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Danger Zone》作者聯手打臉紅極一時的”修昔底德陷阱”- 超政經好書選#5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成為思考美中關係標準參照的”修昔底德”陷阱
哈佛大學政治系的Graham Allison 於2017年的書中提出名噪一時,成為許多人思考美中關係與強權競爭典範的”修昔底德陷阱”,其精隨是:當一個崛起強權威脅要傾覆統治強權,會造成嚴重的結構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特殊的突發事件,而且即使是普通的外交事件,也會引發大規模衝突。在同一本書的第96頁,Allison有引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外交部首席德國專家Eyre Crowe分析德國行為的觀察:德國的意圖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能力。
從這兩段可看出,Graham Allison認為新強權的崛起會讓戰爭便的無可避免。把這個架構套在美中關係上面讓本書很快變成整個外交政策圈和全球政經菁英注目的焦點,中共更是很歡迎這種說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1) 把當時走向未定的美中關係和之前的強權爭霸作類比提供人們一個很好的思考座標。
2) 經過作者看似有說服力的類比後讓人更加意識到雙方一步步走向衝突的風險在升高。3)將中共毫不含糊的定義成崛起中的強權意外地和習近平正在大搞的民族主義宣傳相符。中共自然會歡迎這種說法,然後在川普政府內的鷹派群起出手對付中共時,中共再援用Allison的架構,把任何停止美國愚蠢幫中共輸血的行為都扭曲成是兩強相爭下,美國基於被取代的不安全感引發的歇斯底里自衛手段。
而作者認為美中會掉入的”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名稱,是指將近2500年前記錄這場大戰的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Allison看來他把雙方”由於競爭導致雅典和斯巴達陷入一個又一個僵局,各個政治體系中最狂熱的聲音越來越大,自尊感越來越強,敵意越來越尖銳,試圖維持和平的領導人的重擔越來越嚴峻”的實況作了精采的描繪
啟發Graham Allison理論架構的歷史經典著作
除了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個作為Allison分析架構的經典基本案例外,Allison《註定一戰》書中另外用專章詳述兩個強權一步步走向戰爭的案例便是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和德國。但不論是從前一段Allison引用修昔底德對雅典、斯巴達兩邊領導階層心態的描述,還有他在書中第4章對德國也出現類似2500年前兩強硬碰硬心態的回顧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10/06在政經智庫介紹好書直播中兩位作者的核心論點:強國的領導人心態會越來越狂熱走向戰爭並非基於國力的強大,而是國力在到達頂點後出現下滑為了滿足之前的政治承諾並解決國內湧現的各種問題的一種無奈解決方式。
二、Allison”修昔底德陷阱”和真正的史實多有扞格
兩位作者還提出了另一點在Allison架構上中沒有說清楚的地方:Allison在書中最後的附錄中列出了16組陷入”修昔底德”的歷史強權組合,每組中一定有一個現任的強權和一個崛起的挑戰者強權。但可能限於篇幅,Allison對於為何這些國家被視為崛起的強權並沒有詳細和一致的說明。而且這16組中實際上衝突以戰爭收場的12個案例Allison也沒有對哪一方會發動攻擊作出解釋(這12個落入戰爭陷阱的組合中,有的是現任強權先發制人,有的是崛起強權先動手)。
《註定一戰》書中附錄中列舉符合修昔底德陷阱的16個歷史強權相爭案例
相形之下,《War Zone》的兩位作者清楚地提出許多史實來證明,
因此可以看出連Allison架構的經典案例其實都還是錯判了兩強國之間毀滅性大戰之所以爆發的原因。現在正是時候援用Hal Brand和Michael Buckley發展出來的思考架構-走下坡的新興強權容易在不安全感下,作出冒險開戰的賭注以避免機會之窗關上變形成脆弱之窗(Windows of Vulnerability)-來觀察眼下中共的行動,才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預測接下來美中關係、台海情勢和和2020年代整體世界大勢的走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3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趙君朔政經智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8.8K會員
235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君朔政經智庫 的其他內容
本文淺顯又詳細介紹了常在財經媒體上談到的離岸美元市場一詞 讓讀者了解這個市場的業務兩大範圍 需求和供給各自從何而來 重要的演進和風險何在 以及隨者離岸美元市場的擴大 美國聯準會便自然的成為了世界的央行 讀完本完會對之後媒體上針對美元體系未來的討論有更好的基礎去理解專家所說的內容
前言: 本文是6月16號第一次會員付費直播,談去美元化這本好書後半部的內容摘要文字版。直播原本預計要談四章,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談了三章,但最後一章的內容這邊補上。 第四章: 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 第五章 美元城牆上的另一塊磚頭 (BRICS) 第六章 躍升中的鳳凰(電子貨幣)
美元是當今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角 但為何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想要去挑戰美元的獨霸地位 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 這些國家目前做到了什麼 有機會成功嗎? 本篇書摘先對 使用美元會讓參與國際經濟 金融體系的各國 從何種管道會受到美國的制裁 與目前想挑戰美元霸權或是坐壁上觀的國家有那些 做介紹
俄烏戰爭爆發引發全球化倒退與即將爆發的能源危機 糧食危機和經濟危機前 對全世界充滿連結下可能爆發的各種衝突 講得最全面 也可以說是 預測了到了不少 俄烏開戰後局勢的好書 就是歐洲智庫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執行長 Mark Leon的好書 重點書摘在此
本文淺顯又詳細介紹了常在財經媒體上談到的離岸美元市場一詞 讓讀者了解這個市場的業務兩大範圍 需求和供給各自從何而來 重要的演進和風險何在 以及隨者離岸美元市場的擴大 美國聯準會便自然的成為了世界的央行 讀完本完會對之後媒體上針對美元體系未來的討論有更好的基礎去理解專家所說的內容
前言: 本文是6月16號第一次會員付費直播,談去美元化這本好書後半部的內容摘要文字版。直播原本預計要談四章,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談了三章,但最後一章的內容這邊補上。 第四章: 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 第五章 美元城牆上的另一塊磚頭 (BRICS) 第六章 躍升中的鳳凰(電子貨幣)
美元是當今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角 但為何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想要去挑戰美元的獨霸地位 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 這些國家目前做到了什麼 有機會成功嗎? 本篇書摘先對 使用美元會讓參與國際經濟 金融體系的各國 從何種管道會受到美國的制裁 與目前想挑戰美元霸權或是坐壁上觀的國家有那些 做介紹
俄烏戰爭爆發引發全球化倒退與即將爆發的能源危機 糧食危機和經濟危機前 對全世界充滿連結下可能爆發的各種衝突 講得最全面 也可以說是 預測了到了不少 俄烏開戰後局勢的好書 就是歐洲智庫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執行長 Mark Leon的好書 重點書摘在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