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住到山區、啟動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比起往常居住都市朋友們互訪時收到的糕餅禮盒,在這兒時常收到的是初級農產品,日復一日依著土地生活,自己漸漸開始在土地上種東西。
除了自留種、外購種子,還有一年一度的種子交換會,更是獲得各式各樣的種子的好機會,非專業農婦拿到種子,平時不敢隨意就種到土地中(山區耕地有限,土地理應留給專業的來^__^),初期都先種在盆栽裡,期待它們在門口的一方小花園中慢慢長大,也便於觀察。
有時,來訪的朋友也會送種子。這次收到的是花色非常別緻的種子,但不專業農婦腦袋太小,聽完就忘了,於是用google以圖找圖,發現芳名是LimaBean, ButterBean,翻譯為「萊豆」,此地大多數通稱為皇帝豆。
小辭典:皇帝豆起源地為安地斯山脈和中美洲。
皇帝豆學名為「萊豆」,又名白扁豆、細綿豆、觀音豆等,跟四季豆、菜豆這類吃嫩豆莢的豆類蔬菜不同,皇帝豆只吃種子。萊豆大概是豆中豆粒最大者,有如豆類中的皇帝,故稱皇帝豆,台語音「皇格豆」,萊豆的蛋白質與脂肪都是豆類之冠,常吃能大量供給熱量,身體瘦弱的人最佳食物。
知道了手上種子的名稱後,期待這「稱霸豆界的皇帝」能在此萌芽,掂掂這飽滿種子,便興高采烈地先將種子浸泡一天,然後再放到土中,看看是否有機會來試種。
小辭典:古時候的皇帝,地位高、權力大,是一國之君,唯一的統治者。因此,不管是動物或植物,名字有資格被冠上「皇帝」的,都不是泛泛之輩。
6/1 長出小葉子嘍
6/3 另一棵也長出根嘍
以往執念頗深,想要收穫什麼、就去種什麼,結果發現山區氣候冷涼,不見得每種植物都適合種植,所以慢慢轉變成:有興趣的植物,就先試試看能不能發芽、能不能存活,再論收成。
小辭典:7至8月播種,大約3個月就能採收,產期可由11月至隔年5月,最盛產期是1至3月的冬春季,氣候越熱,豆子風味略差。
資料來源:https://book.tndais.gov.tw/Brochure/tech154.pdf
《萊豆包含蔓性 (climbing) 與矮性 (bush),矮性植 株臺灣過去曾經引進種植,但因豆莢較小,產 量也較低,現已無栽培,目前栽培種以無限生 長型的蔓性大粒種為主,其中又以白色種皮種 為大宗,紅色花紋種早期臺灣有栽培,但因烹煮時釋放的花青素會使湯汁變色,影響菜餚外觀,漸不受市場歡迎,現已較少栽培。》
從農改場的研究中,有個令我意外的發現:市面上多為白色種皮的萊豆,原因居然是紅色花紋的種子會釋放花青素而被市場淘汰⋯⋯難怪我只有買過白色的皇帝豆。
小辭典:萊豆豆莢纖維多,是少數不吃豆莢只吃豆仁的豆類蔬菜,因此一旦豆莢青綠表面膨脹飽滿,就是最鮮嫩的採食期。
鮮嫩豆仁可以炒食、滷肉、煮湯或加工,混在白米中炊煮,會有淡淡的芋頭香氣,煮熟的豆子有綿密口感,肉質鬆軟,質地細緻,入口即化,也可作加工成豆沙原料使用。
有人不喜歡它厚厚的表皮,只要把豆粒用滾水燙過再用冷水沖洗,就能脫去豆皮只剩豆仁,不過,最好還是連皮吃才能吃到更多營養。它還是高鐵食物,對吃素者是很好蛋白質及鐵質來源;不過磷、鉀含量高,腎臟病患食用要節制,急性發病期的痛風患者也要小心它的普林含量。
有些人會在除夕的年夜飯上放上這道菜。如果要保存豆仁,可以小包裝密封後放入冷凍庫,或是晒乾食用,不過風味都不如新鮮的好
鮮嫩豆仁可以炒食、滷肉、煮湯或加工,混在白米中炊煮,會有淡淡的芋頭香氣,煮熟的豆子有綿密口感,肉質鬆軟,質地細緻,入口即化,很少病蟲害。
要吃一顆自種的皇帝豆,得要三個月,努力學習、期待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