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的思考(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接續上一篇文章,方法不是最棒,但卻能讓人思考在熊市時如何應對。或許等回到牛市時,高股息產品又要被丟在一旁了,因為大家又要去賺價差,誰要在那邊慢慢等著領股息呢?熊市帶給投資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彷彿無止盡的下跌,還有現金不夠用,因為都被套牢了。既然如此,何不好好磨練自己在熊市的投資策略呢?與其什麼都不做的等待牛市到來,才要一展身手;倒不如現在就開始投入一些資金,讓自己在熊市還可以存活下去。要相信的是,大盤跌越多,終會遇到好事的。如果還沒遇到好事,那就是還沒有跌完!

存股族的定期定額法,買入績優股持續扣款,會需要持續的投入資金才能做到,只要選對投資標的,長久下來一樣會賺。而即使是定期定額,也跟月光先前所述打造現金流的方法不相衝突。目標是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而方法卻是有各式各樣。例如直接把領取的股利切成十二份,這樣就每個月都有加碼金額了。無論如何,都不能把手上的加碼金一次性的全部投入,因爲一低還有一低低,誰也不能確定低點是在哪?

橫盤整理後一段時間再上漲就是底部嗎?外資轉賣為持續買入好幾天,就是底部嗎?誰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如有人能確定,早就重押幾次而迅速致富了。所以說,定期定額分批買進是較穩健的做法。以大俠武林為例,一年想要投資幾天,就把可用的切成幾分,即使加碼金僅有幾萬元也是可以切的,一天投入一百元也是可以。

固然,現在世界局勢如此的不看好,美國升息危機,歐洲能源危機,俄烏戰爭危機等等都尚未解除,即使是各大國領袖也沒能提出快速解決之法,因此,籠罩在這樣的陰影之下,怕是要到2023年之後。才會有新的轉機了。所以說,與其追求最穩定的投資組合,倒不如追求能讓自己心安的組合就行了。所謂的最穩定是不存在的,美國大型的尖牙股公司,都要承受股價大幅下跌的波動了,何況是一些小型公司,要如何存活下去?

大家都在等待美元貶值的時候到來,因為到那時資金才不會持續往美元那邊聚集。換言之,就是因為美元值錢,所以大家取得美元就可以讓自己的錢變多,導致其他貨幣黯然失色。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就是因為美元正當紅,是不是到了由極盛轉衰的時候了呢?現在才進場持有美元的話,會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月光覺得,無論經濟如何發展,通膨如何居高不下,還是先要能好好生活下去才行!縱然錢越來越薄,但還是需要現金來購買日常用品,來支付各式各樣的費用。在通膨環境下,現金雖然不能為王,但還是要維持在一個水位上,才能安穩的度過這一段未知且不安的時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深邃月光的心想事成許願宇宙
4.4K會員
2.0K內容數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2025/04/30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一檔個股,在開盤到收盤之間,會呈現各種不同面相,在不同時間去看,可能會出現能夠入場的機會。如果該檔標的夠強勢,拉回反而可以是買點,例如A標的漲到每股190元後,就在高檔區189元到187元之間來回盤整,一直無法過前高。後來一個拉回,股價下跌到185元,如果在此時入場
Thumbnail
2025/04/30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一檔個股,在開盤到收盤之間,會呈現各種不同面相,在不同時間去看,可能會出現能夠入場的機會。如果該檔標的夠強勢,拉回反而可以是買點,例如A標的漲到每股190元後,就在高檔區189元到187元之間來回盤整,一直無法過前高。後來一個拉回,股價下跌到185元,如果在此時入場
Thumbnail
2025/04/29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隨時都要準備好安全離場的劇本,會有以下三種思考方向: 第一種,股價持續上揚,劇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到達自己的目標價獲利了結,這是最好的劇本。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次兩次可以順利獲利了結,不代表再來幾次都行,要注意別讓自己累積的獲利被吃掉了。看錯是很正常的,但如
Thumbnail
2025/04/29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隨時都要準備好安全離場的劇本,會有以下三種思考方向: 第一種,股價持續上揚,劇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到達自己的目標價獲利了結,這是最好的劇本。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次兩次可以順利獲利了結,不代表再來幾次都行,要注意別讓自己累積的獲利被吃掉了。看錯是很正常的,但如
Thumbnail
2025/04/28
  在思考當沖進場點位這件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掌握了些什麼,但這也是增加了勝率而已,當然還是可以更加精進的。就像月光在追求維持標準體重的過程中,雖然陸續使用一些有用的方式,但總是無法突破瓶頸,那就要持續嘗試新的方法,以衝破自身極限。而在月光操作當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利的標的沒有被特別
Thumbnail
2025/04/28
  在思考當沖進場點位這件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掌握了些什麼,但這也是增加了勝率而已,當然還是可以更加精進的。就像月光在追求維持標準體重的過程中,雖然陸續使用一些有用的方式,但總是無法突破瓶頸,那就要持續嘗試新的方法,以衝破自身極限。而在月光操作當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利的標的沒有被特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未來市況應該怎麼看?我們認為在市況一遍悲觀之際,接下來的投資術應採取樽節開銷且定量或定期投資術,才有機會成為長期大贏家,原因有二! 1. 成交量明顯不足,市場缺乏信心 2. 市場對經濟數據的催化劑反映開始鈍化,並且行情無延續性 如果上述兩點為明年的新常態,在降息之前都是這種慣性的話,投資心態可以轉向
Thumbnail
未來市況應該怎麼看?我們認為在市況一遍悲觀之際,接下來的投資術應採取樽節開銷且定量或定期投資術,才有機會成為長期大贏家,原因有二! 1. 成交量明顯不足,市場缺乏信心 2. 市場對經濟數據的催化劑反映開始鈍化,並且行情無延續性 如果上述兩點為明年的新常態,在降息之前都是這種慣性的話,投資心態可以轉向
Thumbnail
根據我們一貫以來風險第一的原則,相信大家應該都沒事吧? 如果使用資金比例很低,看到大跌應該是很開心才是,不是嗎? 來看大盤吧。 之前說過,要嘛突破買,要嘛支撐買,對吧? 突破的條件是什麼呢? 隧道突破,或是季線/年線金叉突破 先看隧道,是否突破呢? 顯然是沒有。 那季線上穿上彎的年線沒有? 也還沒有
Thumbnail
根據我們一貫以來風險第一的原則,相信大家應該都沒事吧? 如果使用資金比例很低,看到大跌應該是很開心才是,不是嗎? 來看大盤吧。 之前說過,要嘛突破買,要嘛支撐買,對吧? 突破的條件是什麼呢? 隧道突破,或是季線/年線金叉突破 先看隧道,是否突破呢? 顯然是沒有。 那季線上穿上彎的年線沒有? 也還沒有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方法不是最棒,但卻能讓人思考在熊市時如何應對。或許等回到牛市時,高股息產品又要被丟在一旁了,因為大家又要去賺價差,誰要在那邊慢慢等著領股息呢?熊市帶給投資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彷彿無止盡的下跌,還有現金不夠用,因為都被套牢了。既然如此,何不好好磨練自己在熊市的投資策略呢?與其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方法不是最棒,但卻能讓人思考在熊市時如何應對。或許等回到牛市時,高股息產品又要被丟在一旁了,因為大家又要去賺價差,誰要在那邊慢慢等著領股息呢?熊市帶給投資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彷彿無止盡的下跌,還有現金不夠用,因為都被套牢了。既然如此,何不好好磨練自己在熊市的投資策略呢?與其
Thumbnail
報酬率由賺40%到賠8%,定期定額會是一場空嗎?
Thumbnail
報酬率由賺40%到賠8%,定期定額會是一場空嗎?
Thumbnail
隧道是不是很好用? 上週就有提醒美股那指日k隧道壓力可能隨時要回檔,還有虛擬貨幣以太幣也是,作為指路可謂非常有參考價值。 其實就是這樣,預先判斷並做好資金管理很難嗎? 沒有,來來去去講的東西邏輯是一貫的:美股為台股指路、虛幣為美股指路、做好資金管理,就醬。 或許你會覺得我大盤轉折點抓的似乎蠻準的?
Thumbnail
隧道是不是很好用? 上週就有提醒美股那指日k隧道壓力可能隨時要回檔,還有虛擬貨幣以太幣也是,作為指路可謂非常有參考價值。 其實就是這樣,預先判斷並做好資金管理很難嗎? 沒有,來來去去講的東西邏輯是一貫的:美股為台股指路、虛幣為美股指路、做好資金管理,就醬。 或許你會覺得我大盤轉折點抓的似乎蠻準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