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怎麼估算合理價和目標價?
付費限定

怎麼估算合理價和目標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有位專家在今年初估兆豐金的合理價為20元,另位專家在去年初估台積電目標價在1000元。這兩個價位真的會看到嗎?如果看不到,那麼比較可能看到的合理價和目標價是多少呢?該怎麼算?

他是怎麼估兆豐金股價是20元呢?因為去年兆豐金受旗下保險公司防疫險大虧的影響,每股盈餘只有1.32元。他再算出歷年的平均盈餘分配律為83%,所以預估可分配1.1元的股息。接著,以歷年平均股息殖利率5.35%計算,得出合理價是20.6元。

以上的算式非常「合理」,但「合情」嗎?

去年大盤最低跌到12619點,兆豐金最低跌到28.4元。如果兆豐金要跌到20.6元,大盤可能會跌破萬點。

大盤可能會跌破萬點嗎?當然有可能。如果真的跌破萬點,難道只有兆豐金會跌嗎?現在指數接近15000點,若跌到萬點以下,跌幅是33%,我相信屆時所有大型股的跌幅都至少20%以上,那麼現在還能進場嗎?

你若相信兆豐金會跌到20.6元,其實就是認為大盤會跌破萬點。

這時你當然不會買它,而會去買其他個股。一旦台股真的跌破萬點時,除了主力作手炒作的小型投機股之外,你肯定也會因為買了其他股票而賠錢。

或是你也不會去買其他個股,然後就耐心等到20.6元才要買兆豐金,如果這個價格根本不會來,你不就錯過在股市獲利的機會了嗎?

我從來不相信專家推測的「合理價」,因為它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不會發生,投資人就買不到。投資人買不到,就不可能套牢。投資人不會套牢,就不會怪罪專家。專家不會讓投資人套牢,他就永遠保有專家的地位。

「合理價」是用「歷史」數據來估算,而「目標價」則建立在「想像」的假設基礎上。

去年初,台積電一路大漲時,有專家喊出台積電的目標價會來到1000元。去年發生了嗎?沒有發生,來到688元就跌下來了,最低來到370元。

未來會看到嗎?當然有可能。台積電和指數的關係約略是1:30。台積電股價約略500元,大盤也正好在15000點附近。若台積電上1000元,大盤應該會來到30000點。不過,我真的沒有這麼樂觀。

你能想像,台積電站上1000元,但台股只有15000點嗎?絕不可能。如果你不相信台股會大漲,又怎能期待台積電會到1000元?

目標價來自專家的假設,但如果假設不成立,目標價當然不會來。屆時你不能怪罪專家,因為一切都只是假設!

既然目標價都是想像出來的,所以有買的人就會相信,沒買的人就不會相信。

那麼,到底什麼是「符合現實」的合理價和目標價呢?

我認為期待「領股息」的股票該看「合理價」,期待「賺價差」的股票該看「目標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小資幸福講堂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施昇輝的小資幸福講堂
22.6K會員
405內容數
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多媒體經常問我,年輕時我就是投資高手嗎?我總是笑笑回答他們,當時哪懂什麼投資啊?其實就是一路走來誤打誤撞。現在,就讓我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我的投資過程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從投資小白、懵懂莽撞開始的。
雖然我不支持政府海發6000元給所有人民,因為政府統一運用這筆超徵的稅收應該更有效率,但既然政策已定,大家拿到這6000元,該怎麼運用呢?首先,請不要用來大吃大喝,而該拿去投資,但該買什麼股票呢?
2022年的股票交易已經結束了。大家都度過了一個幾乎是完整空頭市場的一年,我想這是很多人都沒有過的經驗。今年要不虧損,真的很困難,但如果你從中得到了教訓,也算是有所收穫。現在請問問自己,究竟你從股災中得到了什麼教訓呢?
有人肯定我永遠只買、甚至只講0050、0056,認為是「始終如一」,但也有人批評我,認為是「了無新意」。我絕不會建議大家0050、0056是唯二可以投資的標的,我只想建議大家專心買一兩支最適合自己,又讓自己能賺到錢的股票就夠了。
想要存股領息的人,最常被人警告「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是「股息是拿自己的錢發給自己」。對「存股族」嗤之以鼻的就是「價差派」和「指數派」。存股究竟是不是正確的投資方法呢?
常常有人問我,某某新上市的ETF可不可以買?因為我從來沒有代言過,我真的很難回答,所以只能請他自己要好好研究,不要因為有知名的投資達人推薦,就貿然去買。我想藉由以下的文章,來完整說明我的態度。
很多媒體經常問我,年輕時我就是投資高手嗎?我總是笑笑回答他們,當時哪懂什麼投資啊?其實就是一路走來誤打誤撞。現在,就讓我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我的投資過程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從投資小白、懵懂莽撞開始的。
雖然我不支持政府海發6000元給所有人民,因為政府統一運用這筆超徵的稅收應該更有效率,但既然政策已定,大家拿到這6000元,該怎麼運用呢?首先,請不要用來大吃大喝,而該拿去投資,但該買什麼股票呢?
2022年的股票交易已經結束了。大家都度過了一個幾乎是完整空頭市場的一年,我想這是很多人都沒有過的經驗。今年要不虧損,真的很困難,但如果你從中得到了教訓,也算是有所收穫。現在請問問自己,究竟你從股災中得到了什麼教訓呢?
有人肯定我永遠只買、甚至只講0050、0056,認為是「始終如一」,但也有人批評我,認為是「了無新意」。我絕不會建議大家0050、0056是唯二可以投資的標的,我只想建議大家專心買一兩支最適合自己,又讓自己能賺到錢的股票就夠了。
想要存股領息的人,最常被人警告「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是「股息是拿自己的錢發給自己」。對「存股族」嗤之以鼻的就是「價差派」和「指數派」。存股究竟是不是正確的投資方法呢?
常常有人問我,某某新上市的ETF可不可以買?因為我從來沒有代言過,我真的很難回答,所以只能請他自己要好好研究,不要因為有知名的投資達人推薦,就貿然去買。我想藉由以下的文章,來完整說明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