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

2022/09/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林昭生 出版|時報出版
一本由精神病寫的書,而且還是最私人的日記,你願意讀嗎?
本書的作者林昭生,是台灣失序者聯盟的創辦人之一,創辦者以失序者自居,意味著這些人在某些部分有著自認的精神失序。對於瘋狂,一般人腦袋裡聯想到的可能是媒體渲染下的那些瘋癲與暴力行為,而藉由這本書,作者試圖帶領讀者閱讀其赤裸裸的內心,讓身為讀者的我們挖掘這些瘋狂背後的原因。
讀著這本書,心理有種說不出的感受,其實一直以來都滿喜歡閱讀這種日記型式的文章,有一種窺探別人的感覺。藉由手記或日記的形式,可以非常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故事與心理。
本書的作者林昭生,除了憂鬱症與躁鬱症外,身上還貼著其他無數種不同的標籤,女同志、自傷者、個案、心理師,從日記中我們能夠瞭解到作者在各種身分中的不斷拉扯,而多數的紀錄其實還是圍繞在自傷者這個身分上,尤其是作為一名心理師的自傷者,即便對於自身的病症與緩解方法再熟悉不過,但仍然逃不過社會與體制的控制。
其實,對於憂鬱症,我並不陌生。也無意隱瞞,曾經看過2年的門診、多次諮商,也服了約2年的藥物,曾有些微的自傷傾向,但我對這樣的自己已經不敢到害怕。自己與書中日記裡的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同時卻也有著極大的差別。標籤化的好處在於,標籤能夠簡單的將一群毫無相同之處的人匡列起來,一旦被貼上「憂鬱症」、「精神病」或任何一種病理學上的標籤,你們就是同一群人了。但多數的時候,每個人患上憂鬱症或躁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原因根本不同,可能是基因、可能是生長環境、可能是家庭,也可能是個人因素,這麼多種不同的原因,然而現實卻沒有相對應的多種解藥。
也許有些人認為,精神疾病在台灣已經漸漸被理解,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該怎麼與這些「患者」相處,事實上,連我們自己也不懂。為什麼自傷、為甚麼討厭自己、為甚麼想離開,牽扯到的是各種因素,多數時候,身處解離狀態的幫世人本身可能都無法理解自己的目的,又或者一切都沒有目的。遑論這些人身邊的朋友、家人,有時候選擇隱藏,只是想過的簡單一點。學校從沒有教你怎麼面對這種失序的狀態,你的家人、朋友也不曾學過怎麼與失序者相處,標籤化的方式解決是最簡單的,服藥、送醫、監控,多數的失序者最後進入到了體制的牢籠裡,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
書中一大部分是關於作者如何在各種支持體系、醫療體系間徘徊的日記,不難發現,其實多數的諮商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生實際上並無法從使用者的觀點提供有效幫助,大多數的時候,過度關注與通報實際上對於當事人的精神壓力並不會帶來好的轉變,就如前述,連患者都不知道需要的是甚麼時,過度的幫助與關注並不會帶來實質上的意義。對於多數憂鬱症或躁鬱這患者而言,反而被剝奪了與社會重新連接的機會。多數人其實要的只是一個被當成「正常人」的機會,一個能夠在社會上、社區裡、職場上被視為一般人的機會,如此而已。
我很幸運,在幾年前已停藥(雖然是自行停藥),回歸「正常人」的生活,但一不小心,任何人都有可能再次被丟回「不正常」的標籤下。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想起自己在服藥時也有做筆記的習慣,抗憂鬱與抗焦慮的藥會讓人昏沉,加上解離的症狀,對於時間的觀念常常會有些模糊,做筆記或日記是最好的紀錄方式,但與本書作者不同的是,我記錄的是每天所做的夢。還記得當時只要睡著都會做夢,而且即便醒來後仍能清晰記住(但我還不至於產生幻覺,很清楚的認知到那是夢境),現在回頭閱讀自己當下所做的日記,其實還挺有趣的,很像在窺探過去的自己,用很零碎的文字記錄著那個「不正常」的自己。

「我們來到了地下室,男人指著一部車,告訴我那是他的車,我有點羨慕。他按下牆壁上的按鈕,眼前的簾幕升了起來,像是鐵捲門,一片一片的捲起,光照進黑暗的房間。他告訴我,那是無障礙的門,但簾幕卻在升到一半時卡住了。男人笑著,假裝沒事,走回了車旁,但車子突然冒起煙來,接著燒了起來。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還有旁邊的一台小車。」 -2018/12/27

「我和OO趕著進家門,我想趕快幫我的巧克力充電。我姊告訴我,女人也是有慾望的。我想將充電線插進一顆巧克力裡,發現它沒有充電口,於是在袋子裡找了另外一顆又充電口的插了上去。OO在旁邊很開心,說她最喜歡這種巧克力。我問她是不是因為裡面有水果,她說是因為形狀很美,它的形狀上面是圓弧的,底部則是一個平面,像是半球體一樣。」-2019/03/04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