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我是恐怖小說家:和鬼故事一起成長的歲月

2022/06/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全建宇 譯者|莫莉 出版|小異出版
「若是將悲傷與快樂譬喻為某種基本的、大家都能收看的無線電視,那麼恐懼就是擁有超過一百臺的有線電視頻道。」

恐懼是非常主觀的情緒,當然,其實每個情緒都是很主觀的,但相較於恐懼而言,快樂與悲傷等其他的情緒是很容易傳達的情感。例如當我們看到失去雙親的幼兒時會感到悲傷、看到相親相愛的老夫妻會感到幸福、看到欺負弱小的事件時會感到憤怒,多數情緒感受通常能夠跨越年齡、種族或性別,隔閡並不大。相較於此,恐怖卻是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每個人會感到害怕的東西並不同,是會因為文化、信仰、種族和個人主觀感受產生變化,例如。小時候被狗追的人可能會非常懼怕犬類、曾被困在電梯裡的人會害怕狹小空間等等,很難同一而論。
正如本書的名稱,全建宇作為韓國恐怖小說家,則要藉由本書探討他對於「恐怖」的想法,他將這本書稱之為情書,希望將自己對於恐怖故事的喜愛傳達給同樣愛好恐怖故事的讀者。
【取材.執筆.推敲】一書中,古賀史健認為成為一名好寫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懂得如何取材,他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一本無邊際的書,只有能夠好好閱讀世間萬物帶來的感受,才有辦法成為一名好的寫手。
他主張閱讀是身為取材者的基本功,文字、影像、電影至於周遭的人事物,正因為寫手甚麼都沒有,所以身為創作者必須無時無刻觀察身邊的所有事物,並培養觀察的能力,從中吸收養分成為創作的靈感。從書中全建宇的人生經歷來看,不難發現他天生就是作為一名寫手的料子。

因為想著會恐怖、才感到恐怖

觀察全建宇的前半生,似乎就已經註定他將成為一名負責說故事的寫手,從小時候對於靈異節目與都市傳說的熱愛、對於驚悚小說的癡迷與後來陷入的恐怖電影世界,他的成長過程無一不在培養他對於世間「恐懼」的敏感度。
自小,他便擅長於將自己聽說或讀到的故事重新編排後說給身邊的朋友,藉由觀察聽眾的表情與反應,這種訓練讓他對於恐懼的塑造有著先天的優勢,了解到關重要的是怎麼樣的感受。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他與同學在一次鬼屋探險中所得到的體悟,在離開鬼屋的過程中,由於太過於害怕,全建宇將腳背地上的窟窿卡住誤以為是有鬼怪在抓他雙腿,被嚇得魂飛魄散,久久不能平復。
地上的窟窿本身並不嚇人,但當你把他想像成是從深淵抓住你的鬼手時,就變得嚇人。他也因此在這次冒險中體悟到了想像力對於恐懼塑造的重要性。
「如果擁有不得了的想像力,在這世界上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因此,我想要擁有那份驚人的想像力,特別是能夠讓人感到恐懼的想像力。我希望感受到這份恐懼的人可以在成功克服後,體會恐懼所帶來的快樂。」

恐怖藝術的未來

【十三號星期五】、【魔女嘉莉】、【七夜怪談】,書中提到了許多深刻影響著全建宇恐怖品味的影視作品,雖然並非全部都是我的菜,但這些恐怖影視作品確實影響了一個世代的人們,觀察書中提到的作品,其實不難發現多是8、90年代為主,也因此,作者在書中也一再提到對於恐部藝術未來感到的擔憂。
作者在書中提到,現代的恐怖藝術已逐漸走向式微,當然、這部分主要是針對於韓國文學的論述,由於我並不熟所以也無法做出評價。但若將焦點轉回台灣,個人認為臺灣的恐怖文學與影視反而在近幾年成為了創作類型中的新寵兒。文學有像笭菁的【百鬼夜行】系列、影視作品如【紅衣小女孩】、【返校】到最近紅即一時的【咒】等電影,還有像【返校】、【還願】等文學改編的遊戲作品,甚至連Youtube上還有像微疼等創作者在進行鬼故事的創作,整體觀察台灣的恐怖市場非常多元,與韓國不同,似乎反而迎來了爆炸式的成長。
這種差距可能是來自於文化與歷史上的不同,但不太清楚恐怖文學在韓國的實際處境,也無法做出結論。觀察全球恐怖市場、其實無論歐美與亞洲都還是有相當不錯的作品不斷推出,不太理解為何唯獨韓國對於恐怖片與恐怖文學的熱情消滅。至少,在我的同溫層中,多數人即便不是熱愛,多少對於恐怖故事仍然是抱有很大的興趣。
整體而言,本書非常有趣,能夠一窺恐怖故事創作者的內心。比較可惜的是,作者的恐怖小說並沒有被引進台灣,無法實際體會書中的人生是如何影響他的作品。
本身對於恐怖故事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愛好,是屬於又怕又愛看的自虐類型,但在讀完這本書後,只想找一部恐怖片來好好欣賞、體會全建宇口中的美好。如果你是熱愛恐怖故事的人,這本書大概會更讓你有所共鳴,推薦給你。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