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自我的心底走過:讀宇文正《那些人住在我心中》

有人自我的心底走過:讀宇文正《那些人住在我心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宇文正的散文,經常讓人有一種從幽夜中走出,望見窗外仍有一絲柔光的安然與滿足。不論是書寫親情的《我將如何記憶你》,紀錄生活樣態的《丁香一樣的顏色》,亦或是甫出版的《那些人住在我心中》,她所帶給我們的始終是崎嶇生命裡的寬容與溫暖。

文壇裡的朋友們都知道,來自眷村的宇文正其實並不姓「宇」,而是姓「鄭」。聽來剛毅的「宇文」,則是柔弱的「瑜雯」的諧音。我心裡老想,她之所以會在筆名裡玩起這種顛倒的遊戲,若非來自於性格中的叛逆,恐怕也是為了提醒自己記得:歲月是迷霧,而「回憶是蜈蚣的腳印,迭迭沓沓的」,一次穿上一只鞋,也就替生命點上了一盞燭光。

這本書皮粉紅的《那些人住在我心中》,計分四卷。「卷一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回想1970年代慘澹歲月,也寫自己如何躲過死神的召喚。「卷二 啊,盪鞦韆」散記青春趣事,也兼論臉書的八卦功能。「卷三 故事」寫出遊,也叨敘婚姻的箇中滋味。「卷四 落日看花回」談寫作生涯,亦回憶故友。在這些篇章中,宇文正總是熟練地以輕盈的筆調,切入深切的回憶與情感。5、60世代熟悉的家庭代工,在她的筆下點出了母親的純真與慈愛(〈家庭代工〉)。仰臥起坐與盪鞦韆,無厘頭的牽出一段千里的情緣(〈啊,盪鞦韆〉)。執著地完成一道蘭花蝦,竟也柔化了婆媳間難解的衝突(〈蘭花蝦〉)。這些信手拈來的俗常之事,在宇文正的手中總會靈巧地變出一番生命的小確幸。

不少文壇前輩們其實都觀察到,宇文正筆下的灑脫與莞爾,來自於她對生命的純真與寬容。像是〈燈泡〉一文寫到老公老是記憶體不足,一次只能吩咐一件事,可這樣卻也糊裡糊塗地一同走過結婚十八年紀念日。〈走向遠山的路〉談自己對古典小說的用情之深,可後來跟隨著好友的腳步一路追尋,最終踏上現代文學的創作之路。〈盤子總是會破的〉告訴我們,人生一次次的毀壞與裂痕,都是為了增添故事和領悟。那些從她心底走過的人們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跡,而她用珍惜與感謝的心情來記憶與看待這一切,這也正是她的散文最最可愛之處。

(本文首次刊登於《幼獅文藝》2014年5月號)

avatar-img
王厚森的沙龍
17會員
23內容數
發表或尚未發表過的書評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厚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