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六年級世代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許榮哲,擁有臺大生工所與東華創英所雙碩士,跨界的經歷與思維,讓他的小說總有精彩的邏輯推理,與多元的敘事風貌。2010年,他出版第一本談小說創作的專書《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透過37則實戰守則與故事拆解,為讀者點出小說創作的核心,就在於不斷創造出「文學的謎」。5年後,他再次出版《小說課Ⅱ:偷故事的人》,以偷故事的人自喻,為我們揭示小說創作的「黑暗之心」。
書中一開始,作者便點出一個傳承自編劇老師的故事公式:「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這個公式的重點,就在於把我們腦中散亂的片段,透過因果邏輯串連起來,讓「故事」成為「情節」,讓「想像」具有「層次」。另外,許榮哲也有自己創作的諭令,那就是「觀眾愛看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像是「誠實的小偷」、「軟心腸的刺客」、疑懼天道的無神論者」等。書中,他便是循著這兩個守則,帶領讀者透過對28個經典小說的拆解,偷取小說寫作精神與技藝。
對許榮哲而言,《聖經.約伯記》中所載「我是唯一一個逃出來向你報信的人」一句,早揭示了小說創作的兩個關鍵:敘事及虛構。換句話說,說一個精彩而帶有非現實色彩的故事,是小說家們最重要的任務;而故事要能說得精彩,就不得不在情節中設計「兩難」,不得不在關鍵時「借題發揮」,不得不安排「多線交錯」,或者挑戰人類的極限與「原罪」。如此一來,生活的磨難、親情的召喚以及命運的選擇,經常成為小說最核心的主題。諸如史達科頓〈美女還是老虎?〉中閘門後頭到底是美女還是老虎的選擇,張翎〈餘震〉裡被迫祇能救一個孩子卻無法免於悲劇的媽媽,或是楊.馬泰爾《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人虎情誼或人吃人的真相,都在印證著這樣的觀點。
最後,藉由作者一連串的拆解,讀者不難明瞭:好的小說經常不給出「答案」,而是呈現「選擇」;不刻意完整一個「結局」,而是留下「懸疑」。這,正是它們「折磨讀者的秘密」。
(本文刊登於《幼獅文藝》2015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