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結合歐陽立中老師的「歐陽talk書秀」第三季,主題:串聯閱讀法。以及上星期六(10/1)於高雄文學館參加的講座:「真實的可能:我們如何透過閱讀理解世界」(講師:曲辰)
當我們想再知道更多知識,最直覺的做法就是透過看書來了解,而曲辰老師則是用不同角度切入。從「建構」開啟主題,再帶到圖書館的書籍分類、心智圖,最後切到歷史。而現在的文化,都是由歷史和技術演變。
但當你看到一篇我們都知道的故事或是既定事件,有想過這其中是否有矛盾或不合邏輯的地方?而這些卻早已深根柢固,沒有人懷疑,認為這就正確的,並流傳或沿用至今。
我對歷史不了解,也對中國古典典籍四大分類:經史子集,忘得一乾二淨,但在演講的最後老師統整以下結論:
1. 以「事件」為核心的閱讀策略
2. 對看到的事件保持懷疑,對看到的現象持續理解
3. 廣泛閱讀了解事件背後
4. 養成查google的好習慣
5. 讀相關書籍,知識會招喚知識
最後老師建議我們可以多看社會學、人類學等等。曲辰老師說他是讀社工系,這下我也才終於了解為什麼老師切入的點那麼不一樣了,雖然我並非讀社工系,但曾經考公職,報考科系跟社工(社會行政)相關,在高考的考科中就有社會學(只是我是考普考)。
綜合以上五個結論,讓我想起上個月參加歐陽talk書秀,也是以閱讀為主題說書。老師提到可以多閱讀「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知識、管理學、邏輯學、哲學、人生經驗」等書籍。
而在「串聯閱讀法」中提到,多讀相關類別的書籍,不僅閱讀速度會變快,在讀過那麼多書中,如何將其中的知識做串聯,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更是需要廣泛閱讀。
我覺得除了上述七類,包括社會學也可以納入其中,這也是我有段時間想接觸的,這次再次聽到社會學,我認為也可以跟歐陽老師上述提到的類別做連結。
此次演講和線上課都是在講閱讀,切入點也不同,但相同的是要「廣泛閱讀」及多讀「相關書籍」,並「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資料庫」
同樣,「閱讀人」這個平台,「讀書、讀人、讀世界」我覺得也是有相似的概念,利用不同角度去廣泛閱讀,看到的、了解的、思考的也會越深,轉而成為自己的養分。
而在這方面,我在聽歐陽老師的線上課時,認知到自己的不足,承認讀的書還是太少了。
至於課堂中老師提到李小龍的截拳道,心裡不禁想著,我到底之前是在何處知道它是來自不同武術集結而成所發明的呢?
想來想去大概是來自我最愛的動漫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