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竟成致命危機?調整飲食質地改善吞食問題

喝水竟成致命危機?調整飲食質地改善吞食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喝水、吞食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動作,然而流暢的吞食會牽涉到口腔、咽喉的感覺回饋以及一系列肌肉的協調與收縮,都是一個繁複又需要訓練的過程。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就可能影響我們的吞食功能。根據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台灣人有聲帶閉合不全的生理特質,此問題容易使食物及液體流入至氣管中,晚年後有高機率面臨誤嚥及嗆咳的情形。

在嬰兒4~6個月時,父母開始逐步給予副食品,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咀嚼、吞嚥能力,體驗食物的美味。然而,飲食質地上的調整,不僅只有小嬰兒,當年紀逐漸增長,吞食的功能也可能開始出現障礙。導致吞食功能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影響腦神經功能的中風、腦瘤、腦部創傷、失智、神經退化疾病等,或是影響口腔咽喉結構的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隨著年紀增長,吞食功能也可能逐漸退化。

吞食功能障礙患者在吃東西時容易嗆到,而頻繁咳嗽。吞食困難初期,患者可能在喝水、喝湯時嗆到,隨著病情逐漸惡化,漸漸連吃固態食物都可能造成嗆咳,而掉入氣管的食物可能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增加住院的機會,若演變成敗血症,恐危及性命。

raw-image

嗆咳症狀發生時,家屬較容易意識到問題而尋求協助,但此時吞食的問題可能已經逐漸嚴重。其實,當吃東西越吃越慢、食量越來越小,平時容易會流口水,甚至進食時食物或水可能從嘴巴掉出來,這些都是吞食困難的徵兆。進一步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各種併發症。若是觀察到以上現象,建議盡快就醫,由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評估患者的吞食功能。愈早有專業醫療與飲食介入,愈能夠保持長期的健康。


幫助長者找回「食」的樂趣 國際建立IDDSI飲食分級制度

民以食為天,但咀嚼吞嚥能力下降的長者,卻時常只能吃軟爛狀的食物。自正常的美食跳入軟糊狀,不僅使長輩難以適應,生活中的愉悅感更被剝奪。不僅是日常生活上的改變,更開始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委員會,為吞食障礙患者制定了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簡稱IDDSI),協助民眾分級食物的狀態,教導民眾如何使食物變軟同時保有原有外觀,提高「吃」的尊嚴。

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共分為八個連續等級(0-7),每個等級皆有相對應的文字與顏色做區分。等級0是稀薄,如一般的飲水、等級1是極微稠、等級2是低度稠、等級3是中度稠(流質)、等級4是高度稠(糊狀)、等級5是細碎及濕軟、等級6是軟質及一口量、等級7是容易咀嚼。家屬可以藉由筷子、叉子、針筒等常見物品,檢測食物質地與液體濃稠度,滿足不同吞食困難程度患者的需求。

raw-image

而適合患者食用的等級,需透過醫師、語言治療師等專業醫事人員詳細評估吞食障礙患者的狀況後確認,家屬能夠依照指示為家人準備恰當的飲食,不只確保進食的安全穩定,更能夠保持長輩對於用餐的意願。


善用食物增稠劑,調配安全穩定的飲食質地

在過去,為避免嗆咳,照護者多會嘗試使用太白粉、番薯粉等以增加食物的濃稠度。但此種做法較容易影響食物風味,降低食慾。且較不穩定,可能隨著時間、溫度等而改變食物狀態,發生結塊、出水等問題,使得進食容易不安全。

raw-image

如長輩已出現吞食的問題,建議可以使用穩定、安全的食物增稠劑。無論熱食、冷食皆可以使用,且不易受到食物酸鹼度的影響。只要依照使用說明加入不同的匙數,即可調配出對應國際吞食困難飲食標準(IDDSI)等級的質地,不再擔心如何製備,便利性大幅提升。

此外,使用無色無味的食物增稠劑,也不會改變食物風味,可增加患者進食的意願,除了有助改善營養狀況,更可提升長輩生活品質與樂趣。


配合正確的飲食質地及進食姿勢,安全為第一準則

針對吞食障礙的患者,醫療團隊會透過專業評估,判斷出導致吞食障礙的原因。同時,另一方面也會建議患者進行吞食復健,透過適合患者的飲食質地,訓練吞食能力,並透過口腔復健操等,增加肌肉的鍛鍊。

患者在進食時,務必要坐端正,呈90度坐姿,且喝水時盡量不要仰頭,避免流速過快導致嗆咳,建議先把水含在嘴裡,微微低頭,再緩緩適量吞下以避免嗆咳。一般而言,越是流質液態的食物,越容易造成嗆咳,因此家屬需要學習辨識飲食質地,並透過安全的食物增稠劑調整,才能食的安全。


貼心小叮嚀

飲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吞食障礙對於身體健康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大家需留意吞食障礙的徵兆,並及早就醫進一步評估,接受吞食復健可以改善吞食功能。日常生活中要依照指示調配正確的食物質地,以方便食用並能降低嗆咳的危險。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喝水竟成致命危機?調整飲食質地改善吞食問題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0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骨轉移除了會使骨骼變得脆弱,由於破骨細胞破壞過多的骨質,從骨頭內釋放到血液中的鈣質也會隨之增加,患者容易出現便秘、胃口欠佳、心律不整等高血鈣症狀,讓患者的生活品質雪上加霜。
吞嚥功能需要一系列知覺回饋與肌肉協調才能順利完成,只要有任何一個關卡異常便可能影響吞嚥功能,常見原因包括腦部受損、中風、失智等,吞嚥障礙較嚴重的患者若由口進食,容易頻繁嗆咳而導致吸入性肺炎,恐危及性命。為了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獲取足夠的營養來源,可藉由鼻胃管,維持自身需要的營養。
那位患者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帶原,但是從來沒有追蹤。當時只是打算順便做個檢查,結果意外發現罹患肝癌,非常震驚。余明隆醫師提醒,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不能輕忽!
早期肺癌大多沒有症狀的,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幾乎都是經由健康檢查,或是意外發現肺結節。出現症狀時,往往已較晚期。請湯恩魁醫師談談肺癌的治療。
我是不是克隆氏症?如何確定診斷? 首先,醫師會釐清患者的病史,除了腹瀉、腹痛之外,若出現血便、體重減輕,就得提高警覺。接下來,醫師將安排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影像檢查、內視鏡檢查、病理切片。
「林太太早,怎麼最近都沒看到林先生出來運動?」在公園走路時,方媽媽熱情地打招呼。 「他呀,最近都沒什麼精神、動作很慢。」林太太苦惱地說:「而且他走路都走很小步、走不快,拖拖拉拉的,我就沒邀他出來運動。」
骨轉移除了會使骨骼變得脆弱,由於破骨細胞破壞過多的骨質,從骨頭內釋放到血液中的鈣質也會隨之增加,患者容易出現便秘、胃口欠佳、心律不整等高血鈣症狀,讓患者的生活品質雪上加霜。
吞嚥功能需要一系列知覺回饋與肌肉協調才能順利完成,只要有任何一個關卡異常便可能影響吞嚥功能,常見原因包括腦部受損、中風、失智等,吞嚥障礙較嚴重的患者若由口進食,容易頻繁嗆咳而導致吸入性肺炎,恐危及性命。為了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獲取足夠的營養來源,可藉由鼻胃管,維持自身需要的營養。
那位患者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帶原,但是從來沒有追蹤。當時只是打算順便做個檢查,結果意外發現罹患肝癌,非常震驚。余明隆醫師提醒,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不能輕忽!
早期肺癌大多沒有症狀的,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幾乎都是經由健康檢查,或是意外發現肺結節。出現症狀時,往往已較晚期。請湯恩魁醫師談談肺癌的治療。
我是不是克隆氏症?如何確定診斷? 首先,醫師會釐清患者的病史,除了腹瀉、腹痛之外,若出現血便、體重減輕,就得提高警覺。接下來,醫師將安排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影像檢查、內視鏡檢查、病理切片。
「林太太早,怎麼最近都沒看到林先生出來運動?」在公園走路時,方媽媽熱情地打招呼。 「他呀,最近都沒什麼精神、動作很慢。」林太太苦惱地說:「而且他走路都走很小步、走不快,拖拖拉拉的,我就沒邀他出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