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新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以為的新聞
你的資訊都從哪裡來?」是什麼開始我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呢?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幾年前,某次音樂活動的審查,席間和另一位大學老師閒聊,他說:
「…我之前在班上做一個調查,『暑假期間你聽到的新音樂是從哪裡聽來的?』你知道嗎?我本來以為答案會是串流音樂,像是Apple Music、Spotify、KKBOX,結果1/2竟然都是回答來自電動,像是看twitch直播、遊戲音樂等等。」
哇喔。
手要抓取,必先動肩,事必有因,流水皆有源頭。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開始研究資訊都哪來這件事,不過先來說說不同時代對「資訊」認知的差異。
在那個三大報社論很精彩,只有摩斯密碼般B.B call、小海豚的時代裡,一則半版廣告,一齣飛龍在天(那時候去實習還一定要看一下好和病人家屬聊天建立關係),很單純很直接很專一,但是資訊卻很多元,而且不會24小時圍繞在你身邊。
但現在看似選擇眾多,傳統媒體、新媒體、電視手機耳機、各種尺寸螢幕、各種先來後到的APP,可是即便滑個老半天,即使切換了不同的APP,到最後你會發現收到的新資訊少之又少的可憐,倒是情緒和血壓持續飆高就是了。
更糟的是,你還逃不了
我摘要我讀「孤獨經濟」的讀書筆記:
  • 以前的罷凌看得出來,比如說不和誰在一起等等,但是現在的罷凌可以是同一群人,其他人在同一個群組聊天,只有一個人沒有加入,但明明就坐在一起。同時以前的罷凌離開學校就好,但是現在的罷凌是網路上24小時會一直存在。無處可躲。
  • 小孩會比成人所受到的影響更大,而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更糟,因為他們接受到的網路罷凌會變成常態。
  • 迎合他人、模仿別人,而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表演永不停止,按讚變成壓力。
  • 社群上的我&真實的我?越來越難逃,越來越到處都要演。以前可以回到家就不演,現在24小時全天候得回訊息,沒完沒了。
  • 對人類來說「躲」「逃避」和睡覺一樣,都是自我修養,也就是活下去最重要的事情。但網路讓人無處可躲,城市裡充滿了資訊和白噪音,無止盡更新的網路訊息,但是又怕沒有更新到最新資訊。這就和罷凌一樣都會讓人難以休息,連續不睡覺必然有負擔。
曾經,你以為的新聞是像這樣,從國際到國內,從在地到全球,你能像七奇孔明一樣待在隆中,不出門就能得知天下事。
現實,你真正被環繞的新聞,事實上都只是被刻意抽出來的一小塊,然後從某一個源頭產出,接著被拆分被複製被下各種標題,然後在各種平台流竄不止來轟炸你。
猜你喜歡」,於是越猜越窄,因為說真的「喜歡」這件事情就和品味一樣,需要時間去培養,人本質上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猜你喜歡的演算法只會讓人失去接受刺激的機會。
孤獨社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73內容數
先求有不求好的台灣觀光,面對疫情後的國際觀光競賽究竟該怎麼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執行長說書 的其他內容
疫情沒想到兩年半了還未見終點,徹底改變了人與人、與科技、與世界的關係不說,先說說觀光吧。 對全世界的觀光業者來說,莫過於希望開放,因為開放才有希望。可是即便假設這疫情突然的因為第三劑普及率到八成,或年輕族群也能施打,又甚至如SARS當年一樣突然結束,那麼觀光能夠迅速地恢復到2019的盛況嗎?
上星期五參加了一場東北角觀光座談會,藉此也快速整理一下之前的筆記,其中對很多在地業者來說感到最困難的莫非就是如何行銷,這裡也來記錄一下。 但正因如此,現在也正是前所未有資訊碎片化的時刻。 而以音樂來說,串流平台已是趨勢,但有趣的是碎裂的更加嚴重。 台灣最主要的網路資訊來源,就是臉書和Line。
嘉義以外的都不能稱作火雞肉飯,最多只能叫做雞絲飯吧。 差異要點有三: 一個火雞肉飯店家比超商更多的城市,必然是不寂寞的。 這家阿宏師火雞肉飯位在光彩街的三角窗,而光彩街、文化路本來就是嘉義市的主要核心地區,抵達也十分容易。
台灣設計展|嘉義。家意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 如果說對台南最精準的描述是作家葉石濤的「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那麼這次嘉義設計展剛剛好的城市裡頭選用的這首詩也勾勒出嘉義人的形象: 我太喜歡咱兜的闊度毋是看坪數是頭前有美術館照路後壁有阿里山看顧
事情是這樣子的 三級解封再延長到7/26,但人心已經按捺不住,所幸尚配套「微解封」,但以現實來說總還有許多限制和模糊地帶,內用要開放比不開放更困難。 整理一下近期觀察到的來說,像是諸般憂暗氣氛下,猶帶著喜氣賀禮般使人心情為之一振的「台南來了」,集結了台南老店的美味,讓人吃在嘴裡,懷念起過往台南大街小
事由 高端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今天下午發表二期臨床試驗解盲記者會,數據結果成效達到顯著。 關鍵 對內|國產疫苗要能真正開始施打需要三步驟=解盲成功→食藥署審查委員會EUA緊急授權通過→預約施打及施打流程完備。 對外|歐盟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生產常規藥證/國際認證 聽執行長說書
疫情沒想到兩年半了還未見終點,徹底改變了人與人、與科技、與世界的關係不說,先說說觀光吧。 對全世界的觀光業者來說,莫過於希望開放,因為開放才有希望。可是即便假設這疫情突然的因為第三劑普及率到八成,或年輕族群也能施打,又甚至如SARS當年一樣突然結束,那麼觀光能夠迅速地恢復到2019的盛況嗎?
上星期五參加了一場東北角觀光座談會,藉此也快速整理一下之前的筆記,其中對很多在地業者來說感到最困難的莫非就是如何行銷,這裡也來記錄一下。 但正因如此,現在也正是前所未有資訊碎片化的時刻。 而以音樂來說,串流平台已是趨勢,但有趣的是碎裂的更加嚴重。 台灣最主要的網路資訊來源,就是臉書和Line。
嘉義以外的都不能稱作火雞肉飯,最多只能叫做雞絲飯吧。 差異要點有三: 一個火雞肉飯店家比超商更多的城市,必然是不寂寞的。 這家阿宏師火雞肉飯位在光彩街的三角窗,而光彩街、文化路本來就是嘉義市的主要核心地區,抵達也十分容易。
台灣設計展|嘉義。家意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 如果說對台南最精準的描述是作家葉石濤的「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那麼這次嘉義設計展剛剛好的城市裡頭選用的這首詩也勾勒出嘉義人的形象: 我太喜歡咱兜的闊度毋是看坪數是頭前有美術館照路後壁有阿里山看顧
事情是這樣子的 三級解封再延長到7/26,但人心已經按捺不住,所幸尚配套「微解封」,但以現實來說總還有許多限制和模糊地帶,內用要開放比不開放更困難。 整理一下近期觀察到的來說,像是諸般憂暗氣氛下,猶帶著喜氣賀禮般使人心情為之一振的「台南來了」,集結了台南老店的美味,讓人吃在嘴裡,懷念起過往台南大街小
事由 高端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今天下午發表二期臨床試驗解盲記者會,數據結果成效達到顯著。 關鍵 對內|國產疫苗要能真正開始施打需要三步驟=解盲成功→食藥署審查委員會EUA緊急授權通過→預約施打及施打流程完備。 對外|歐盟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生產常規藥證/國際認證 聽執行長說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