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問:「師父,您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大師:「我凡是要做的,都在想是不是人們要的!」

他的「管理哲學」著力之處,始終在於為人設想、關懷所需,期許以零歲到一百歲的全齡服務,為人們營造出一個想進館一遊、想清靜停留、覺得這裡是能觸動內心光亮的地方。

沒學過建築學、色彩學、心理學,根本沒上過一天學的大師,僅憑著自身經驗與佛學修為,就讓一個充滿人性、佛性,又兼具美感的「人間佛國」誕生在世人眼前。

一顆佛陀真身舍利迎回台灣,台灣的土地上,因而立起了一座佛陀紀念館。

這是一座「以人為本」的國際性博物館,大師的考量超乎一般理則。

raw-image


禮敬大廳─心境上的轉換

踏進明亮的質感空間裡,映入眼簾是星巴克、台灣文創、各類名店、多元的餐飲空間及細膩的接待服務,是現代博物館的親切感,種種身心的需要。

raw-image


巴士淨房─沒有違和感的妙思

一台藍白兩色的巴士,每天停在入口處迎候訪客,顧及人們最基本的需求。館內777間廁所,以人為念,是「給人方便」的施設。



輪椅─慈悲的深意

他用時間測量距離,用輪椅檢驗動線,用空氣的流動感受空間,來來回回一遍遍校正與確認。館區中,輪椅不需證件、不需被抬動,都能行走無礙,實踐無障礙空間。只有一個念頭:「希望來館的民眾都能暢行無阻,心生歡喜。」

raw-image


滴水坊─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八家餐廳構成大規模的餐飲體系,應對人們不同的飲食需求,創造「給人吃飯」的因緣,播撒「給人歡喜」的種子。滴水坊,一粥、一飯、一麵的背景故事,有著不忘師恩的人情芬芳。


raw-image


殿堂─心靈的需要

信徒一磚一瓦護持興建佛館,感念功德碑牆上百萬個名字,規畫殿堂空間,為信徒的需要而設想。佛陀並不需要人們造像裡拜、供養,但眾生藉此啟發善念、淨化心靈。


星雲大師對空間規劃的管理,使專業博物館不是冷硬的建築量體,而是交織著時間,空間與人間的、有溫度的所在。

—摘錄《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raw-image

【延伸閱讀】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歡喜之旅 這裡入境

http://lnago.com/ADQB7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大師慈悲 看見眾生需要

http://lnago.com/ADQB9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中西美味蔬食滿足大眾健康

http://lnago.com/ADQBA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佛教發展 信徒的需要

http://lnago.com/ADQB8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關心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沙龍
77會員
798內容數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2024/07/15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2024/07/15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2024/06/17
世間上沒有小人物,只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世間上沒有大問題,只要虛其心,就沒大不了。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願》
Thumbnail
2024/06/17
世間上沒有小人物,只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世間上沒有大問題,只要虛其心,就沒大不了。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願》
Thumbnail
2024/06/13
善的一半,眼前雖然看似吃虧,最後必然會勝利。惡的一半,本來雖會佔些便宜,最後注定要失敗。—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2024/06/13
善的一半,眼前雖然看似吃虧,最後必然會勝利。惡的一半,本來雖會佔些便宜,最後注定要失敗。—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