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位於腳後跟到五個腳趾間的筋膜,可做為人體足部的避震器,承受人體的重量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隨著年齡增加、體重增加、足部結構異常、工作長期站立等因素筋膜、肌腱和韌帶漸漸無法分擔重量,變成足底筋膜單獨支撐人體,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足底筋膜炎,造成病人行走時疼痛,尤其發生在一開始行走第一、二步疼痛感會最為明顯。
透過觸診或是X光做檢查,治療部分則可用保守治療(冰敷、使用消炎藥或是使用足跟墊),如果無法有效治療時則需使用骨震波或是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病人需要配合醫師避免繼續傷害足底筋膜,才能有效根絕此病的復發。
典型的足底
筋膜炎症狀是早晨起床後,起身開始行走的第一、二步會發生劇烈的疼痛,足跟內側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減輕,休息過後再次行走疼痛會再次發生,因為足底筋膜休息時間不夠久,開始走路會快速拉扯已經受傷的筋膜,再次產生疼痛。
足底
筋膜炎是個從腳後跟的骨頭延伸到五個腳趾扇形纖維結締組織,走路時,會隨著步伐一張一弛,提供避震的效果。因為肥胖足跟長期負重或先天扁平足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部位逐漸退化,尤其是韌帶和肌腱的退化,足底筋膜因為需要承受更多的支撐,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足底
筋膜炎。
慢性足跟痛:長期忽視足底筋膜炎會造陳慢性足跟痛,進而影響到走路姿勢。走路姿勢不良會增加其他身體部位的受力狀況,容易產生足部、膝蓋、髖部或背部的疼痛或不適。
筋膜是一種結締纖維組織,覆蓋在人體的肌肉、神經、血管或器官上,目的是減少彼此間的摩擦,並且維持張力平衡。當身體逐漸老化時,筋膜連接跟骨處如果長期受到反覆的微小傷害,就容易累積造成長期發炎,導致足底筋膜附著在跟骨的連接處變厚和退化。如果體重過重就更容易增加足跟的壓力,增加疾病的發生機率。此外,如果工作上需要長期站立,或扁平足、空凹足、足底筋膜過短等足部結構異常的族群。
扁平足
空凹足
足底筋膜過短地
年長者久
站體重過重
- 足底筋膜炎是隨著身體的老化而發生的,四十歲過後運動要慎選,如果平常站立的時間過久,不要再選擇需要長期站立的運動來增加足跟的負擔。
- 平時可利用足弓支撐鞋墊加上足跟墊來減少足跟處的壓力。並多做腳趾頭抓毛巾的動作,強化足底肌肉群。
- 肥胖的人減輕體重,可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炎。
- 保守治療:冰敷、口服或注射消炎止痛藥、電療、使用治療用的足跟墊等,一般來說9成的病患都能在保守治療後緩解症狀。
- 手術治療:大約一成的病人在接受六個月的保守治療後仍然無效,此時可透過手術切除部分的足底筋膜來改善病情。近年已發展出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傷口小疼痛也較輕微。
- 骨震波:利用震波能量聚焦打在筋膜、肌腱慢性發炎或退化的部位,穿透組織的震波能讓該處產生小隙縫或小傷口,刺激微血管生長進入血液循環不佳的部位,促進組織重新癒合、再生。
久站族必須要適時的休息。
足部結構異常的病人需矯正。
年長病人要做運動可與醫師事先溝通討論,避免足底筋膜炎復發。
肥胖、體重過重的人最好減重,緩解足底筋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