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假期,快閃台東,提早一天回到台北,本來想做些什麼事情,結果也是這麼混了過去,總覺得一定要做些什麼,無所事事,算是上班前好好了休息一遭,也是不錯的選項。
這個星期只上了三天班,星期三第一天上班,是漫長的一天,會議一連開到了晚上11點半,開完我就睡不著覺了,第二天在家上班,送孩子上課,就先去健身房跑步,只跑了五公里,匆忙趕了回家,繼續上班。星期五下去新竹,原本要開的會,沒有找到人,不過跟部門同仁,有了很好的互動,實習生聊著他們看劇、學英文的經驗,說到他們的父母,不就是我的這個歲數?職場上,我們已經是父執輩的長者了啊。
新竹的同事說我又來巡田水了喔,我說這是走動式管理,其實我習慣一個人埋著頭做事,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從來都不是我的最愛,但也許在不同的位置,方式需要調整,看過一本書,內容已經模糊,書名倒是常常拿來提醒自己:《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曾經管用的方式,甚至是那些讓我們成功的方程式,在不同的位置上未必能夠繼續適用。
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彼得原理」,說的是一種現象,一個人在組織中不斷的被拔擢,直到他無法勝任為止,最後反而成為組織的障礙物,若這是個事實,聽起來還挺可悲的啊,我比較喜歡的說法是,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又新,感覺比較鼓舞人心,雖然已經是父執輩,只要願意學習成長,仍有機會能夠貢獻吧,跟年輕人的對話,也是一種反向的學習,若有一天真的成為組織障礙物,就該退休了。
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是也不錯,而實地查訪,則是另外一番光景,我想沒有一種方法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多一種方法,就是在工具箱裡多擺了一隻板手,工具永遠不嫌多,不擅長的領域,不代表是個死穴,比方說,我並不是個愛社交的人,永遠都不會成為孔雀,但不需要永遠當隻無尾熊,所謂的忠於自己,是忠於哪一個自己?做自己不該是故步自封、畫地自限,與其做自己也不這麼喜歡的「原本的自己」,我們都可以做一個「理想中的自己」,曾經熱血的認為,凡事都得要一生懸命,信奉著「唯偏執狂得以倖存」的理念,近年來漸漸有了過猶不及的父執輩想法,不執著、莫強求,敬天、畏人,也是需要學習的智慧,蠟燭光線黯淡,無需假裝太陽,把蠟燭的光亮發揮到極致,並擺在照亮別人的地方,就是在做「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