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12月時台灣人口總數23603121人,111年8月台灣人口總數為23194554人,人口減少了408567人,通常房價是最好控制人口的工具,只要房價持續的上漲,人口的數量就會持續的減少,目前台灣人口數量來到民國100年8月的數量,已經成功的把人口數量往回壓到11年的的水準,當新生兒愈來愈少,之後的幼兒園,國小,國中,私立高中,私立大學,私立研究所,就會出現招生不足而倒閉,一些當初在私立大學附近當包租公的,就會開始沒有大學生再租,之後公司的員工也會愈來愈難招,當人力短缺時,就會把歪腦筋動到不用當兵,讓年輕人快一點去社會當勞動力,不然就是延遲現有勞工的退休年紀,從六十歲到六十五歲,不行的話就到七十歲,七十五歲,最後可能死了後還沒有退休。
從年紀分佈圖來看,以前台灣享有人口紅利,年輕的勞動力較多,老年人較少,但隨著出生及死亡的差距慢慢拉開,未來台灣的人口會逐漸的走向老人化,人口紅利就會消失,所謂的錢是指人們彼此做事的欠條,一個國家的錢要愈多愈值錢,那就是該國家幫外國人服務或賺取更多外國人的錢,這應該很好懂吧,所謂的錢就是透過勞動力獲利的欠條,在台灣內部的彼此勞動,這僅是錢在國家內部流動,想要台灣整體的錢愈多,那就是要靠台灣賺國外人的錢,當台灣勞動人口愈多,當然就愈容易賺到外國人的錢,這裡我們先不說競爭力,有勞動力的人不一定有競爭力,但想要有競爭力,你至少是要有勞動力,這種感覺就像是,台灣人很有競爭力,因為教育水平高,公司有競爭力,但如果台灣沒有年經人,你也不能訓練出有競爭力的人,所以為什麼老年化會讓一個國家失去競爭力及衰退,就是這原因,當台灣人口老年化時,要嘛就是提高退休年紀,不然就是請外勞,當你請愈多的外勞,那台灣之前賺到的錢就會外流,國家競爭力就會變弱。
看一下從2019~2021年出生及死亡的比例,2019年出177767人,死亡176296人,差不多就是黃金交叉了,2020年出生人口165249人,死亡人口173156人,一來一往人口就少了7907人,2021年死亡人數來到183732人,出生人數來到153820人,一來一回差了29912人,看一下2022年9月8日最新的內政部人口統計,今年前八月僅約9萬名新生兒,年減9.1%;前八月死亡約13.8萬人,年增11.4%,累計至8月,死亡人數已比出生多出4.8萬人。另外8月結婚對數僅4,315對,是今年以來最低。
目前台灣累計確診人數來到5682133人,以台灣人口23194554人比算,確診比例來到24.49%,指揮中心示警,未來還會有確診高峰,所以當初我們預估的就是正確的,不要幻想什麼確診率僅會有15%,這是安撫人心的話,以南韓確診率來看,那時就有20~30%了,而且那時南韓的確診人數就和台灣一樣,高峰過了後,還是維持在每天幾萬人的確診,所以金融及保險業防疫保單的地雷,一定就是到明年四月才會解除,那時covid-19也還會持續在流行,但金融及保險業也不可能這麼蠢讓大家再續約,那時疫情就不會對金融股及保險股帶來影響了,這時有人說,看完A大分析的人口比例趨勢,我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供需法則,通常需求減少,供給不變或增加,那價格不是會下降嗎?所以以台灣人口逐年愈來愈少,而且減少的速度還在逐漸的擴大,那台灣的房價怎麼可能一直上漲,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如果人口比例沒有改變的話,那房價怎麼可能會一直上漲呢?其實2020~2021年這兩年,FED、央行做了利率寬鬆,政府瘋狂的印鈔票,很多人就開始炒房價,使得2020~2021年人口雖然逐年下降,房價還是出現了井噴,房市就和股市差不多,只要是能賺錢的,就會有投機客及短線客,這些人就是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就像之前DR股之亂,明明知道DR股爛透了,還是有很多資金一直在裡面追捧,單純就是因為DR股很會飆,之前的DR股都是股本很小,供給量很少,這時因為DR股有人在炒,所以需求變很大,股價就會一直上升,當DR股的股價一直上漲,就會有更多的投機客,短線客進來炒,這就推升了需求及價格,後面當股價下跌時,這時需求就減少,投機客、短線客就持續的出場,當股價跌回之前的價位時,因為不會漲,短線客及投機客就不會進來買,這時需求也不會增加,所以股市及房市都一樣,只要會漲,不論是什麼垃圾都能漲,台灣人認為進到房市必漲,這就和一些中國人一樣,覺得房市必漲,一些建商就無止盡的擴張,銀行為了利息就拼命的貸款,最終房價來到了天價,資金供給再也堆不上去了,這時就會有人開始獲利了結,房價開始下跌,投機客退場,很多的投機客找不到接盤俠,房價就開始下跌,愈是下跌,投機客就愈是逃命,房價就愈低,這時就會產生爛尾樓事件,因為房價一直跌,建商也不想再蓋了,這時投機客一直想要逃命,一直源源不絕的把物件丟出來,供給法則,價格就一直崩,崩到最終就會有奇特的現象,明明繳了五年的房貸,結果現在房價比還沒有繳的房貸還要低,例如,原本2000萬的房貸,繳了500萬,剩1500萬還沒有繳,結果現在一樣的房子,市價僅要1200萬,這時就會有很多付房貸的想要賴皮,覺得自己幹嘛再繳這1500萬的房貸,就放著給他危約,很多台灣人沒有經歷過房價崩跌的情況,槓桿都是開十倍,二十倍,哪天因為需求量愈來愈少,某一個事件一爆發,房價就會出現下跌,房價不像股價這樣,很快就能反應,所以恐慌的心理不會這麼快,但房價一旦崩跌,也是相當的有續航力的,而且房子想要賣,給沒有這麼快,如果你買的是股票,也許一根跌停、兩根跌停就出掉了,房價上漲及下跌就是溫水煮青蛙,你想賣高價,別人也不是傻子,重點是,也只有投機客會在那一直炒高價格,賣不掉加價賣,未來人口愈來愈少,年輕人長大後,父母或祖父母死去,留下來的房子就夠了,誰和你買房子,不然就是把舊的賣掉買新的,也不會有產生新需求,就是一間換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