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搭地鐵從鄉下到都市看兒子,結果因為人潮太多,丈夫不小心放開妻子的手,結果就此失蹤,再也找不到,兒女在尋人過程當中回憶起和母親的相處過程,自然是滿滿的內疚、自責和罪惡感。
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篇幅,以女兒、兒子、父親和母親的視角來描寫,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用第二人稱所寫的小說,看到開頭寫著「你們一家人…」,我頭上滿是黑人問號,看了兩頁又回頭再看一次,才努力去把習慣的第三人稱以及可以適應的第一人稱替換過來,可是就像隔著一層玻璃,明明看得到裡面的內容,卻又無法踏進去,我拼命的捶打玻璃門大喊「喂!開門!快點開門!」,說真的無法融入故事當中,情感無法連結,就拿第一篇用女兒的視角來看,有種女兒失去記憶,然後有個人在旁邊告訴她「妳當時怎樣怎樣—」、「妳媽媽又怎樣怎樣—」的感覺。
整個故事想要說的應該也是許多家庭會發生的,人只有在失去時才會體會到對方的重要性,後悔母親還在時卻對她大小聲、忽略無視她的存在,沒有多關心她,想到母親失蹤時自己卻還在忙著工作、忙著其他的事,尤其是身為丈夫的父親明知妻子晚上睡不好、頭痛、身體不舒服,甚至健忘失智的情況明顯增加卻視而不見,以為妻子永遠不會倒下,從來沒有去關心過,作者應該也是希望讓讀者心疼可憐這個母親的遭遇,當然這種心情我也可以體會,後悔沒有多和母親說話,在她臨終那幾天沒有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讓她不會感到孤單害怕,太多太多的後悔。
寫到這裡還是回到故事當中,個人猜想書中的母親也許在那一刻是有意放開丈夫的手,讓自己迷失在黑暗當中,因為她心中有個結,或者該說心魔,在她嫁進那個家時因為太過貧窮,狠下心來拒絕年幼的小叔想要求學的心願,當小叔抱住她哭著說「嫂子,我不求學了,妳不要離家出走—」,後來卻因為喝農藥死了,不管是誤食還是自殺,親戚都認為是她毒死小叔,丈夫也不幫她說話,那應該是個嚴重的打擊,身上的那些病徵都是來自於內心的情緒,直到承受不住就乾脆讓自己消失,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臆測。
總結一句話,這本書如果不是用第二人稱的寫法或許會比較方便閱讀,因為會讓人搞不清楚這是用誰的視角在描述。
#申京淑
#圓神出版社
#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