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 for the Worst,而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2023/0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aking Stock

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Taking Stock”。
副標題非常長:”A Hospice Doctor’s Advice on Financial Independence, Building Wealth, and Living a Regret-Free Life” 。
直譯:一位安寧緩和醫師對於財務獨立、財富累積、和活出一段無悔人生的建議2022年8月出版,這本書目前台灣應該是還沒有翻譯本。
作者Jordan Grumet 本來是一位內科醫師,因緣際會下接觸到近十年來流行的FIRE movement(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當他開始審視自己究竟處在財富自由道路上的什麼位置時,卻無意間發現,自己已經默默地財富自由了而不自知(這麼無意啊……)
這反而引發了他內心深處的焦慮:自己並不滿意原本的工作,現在隨時可以說走就走了,但自己究竟想做什麼呢?
經過了無數的自我覺察之後,他轉換跑道,成為了一個安寧緩和醫師,同時經營了一個稱為”Earn & Invest”的財經Podcast。而這本書正記下了Dr. Grumet 從他的職涯、財富、生命軌跡,與從他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位臨終病人身上所學到的生命智慧。
Taking Stock 這本書總共有三個Part,但我最有感覺的、也最震撼的內容,其實在Part I就不囉唆地出現了,基本上就是在反思FIRE運動帶給人們的思考盲點。

FIRE運動帶給人們的思考盲點

FIRE族總是告訴自己要先苦後甘,多努力工作存錢個幾年,以後就能早點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
Delay gratification的情況下,許多人埋頭苦幹了十幾年,直到存夠錢,按下離職鍵之後才突然意識到問題所在:
「好了,我現在退休了之後到底要幹嘛?」
在這一段時間他們專心致志於他們的工作與財富累積,卻錯過了培養自己興趣與熱情的黃金時刻。
而人生總是沒有一帆風順的,另一派沒那麼好運的人,不巧地在他們累積了一大票財富,想要開始享受的時候,意外發現原來自己只剩下一兩年的壽命。
運氣更糟的一群人,甚至就在FIRE之前出了些意外,導致原本的人生計劃被打亂,再也無心、也無力去完成那些「未來的計畫與夢想」,享受那些「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得到的享受」
那之前的那些犧牲又算什麼呢?
我們總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除了省下來的錢,能因為Compound interest而越滾越大之外,也需要切記:那些我們曾經錯過的享受、體驗、寶貴的生命經驗,隨著時間的流淌,其實也有可能如利息般,滾出一段我們在生命將盡之前,能夠回憶無窮的美好時光。
機會成本,懂嗎?

那到底該怎麼做?

差不多同時期,我也看了另一篇來自部落客 Financial Samurai 的文章:“Retire By A Certain Age, Not By A Certain Financial Figure” ,給了我不小的啟發。
從一開始接觸FIRE movement到現在,我們總有一個最基礎的假設:我們所做的一切,辛勤工作、瘋狂儲蓄、紀律投資,都是為了在我們達到自己想要的「退休魔術數字」的時候,含淚收割。
但是一樣,誰能保證自己的人生總是沒有任何意外?
"Memento Mori"
拉丁文:「記得你總有一天會死。」我很愛的一句話。
與其讓生命決定我們何時離開,Financial Samurai 反而覺得我們應該要先在心裡決定自己想要何時離開,何時算是「夠了」,準備退休。
如此前提下,我們在生命的Roadmap上就有更具體的里程碑,人生有了Clarity,就能夠更把握當下,享受整個旅程,而對於財務上也會更有紀律。
Taking Stock裡面一開始就提到,臨死之人在聽到壞消息的當下通常先會是震驚,整理完情緒後就會開始感受到生命的急迫性:
再也沒有那個「更美好,但現在不可見的未來了」。
終點線已經畫好,而臨死的人們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剩下的旅程。
"There is no long term to set goal for.”
如果我們能超前部署呢?

假設真的厄運先到,至少這些年來活過了,走的都是自己想走的人生路。相較於FIRE的犧牲奉獻,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更符合我自己的人生觀
Plan for the worst, live for the best, and enjoy the process.
CarlC
CarlC
Jack of all trades. 充滿好奇心的資訊搜集者與古怪想法產生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