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也是個孩子,每天回到家就開始想玩而他又沒有去安親班或國小的課後輔導班,對他而言回家並不是甚麼事情都不用作、只要休息就好。回到家還是有每天該完成的事情。很多爸媽在面對學齡孩童,都會很煩惱孩子『很被動,早上上學時拖拖拉拉、回到家懶懶散散、甚麼也不主動做,只想玩』我在面對這課題時,區分成二塊來想:1.孩子的本性本來就是喜歡玩耍,所以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是不斷給予壓力,而是要讓孩子對學習保持熱忱。關於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忱,在之前有談過,像是將功課切割等等........我覺得再讓孩子對學習保有熱忱這件事,媽媽本身的態度會起很大關鍵、對媽媽也是挑戰教別人的小孩時功課,我們往往都會因為有耐心、不敢發脾氣但是教自己小孩功課時,也許關係太接近、也許是期望太高,身為大人真的很難理解:這麼簡單的題目、為什麼孩子聽不懂。總之身為媽媽真的很難心平氣教功課。從鈞小一下學期後,功課都是我在教。曾經一個題目教三次後,鈞仍然聽不懂,我氣到在拍桌子;但是我的發脾氣反而嚇到鈞,鈞畏懼學習,反而讓事情往不好的方向走。這過程中我慢慢修正自己的耐心,聽不懂就換個方式繼續說,學著讓自己更有耐心少數幾科真的無法法教的科目就要委外,像是英文。孩子的人生學習:對讀書保有熱忱爸媽的人生學習:教小孩功課時千萬要有耐心、不要發脾氣2.新的思考如何做事流程如果孩子很被動,要媽媽叫一件事才會做一件事(甚至叫也叫不動時),詢問該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時,所有父母一定都聽過一個教法:將每天要做的事列成一張表,表內的事情可以由媽媽和孩子共同想內容。舉例:範例一:將孩子回到家要做的事寫成一張單子,每天有做到打勾,再給予鼓勵。回到家要做的事情/做到的打勾
一
二
三
四
五
1.寫功課
2.洗澡
3.洗便當
4.準備明天要上學的書包
5.準備明天要上學的衣服
範例二:只針對孩子需要改的寫三樣,如果有做到三天就給予鼓勵。
改的三件事/做到打勾
一
二
三
四
五
本周做到幾次
1.回到家襪子要放到洗衣籃
2.便當要洗
3.準備明天要穿的制服
對於學習自動自發,上述都是好方法。
只是對於某些孩子,狀況好就是每天盯著表按表操作,狀況不好就是貼在牆上,照樣遺忘或是反正達不到乾脆放棄算了
這感覺很像蠟筆小新的媽媽,寫了長長家規,對小新卻一樣沒用
台灣工作職場也常發生
你寫了一份又一份的SOP貼在牆上,就算有嚴厲的奬利和懲罰,對於員工來說,要嘛就是一條一條盯著照做,要嘛就是乾脆讓SOP繼續貼在牆上置之不理
那怕SOP規定你要做A=>B=>C=D
有些愛偷懶取巧的員工就會做成A=>B=>D。
所以我深深思考,是要讓鈞每天按照樣板操作嗎?每天按照紙上的1.2.3.4步驟,不用去思考照著步驟做就好
所以我改用另一個方式帶著鈞思考。
舉例:星期天晚上,全家在外吃完晚飯回家路上
我會問鈞:請你想想、回到家你要做哪些事情?
鈞會思考:我要先洗澡、整理明天書包、準備明天上學的衣服
當然鈞一開始思考一定會漏東漏西,我就會提醒他:洗澡衣服怎麼辦?穿衣服進去洗澡嗎?(我會用比較詼諧方式提醒他)
鈞會笑說:不是,衣服要拿出去外面洗衣籃
我就會說:好~那麼重說一次
鈞會說:洗澡、把髒衣服拿出去外面、整理明天書包、準備明天上學的衣服
這中間也會遇到鈞因為一直想不出來而生氣、我也會適當引導,也讓鈞自己決定甚麼事要先做、甚麼事情後做
我從小的時候就很習慣去思考:接下來事情該怎麼去做,哪些事情優先做、哪些事情要晚點再做
以同個立場,我會希望鈞也會去思考:該如何把身邊的事情按照順序去做。
畢竟每天發生的狀況都不同,這可以讓鈞不斷在不同場合去思考
在這過程中會有些問題發生
1.一開始思考要做的事情不要太長,二~三樣就好,做完後再讓他繼續想,隨著時間慢慢拉長事情的件數。
2.當然鈞也會做完第一或第二樣就開始玩起身邊的東西,我會提醒他繼續。
作為媽媽的心理建設就是:孩子不可能一天二天就凡事做到完美,必須每天每天不斷重複學習目前我和鈞依舊持續思考:該如何安排接下來的做事流程。之前和一位學妹聊天,他覺得在超商工作八個月了,該學的都學會了,每天工作得很無趣。於是我告訴他一個故事,這故事是優秀的廠長告訴我的:有二個人(A和B)毫無一技之長,所以選擇去做掃廁所的工作A每天就是被動地掃廁所,沒事時就開始滑手機或發呆B每天上班前會將隔天要做的事情想一個流程,進廁所先做那些事情會讓整個過程更順暢研究該更換甚麼方法才能把廁所掃得更乾淨進廁所的人們,B也會試著跟他們聊天慢慢的B建立起人脈、也試著推銷到人們家中打掃,慢慢因為口碑越做越大,最後成立清潔公司多年過去,A還是持續在掃廁所我反問學妹:當你在掃貨架時,你會特別研究該如何把貨架掃得更乾淨嗎?當你走過貨架、看到後面有灰塵,會想主動處理嗎?學妹笑著我們的心態就是:反正公司叫我做的事情已經做完,其他干我甚麼事?我要做的事情已經很多,幹嘛做這樣的事?我認為進入一個工作場合,除了將基本的事情學會外把接下來要做的事去思考要怎麼安排輕重緩急、該怎麼做才會流暢更重要要去思考:該怎麼做會更好更完美我和鈞都還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