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您把「明心」想簡單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01客人,您把「明心」想簡單了!
來工作室找云(云兒是陽光的太太)練習經絡的一個朋友在聊天時聊到她與她老公已經學佛很久了,那位客人跟云兒說,她現在開始要上「明心」班,等這個班結束,之後就可以上「見性」班。
云兒聽了有點驚訝,就問她:「那表示妳之前『六度』都上過了喔?」
「甚麼六度?」
「六度波羅蜜啊!」
「甚麼是六度波羅蜜?」
喔,連六度都不知道就想要明心見性,就如同數學九九乘法還沒學,就直接讀微積分,能懂才有鬼,云兒還是很客氣的問她:「可能這樣講妳不太清楚,所謂六度波羅蜜,就是從初住位到六住位的六個階段,這個妳的老師有教嗎?」
「甚麼初住位到六住位,沒有耶,那個是甚麼?」
云兒很清楚這又一個搞不清楚修學次第而被”呼嚨”的例子!於是慈悲心生起,想給她點觀念,看能不能幫到她。
接著問她:「那妳們之前總該有上過甚麼課程吧,不可能直接就能上明心的班?」
「有啊!我們上初級、中級到高級班,現在高級班上完了,所以接著上明心班。」
「那妳們這些班都在上些甚麼?」
「就打坐啊!我現在已經可以打坐沒有妄想了耶!以前都想東、想西坐不住,現在可以坐很久。」
「真的啊!恭喜妳,那妳下了蒲團之後,是不是心中很安定,也不會有妄想,不會雜念一堆,不會被老公、小孩的問題困擾,就像在打坐的時候一樣。」
「怎麼可能,平常這些雜事,還是要想的啊!」
「當然要想,我的意思是,會不會困擾妳,因為我看妳跟我聊天的過程中,都在這些問題中打轉,並沒有產生定力啊!」
「怎麼會沒有定力,我很有定力的,不是本來就這樣的嗎?我在打坐的時候,很有定力的…」他又強調了一次自己的定力。
「所以你們師父是只教你們打坐,光打坐就幫你們分初、中、高級三個階段是嗎?」
「不是!師父還有教我們『動禪』,我現在只要身體放鬆,手腳、身體就會自己靈動起來。」
云兒腦袋真的是多了三條線,甚麼動禪,那個是自發功好嗎?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把腦袋放空當作是修定,又將修定當作修行,結果只是放空,把空相當作實相,根本就不知道要找的是空性,這要講給對方清楚,可能要花很多時間。
云兒因為接下來要出門,沒很多時間了,就把剛剛的問題拉回來問她:「剛剛提的,初住位到六住位,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之後第七住位才是明心,妳們有敎布施度到般若度嗎?」
「沒有耶,師父沒教這些!」
「那妳們師父有在講解佛經或是敎你們要念經或念佛號、聖號回向嗎?」
「師父不講經的,而且也叫我們不用念經,因為師父說,這經典是佛陀說的,妳幹麻又念給祂聽?」云兒聽了快昏倒了,念經的意義不是這樣啦,但是這時跟對方說,她大概也不能信受,就直接問她:「妳知道甚麼叫明心嗎?」
「就是開悟啊!」
「對,那師父有沒有教你們所謂的開悟是悟甚麼?」
「開悟就開悟嘛!我又還沒開悟,怎麼知道開悟是甚麼?」
「那…你有聽過”阿賴耶識”或是”如來藏”嗎?」
「那又是甚麼?」
「啊!」,對方連第一義諦如來藏都沒聽過,而且連這無門之門的修行次第的概念都沒有,而且對自己這個”我”非常的執著,要想開悟,那真的是門都沒有。
很清楚,這位大姐是入了錯誤的法門,受到外道的洗腦,云兒後來又得知這位大姐每次一個課程的學費要好幾萬元,天啊!如果把這些錢拿去布施,拿去護持正法,還有布施功德可以培植福德資糧,現在拿去供養給知見錯誤的法師,真的走不知路。(知見:知識與見解、見地)
現在外面學法的內容很亂,大家還是要設法提升一下自己的知見,就像學數學,至少知道要先學九九乘法,才能開始從一元一次方程式,到二元一次方程式,到對數…最後才是微分與積分…,沒有這些,又如何能正確的學會數學,又如何知道甚麼是對的呢?
遇到這樣的師姐,難怪云兒頭都昏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福德可以與善法相應,但若願意放下身段,去對每個法先作質疑再做揀擇,也許您就不需要繞那麼大的一圈,今生就可以值遇正法,讓善根持續增長…
陽光心語:
1.自發功是一種全身放鬆後,會因為身體氣血的循環,幾分鐘到幾秒鐘就會自然發功而自己動起來的功法,中央大學的林孝宗教授對此寫過很多本書,包括其原理與過程,強調練一陣子後,可以替自己治病,還能發功替別人治療,並不是靈動,自發功與靈動,中間是有差別的。
2.不要看到會靈通的人就是救世主,就是老師,但也別把他們不當人看,或敬而遠之,大家都是一起有福氣在這個世上共修的緣友,只是各人的因緣果報不同,所受業報也不同。
3.再強調一次,不要看到有人會靈通或通靈,能通鬼神,就他說甚麼你就信甚麼,要知道判斷對或錯,不要一味的聽了就完全照做,如果沒有自己的歷練跟判斷在裡面,是很容易失去自我的,如果沒有能力揀擇,寧願先不要信。
4.但是要怎麼判斷對方說的是真是假,是真理還是外道邪教,其實佛陀在入滅前說了「四依法」,就提供給後世判斷的依據,當時弟子問佛陀,現在於法有疑時可以請示於佛陀,您會慈悲開示,但若是以後您不在了,我們要怎麼判斷對與錯呢?於是佛陀說了這四點,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依智不依識;四、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簡單的說,佛典中沒有的,就不要相信;與第一義諦如來藏法不合的,當然也就是有問題的了,現在學法的人,多以有名望的法師所說為依歸,其實就與四依法中的第一條”依法不依人”有出入了。
以下為經教出處:
(1)《大般涅槃經》卷6〈4 如來性品〉:「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CBETA, T12, no. 374, p. 401, b27-29)
(2)《大智度論》卷9〈1 序品〉:「如佛欲入涅槃時,語諸比丘:「從今日應依法不依人,應依義不依語,應依智不依識,應依了義經不依未了義。」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應隨此法,不應隨人。
依義」者,義中無諍好惡、罪福、虛實故,語以得義,義非語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人語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視月?」此亦如是,語為義指,語非義也。是以故不應依語。
依智」者,智能籌量、分別善惡;識常求樂、不入正要。是故言「不應依識」。
依了義經」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諸經書中佛法第一,一切眾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義經。」(CBETA, T25, no. 1509, p. 125, a25-b1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59內容數
曾經聽過『寧願相信有鬼,也不要相信四十歲男人的那張嘴』,我就是相信有鬼,才突發奇想的想來聊聊阿飄......飄飄日記由此誕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客人主人》的辯證 ft. 沈可尚美國推理小說作家勞倫斯‧卜洛克說,「短篇故事作家是短跑選手,只要故事有其價值,他就值得受到讚賞。可是長篇小說家是長距離的跑者,你不必為了受到群眾喝采而在馬拉松比賽的第一名,光是靠自己的雙腳完成就已經足夠。」我覺得紀錄片導演就很像長篇小說家。紀錄人的生命故事已經很難了
Thumbnail
avatar
吳奕蓉
2024-06-19
客人與清消用品事件這是第一件相對人帶著小孩離家出走的事件 記錄如下...
Thumbnail
avatar
Mr. Colin
2024-05-27
客人注意到我了昨天下午三點上班的時候,接到客人來電,我詢問他需要什麼服務,他停頓了一下,說早上有我,晚上也有我,我早、晚兩班都要輪班呀,我先是愣了一下,再跟他說我其實三班都有輪,記錄了客人交代的事情後,我掛上電話,想著我的聲音被客人認出來了,我不禁好奇起客人的長相了,客人是不是也會好奇我的長相呢?
Thumbnail
avatar
番茄
2024-05-23
客人棄單|我的體悟 隨著業務鍛鍊的增廣, 經歷的客人棄單情境也隨之增多..
Thumbnail
avatar
提琉比長壽村
2024-05-12
客人出現了然後呢好不容易有客人出現,問了服務與費用 然後,客人就消失了。 此時你是不是認為 「報太貴了?應該少收一點」完全不對 問題不在價格在「需求」 ​一人接案常見遇見「客人問完價格就消失」這還算是好的,最氣人的是,把你提供的資料和報價拿給同行,要同行比照辧理。 遇見這個問題要怎麼辧呢?​ 「不要回
Thumbnail
avatar
天使美學銷售
2024-05-11
貓咪離世主人傷心想跟著去 離世溝通:媽咪 動物天堂你來不了啦文:柚子貍 毛孩心思比人單純,對於每天在職場爭鬥的人來說,回到家看到牠們,就是一帖療癒良方;對於單身或獨居者來說,毛孩也是幫忙克服寂寞的好伴侶,尤其當養到一隻非常親人黏人的貓咪時。 柚子貍 心靈捕手&生命教練所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homanto
Thumbnail
avatar
shomanto
2022-07-14
考試把人心都撕裂了孩子不一定在當下能夠,或是願意講出她的困境,有時講了,我們也不一定理解。 有老師朋友說,小學四年級以前的孩子多半很好奇,問題很多,但是到了五年級,甚至是國一,就完了。經過兩年,在去嘉義學琴的路上,我問D,看你現在算數學算整天也還是願意算,為什麼國中時你那麼討厭數學? #考試太多XD
Thumbnail
avatar
蘇文鈺 - 阿聞
2022-03-24
世界很簡單,複雜的只是人心有時候,別人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一句話,一個表情,我們卻很容易在心裡兀自揣測,神經兮兮,各種解讀。時間久了,弄得自己很累,倍受折磨,活得不快樂。 有時候,真正讓一個人心煩的,根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內心對這件事的想法。明明很簡單的問題,偏要用複雜的思維去考慮,明明不需要糾結和掙扎的事情,偏要一想再想
Thumbnail
avatar
芷汐你好
2021-10-10
心要簡單、人要善良,我是這樣相信的賣場周邊各式店家都拉線只保留單一出入口,店內幾乎沒有顧客,太太獨自走入一店家「冒險」購物。交錯的人們保持距離和靜默,生活似乎降到了最低限度,我突然感覺「這真的像是戰時生活了」。
Thumbnail
avatar
詹宇
2021-06-07
簡單的人最聰明10個投資人有9個想等巿場下跌才買進,因為他覺得股巿就是起起浮浮,大家都想要在最佳時機進場,這樣的認知沒有錯,錯的是他對人性的認知不夠。 科斯托蘭尼曾提過:「下坡時肩膀上沒有麥子的人,上坡的時候也不會有。」投資心理在下跌段時,投資人心理的O.S.為:還會跌,等跌多一點再買;止跌時會等確立上昇趨勢才會
avatar
凱特的貴婦之路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