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簿:圍城

生死簿:圍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同治十一年,曾國藩猝薨,六十一而終。江寧府震動,紙錢滿天飛,飛鴿傳書,千裏之外,皇上聽聞,震驚悼念。

曾紀澤下令封鎖江寧城,十四個城門俱有重兵把守,任何人不得出入,十萬名督標挨家挨戶搜捕道士,三日便將全城搜遍,共搜捕道士四十九名,全部被捉拿到總督府聽候發落。

庭院裏,道士們被一字排開,由見過錢陽羽的仆人逐個仔細辨認,最後來到總兵耳邊輕聲報告,總兵再稟告曾紀澤,「大人,錢陽羽不在其內。」

曾紀澤眉頭一皺,看來那個道士非常狡猾,居然沒有抓到他,總兵近前再問:「這些道士如何處置?」

「全部殺光。」曾紀澤一定要為父親報仇,錢陽羽是一定要抓到的,放走他們會走漏風聲。

隨後道士們被眾督標押進一間空房,午後一個一個被單獨叫出來。

其中一位道士名叫王凱俊,最年輕,也是最後一個被叫出來的,被押進一個院子,擡頭遙望遠方紅日傍山,低頭看到幾十個人頭散落在地,面前的劊子手也將大刀擦拭幹凈,準備砍掉這最後一顆頭顱。

「我知道錢陽羽在哪?」王凱俊低聲說道,試圖活命,不知道周圍的人能不能聽到,不小心踢到了散落在石板上的人頭,頭顱翻滾起來,看清他們的容貌,這些人頭是真的,不是幻覺,死亡到底痛不痛苦。

王凱俊被按在行刑的石板上,血粘了一臉,劊子手將大刀舉過頭頂瞄準脖子,「我知道錢陽羽在哪?」這次說得比上一次大聲。

「等一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叫停斬首,彎腰註視著王凱俊的面容,想從他的眼神裏看出他也沒有撒謊,「說吧,錢陽羽在哪?」

「我只告訴曾紀澤大人。」王凱俊也看著他。

書生覺得他沒有撒謊,將他押解到殿堂門口,向曾紀澤稟報。

「錢陽羽在哪?」曾紀澤親自走到王凱俊面前問。

「他一定裝扮成乞丐躲了起來,所以你們沒找到他。」

曾紀澤見他說得堅決,便立刻下令將城內所有乞丐捉拿到菜市口,並將王凱俊暫時軟禁。

當夜十萬督標再次展開搜捕,三日內將散落在各個角落的乞丐全部拿到,一共兩萬人,挨個搜查後從其中一名乞丐身上搜出一本書,封面寫有生死簿三個字。

曾紀澤接過此書,翻開一看,上面出了寫了幾十個人名,和生死簿用法。正欲盤問此乞丐,忽然手下稟報天子駕到,曾紀澤遂起身率領親隨去迎接聖駕進城。

同治帝和慈禧太後的龍輦因為封城所以停在城門口。

曾紀澤一眾趕到城門朝龍輦跪地而拜,眾人山呼海嘯道:「吾皇萬歲萬萬歲,皇太後福如東海萬壽無疆,臣等迎駕稍遲,罪該萬死。」

慈禧在仆人攙扶下出了龍輦,站在曾紀澤面前問:「為何封城?」

「回太後,微臣父親猝薨,皆因一邪術道士,他有一本生死簿,據說可以害人性命,所以微臣封城搜捕以絕後患,請太後贖罪。」曾紀澤跪著回答,只能看到她的旗鞋的跟。

「生死簿在哪?」

曾紀澤從身上取出生死簿,雙手將此簿舉過頭頂,慈禧接了翻看,這簿深藍色紙質封皮,裏面都是一頁頁的淡黃紙,上面寫有生死簿用法:書其名殺其身,此簿歸曾紀澤所有,除了一堆名字還寫著葉赫那拉·杏貞。

慈禧大怒道:「汝昏謬無知,囂張跋扈,深信邪術,大言不慚,病狂喪心,誤國賊臣,妄行封城,以致生民塗炭!」隨後又命令同治帝宣旨將曾紀澤革職,再將生死簿燒毀。

次日,同治帝宣布取消封城,將2萬乞丐全部流放至新疆,慈禧命人押著曾紀澤返回帝都,將他長期軟禁。

江寧府封城結束,眾百姓紛紛開始上街正常活動,人來人往車流不息。

錢陽羽藏在一家棺材鋪的棺材內,帶著真生死簿連夜出城,白天躲藏,晚上趕路,又值早春時節,遠方山林翠色,草木錦青芽,梅花落盡,櫻花初開。

光陰迅速,行了幾日,盤纏用盡,饑寒交迫。走進河裏摸魚充饑,魚沒摸到,卻摸到幾條水蛭,將生死簿打開,把水蛭放在金箔上,這幾只水蛭自己就會尋找金箔上的字跡,細小的口中分泌出水蛭素將字跡融化成鮮血再吸入,名字就消失不見。

錢陽羽擡頭又見太陽西墜,肚中饑餓難忍,忽然聽見遠方一聲鐘響,遙望山凹裏有樓臺殿閣,心道:「不是殿宇,就是寺院,問問那裏借宿去。」

近前一看果然是一座千年古剎,殿閣雄偉壯麗,浮屠高聳莊嚴。正要走進去,只見門裏走出一僧人,長得光頭肥腦,大耳垂各穿一銅環,身穿紅色金絲袈裟,一手托著木魚,一手不斷敲打,眼睛看著地面,口中念著經文。

錢陽羽站在門口朝他招呼:「高僧有禮了。」

胖和尚漫不經心隨口道:「失瞻,請問你是何人?」

錢陽羽答道:「我乃一介道人,姓趙名庚辰,雲遊四方,路過此地天色將晚,欲借上剎一宵。」

胖和尚擡眼見他相貌清奇,便願意款待,回道:「請進裏坐,茶果招待。」

二人進了山門,行了百步見正殿上書四個大字「天衣禪院」,胖和尚推開殿門,裏面有一座巨大鍍金神像,趙庚辰站在門口朝金像鞠躬施禮。

胖和尚去一旁打鼓告知其他僧人有客人駕臨,其他大小眾僧都到正殿門口,看到來了一個道士,眾僧便朝他象征性禮拜;胖和尚帶著趙庚辰轉過正殿,進入會客殿,按次序坐定。

上了茶水、水果和糕點。趙庚辰享用一番後,離就寢時間尚早,對胖和尚的熱情招待稱謝不盡,又見有兩個小和尚攙著一個老僧進來。

這老僧頭上戴一頂八角珍珠毗盧帽;僧袍僧鞋,一根拐杖鑲嵌紅寶石。滿面皺痕,一雙昏眼。牙齒基本掉光,走路駝背彎腰。

胖和尚起身迎接道:「師祖來了。」

老僧道:「剛才小的們說,來了一位道士,我才出來看看。」

趙庚辰起身施禮道:「老院主好,輕造寶山,如有叨擾,還請諒解。」

老僧道:「哪裏!哪裏!我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坐井觀天,樗朽之輩。」

「老院主高壽幾何?」

「癡長一百七十歲。」

這麼大歲數令人驚訝,趙庚辰回答:「想必老院主有什麼長壽秘訣。」

老僧笑而不答,再叫獻茶,一小和尚拿出一個法藍鑲金的茶鐘斟了兩杯香茶,茶剛倒出來就有一股撲鼻的香氣,定是好茶。趙庚辰喝了一口,果然甘香飄逸,誇讚道:「好茶配好器!」

老僧道:「汙眼!汙眼!您雲遊四方,廣覽奇珍,這器具何足過獎?您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小僧一觀?」

趙庚辰道:「可憐!我乃一貧道,無甚寶貝。」

胖和尚在老僧耳旁說道:「院主,我能聞到他身上有一本書簿,那氣味非同一般,應該是件寶貝?叫他拿出來看看何如?」

眾僧聽說有書簿,一個個冷笑。老僧對趙庚辰說道:「我師祖在此處做了一千多年的和尚!若說書簿,我院內藏書閣,不止二三百本流傳千年的經卷!如果您有書簿不妨拿出來看看。」

趙庚辰受眾僧盛情款待,不好拒絕,便把生死簿從身上拿了出來。

胖和尚一眼就看出來這生死簿封面是龍皮製成的,龍這種神物已經滅絕上千年了。

那老僧也是識貨之人,見了這寶貝動了貪心,便叫人打開藏書閣,十二個和尚每人捧著一本經書站在趙庚辰面前,請他觀看。

趙庚辰一一觀之,都是些古董經卷之物,笑道:「好!這都是無價之寶,快收起來吧,免得被我玷汙。」

老僧道:「您盡管看,有何差錯?」

趙庚辰道:「古人有雲:『珍奇玩好之物,不可貪不可婪。』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最終落得個殞身滅命,追悔莫及。」

老僧見他不想再看,又說道:「那我能不能看看你的這本生死簿?」

趙庚辰把生死簿收了放進懷裏並作出難為情的神態。

老僧見他不讓看,扭頭朝眾僧使個眼色,只見大小眾僧靠近趙庚辰站成一排,一雙雙眼睛兇狠的瞪著他。

趙庚辰看這架勢是要動粗,好漢不吃眼前虧,再將生死簿拿出來放在桌上,「老院主,您看吧。」

老僧拿起生死簿翻看起來,見到上面居然有武則天的大名,越發覺得這是寶物,又說道:「我還有一件寶物。」說完叫胖和尚去取。

不一會胖和尚捧過來一個包袱,把包袱解開,瞬間一股紅色的霞光湧現出來,原來是一件紅色的袈裟。上面掛著幾樣佛寶,鑲嵌著百顆夜明珠,內襯秀滿暗色龍紋。

「這是天王袈裟,布料是仙女下凡親手製成的,受到了諸天神佛的佑護,地府黑白無常見了這袈裟也要繞道走。穿上它,魍魎魑魅從此滅,凡夫俗子避黃泉。我因為穿上這袈裟,所以活了一百七十歲。」老僧把袈裟展示在趙庚辰面前,再問道:「我拿這袈裟換你的生死簿,怎麼樣?」

趙庚辰相信他的話,也知道不交出生死簿自己走不出這殿堂,說道:「既然老院主真心想要此簿,也不難,不過需要全院僧侶做個見證,把你們的名字全部寫在此簿上,被寫上去的人都會受到神明的護佑。」

老僧見說趕緊讓小和尚們拿出筆墨紙硯就讓他寫。

「這生死簿普通的墨汁寫不上去,必須要用人血寫,請拿一根繡花針來。」

老僧不知生死簿中蹊蹺,又急於得到生死簿,隨吩咐和尚給他一根針,自己穿上天王袈裟以防被算計。

趙庚辰接了針刺穿自己的手指,將血滴在生死簿上,血液開始在金箔上顫動,拿起毛筆用朝鮮文寫上:이하 승려가 회객전에 나가면 죽는다。

眾和尚沒人看得懂朝鮮文,不知其意。

「請你們自報法號,報一個我寫一個。」

眾和尚站在趙庚辰面前挨個報出法號,讓他用血寫上去。趙庚辰寫完將生死簿交給老僧,隨後走出會客殿,自己找了間房子睡了。

次日一早,整個天衣禪院格外安靜,趙庚辰去廚房自己做了早餐吃,而後再次回到會客殿,只見殿門口橫屍一片,那老僧穿著天王袈裟坐在院子裏,早已斷氣多時。

趙庚辰拿回生死簿,從老僧身上脫下天王袈裟,離開了天衣禪院。

avatar-img
米诺陶的沙龍
5會員
22內容數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傲遊太空的願望逐漸實現,反重力引擎和無限反應堆讓星際旅行成為可能。新的類地行星不斷被發現,成為新的家園。 一個少女被迫離開地球,在宇宙流浪,未知的星球等待著她。 一個以科技為教義的宗教崛起,教主號稱銀河之神。 一個以反對科技宗教合一的凡人團隊想要挑戰萬神,人不該被神掌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米诺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江蘇省江寧府,清晨,一個身著道服的年輕人在兩江總督署門前擊鼓鳴冤,守衛上前問道:「你有何冤屈在此擊鼓?」 青年回道:「吾名錢陽羽,路過南昌發現寺廟起火,前去查看,發現撫標軍士在場,僧人全部被活活燒死無一倖免,這些撫標隸屬江西巡撫鄭齡,鄭齡下令屠殺楓林山金剛寺眾僧,我得知此悲劇後趕到金陵擊鼓鳴冤,希望
鄭修拖著母親的屍體來到院子,剛出來大火就吞沒了書房,鄭修四顧無人,孤零零的眼前只有母親的遺體,心想不用說了,其他人一定葬身火海。 另一邊,鄭齡出了巡撫衙門坐著四人大轎往官邸行進回家吃年夜飯,遙望遠方紅炎騰騰,黑煙四起,火光照耀的長空不見一顆星辰,正是巡撫官邸方向,轎夫加快行轎,快到官邸的時候只見大地
唐都管和眾僕人聽說即將爆發瘟疫,巡撫一家要有血光之災,回到僕從房都開始議論紛紛,其中一人對唐都管說道:「聽那個算命的說近來十分兇險,既然這生死簿有神跡,大家跟著巡撫大人幹了這麼多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那生死簿幾百頁金箔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您和夫人商量一下,把大家都名字都寫上面,我們身體健康壽命長久也
莘琪看到老爺重新行動自如氣色飽滿,喜著吩咐僕人設宴招待高僧並慶祝巡撫大人大病痊癒。 鄭齡在宴會上暢快的大口喝酒吃菜,絲毫不像年老色衰之人,眾人看到此景無不稱奇。 天晚宴畢,真悟笑嘻嘻得又帶著兩輛裝滿糧食的馬車回到了金剛寺,而生死簿被莘琪放在芮瀾園內嚴加保管。 不覺秋盡冬來,唐都管和幾個朋友在樊樓吃酒
江西巡撫鄭齡的夫人莘琪是虔誠的信徒,尊重道家弟子,生死簿一直放在書房沒人動,那年年底冬天,唐都管將今年一年的賬本交給莘琪查算,但是因為過年太忙,未及時查算。 莘琪到了第二年三月才開始查賬本,其中一行寫著「唐字六十九號,當金剛寺生死簿一本,本米八十石。」 莘琪問道:「奇怪,什麼書能當去這麼多米?」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神都洛陽,晚年豪奢專斷,漸生弊政,神龍元年突患奇疾,問遍名醫,均無療方;眼看壽終正寢,特命人尋找逆天改命之法。 邪術道士趙歸真進一策:龍皮為封,金箔為紙,人血為墨。金箔所含一種秘方,遇人血而靈感,做成陽間生死簿,使用之後武則天痊癒,趙歸真加官進爵。
江蘇省江寧府,清晨,一個身著道服的年輕人在兩江總督署門前擊鼓鳴冤,守衛上前問道:「你有何冤屈在此擊鼓?」 青年回道:「吾名錢陽羽,路過南昌發現寺廟起火,前去查看,發現撫標軍士在場,僧人全部被活活燒死無一倖免,這些撫標隸屬江西巡撫鄭齡,鄭齡下令屠殺楓林山金剛寺眾僧,我得知此悲劇後趕到金陵擊鼓鳴冤,希望
鄭修拖著母親的屍體來到院子,剛出來大火就吞沒了書房,鄭修四顧無人,孤零零的眼前只有母親的遺體,心想不用說了,其他人一定葬身火海。 另一邊,鄭齡出了巡撫衙門坐著四人大轎往官邸行進回家吃年夜飯,遙望遠方紅炎騰騰,黑煙四起,火光照耀的長空不見一顆星辰,正是巡撫官邸方向,轎夫加快行轎,快到官邸的時候只見大地
唐都管和眾僕人聽說即將爆發瘟疫,巡撫一家要有血光之災,回到僕從房都開始議論紛紛,其中一人對唐都管說道:「聽那個算命的說近來十分兇險,既然這生死簿有神跡,大家跟著巡撫大人幹了這麼多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那生死簿幾百頁金箔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您和夫人商量一下,把大家都名字都寫上面,我們身體健康壽命長久也
莘琪看到老爺重新行動自如氣色飽滿,喜著吩咐僕人設宴招待高僧並慶祝巡撫大人大病痊癒。 鄭齡在宴會上暢快的大口喝酒吃菜,絲毫不像年老色衰之人,眾人看到此景無不稱奇。 天晚宴畢,真悟笑嘻嘻得又帶著兩輛裝滿糧食的馬車回到了金剛寺,而生死簿被莘琪放在芮瀾園內嚴加保管。 不覺秋盡冬來,唐都管和幾個朋友在樊樓吃酒
江西巡撫鄭齡的夫人莘琪是虔誠的信徒,尊重道家弟子,生死簿一直放在書房沒人動,那年年底冬天,唐都管將今年一年的賬本交給莘琪查算,但是因為過年太忙,未及時查算。 莘琪到了第二年三月才開始查賬本,其中一行寫著「唐字六十九號,當金剛寺生死簿一本,本米八十石。」 莘琪問道:「奇怪,什麼書能當去這麼多米?」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神都洛陽,晚年豪奢專斷,漸生弊政,神龍元年突患奇疾,問遍名醫,均無療方;眼看壽終正寢,特命人尋找逆天改命之法。 邪術道士趙歸真進一策:龍皮為封,金箔為紙,人血為墨。金箔所含一種秘方,遇人血而靈感,做成陽間生死簿,使用之後武則天痊癒,趙歸真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