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菲爾的起源,就跟其他許多優格的菌種一樣,並沒有具有共識的定論,相關資料不多,甚至可以讀到鄉野傳說與神話傳說的版本。但在西方國家的主流論述中,大多認為可能的來源是高加索地區的遊牧民族,也許是他們無意間發現裝在皮革袋中的動物奶會發酵成美味的飲品,究竟在何時發現則有待考證。在十八到十九世紀期間,奶克菲爾流行到俄羅斯與東歐一帶,接著往歐美傳播,如今就與其他發酵乳菌種一樣,已經在幾乎世界各地愛好者的鮮奶罐中開心地繁殖成長。(1,2)
「Kefir」的含義,有一說是來自土耳其文的「keyif」意指「喜樂」;也有一說是來自高加索方言,意指「使桶中的奶酸化」。還有說是來自斯拉夫語「Keif」意指「健康」。(1,2,4)在不同的國家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在名稱的由來部分,一樣也是眾說紛紜。
Kefir在台灣通常被稱為「克菲爾」(當前社群媒體較常用這個版本)或「克弗爾」(大約在1990-2000年初期,以及台灣相關研究論文中使用的名稱),一般會在前面加「奶」成為「奶克菲爾」(Milk kefir),這是為了與另一種發酵菌種「水克菲爾」(Water kefir)做出溝通上的區隔。台灣的社群媒體上則會簡稱為「奶克」,另外一種菌種則是簡稱為「水克」。因為名稱相似,初次嘗試發酵的人,在網路上蒐集資訊時,務必先確認討論的菌種為何,以免發酵結果不如預期。
由於奶克菲爾的微生物相豐富,如今世界各地的發酵愛好者發酵奶克菲爾並經常飲用,作為補充益生菌的方式之一。包括有名的發酵家兼作者山鐸•卡茲(Sandor Ellix Katz)在其著作「發酵聖經」中描述他對飼養奶克菲爾的感想:
克菲爾是發酵乳製品中另一種流行培養物,生產出來的飲料比乳製品濃稠,酸度從溫和到強烈都有。最棒的是,如果製作得當,克菲爾還會冒泡。…照顧克菲爾顆粒到最後都會像在養寵物,需要不間斷的關注…我每隔一天就會製作並喝掉兩杯克菲爾,每隔一天的早晨我也會濾出克菲爾,並在顆粒上倒入新鮮乳汁…
台灣目前在社群媒體中,也可以搜尋到不少奶克菲爾發酵愛好者的社團,互相分享發酵奶克菲爾的樂趣與經驗。對發酵奶克菲爾的社群有興趣的人不妨尋找看看。
奶克菲爾也在目前發酵乳研究當中佔有一席之地,會在關於研究的文章中加以探討。
參考資料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fir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food-science/kefir
- 山鐸•卡茲(Sandor Ellix Katz),2014,發酵聖經,遠足文化
- Rosa, D., Dias, M., Grześkowiak, Ł, Reis, S., Conceição, L., & Peluzio, M. (2017). Milk kefir: Nutritional, microbiological and health benefits.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30(1), 82-96. doi:10.1017/S09544224160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