3.0時代下為創作者、閱讀者打造的專屬共贏平台 - 為什麼要加入?歡迎加入一起練習寫作,賺取知識,累積財富!
💬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底下留言告訴我,讓我們一起學習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0會員
258內容數
哈囉,我是阿Han,是一位 👩‍💻 軟體研發工程師,喜歡閱讀、學習、撰寫文章及教學,擅長以圖代文,化繁為簡,除了幫助自己釐清思路之外,也希望藉由圖解的方式幫助大家共同學習,甚至手把手帶您設計出高品質的軟體產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