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核心32執行緒滿血登陸筆電? AMD Ryzen 9 7945HX 理論性能測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AMD Ryzen 筆電系列 CPU 在上兩個世代,面對 Intel 大小核心的多核優勢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但這次 Zen 4 再次將規格推上了 16 核心全大核,以 R9 7945HX 正面迎戰 Intel 13 代CPU!

前言

筆電市場一直是 AMD 苦戰的地方,雖然在 2020 年透過 Ryzen 4000 系列、5000 系列成功打下了一些市占率,但一直以來在高階市場 AMD 的筆電 CPU 都不算有太多優勢。同時隨著 Intel 端出了大小核心策略,筆電市場隨即迎來新的市場戰局,一時間 CPU 從 8 核心 16 執行緒一舉拉高到 16 核心 24 執行緒。這使得因為架構限制,還停留在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 Ryzen 6000 系列,一時之間落入一個尷尬的局面,在單核心效能上面沒有辦法贏過、同樣多核心效能也慘輸,最後只能轉往電源效率、續航力的新戰場。

AMD 在 2023 年初全面更新了筆記型/移動型的 CPU 產品線,除了舊有 Zen 2 、Zen 3 架構製程最佳化後的 Ryzen 7020、Ryzen 7030 系列 CPU,最受到矚目的仍然是換上全新製程與 Zen 4 架構的 7040 以及 7045HX 系列。

在這次 Zen 4 架構的新產品中,本文的主角 Ryzen 9 7945HX 所屬的 7045HX 系列為 5nm 製程,幾乎保留完全桌面板 7950X 的規格,一樣有高達 80MB 的 L3 Cache 、16 核心 32 執行緒的完整大核心設計。對照上一世代同一規格的 Ryzen 9 6980HX 只有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設計,這次 7045HX 系列基本上有將近翻倍的提升,打破過去旗艦筆電 CPU 規格與 Intel 相比的不足。

從上面的比較表除了可以看到 7950X 跟 7945HX 的主要規格上面,除了功耗跟時脈以外幾乎沒有區別,都是完整的保留核心與快取。

而在跨世代與跟 Intel 比較中,可以看到 Ryzen 6000 的旗艦規格在 Intel 12 代 CPU 旗艦面前根本無法相提並論,Intel 在 12 代 CPU 中新增了 55 瓦這個新的移動版 CPU 戰場,這次 AMD 在 Zen 4 架構上市後也同步給予回應,在相類似的散熱規格上也推出同等級的競品,也就是本文的重點 Ryzen 9 7945HX 。

本文的重點將會聚焦在理論性能測試,在數據呈現上面也會整合 Allen 過去已經評測過的幾個 CPU 數據以及網路上的公開 CPU 效能數據,方便各位進行比較;同樣依照 Allen 的習慣也會納入幾個「比較有年代」的測試軟體,同步比較新式的 CPU 在舊式軟體的效能呈現,可以讓有相關需求的朋友進行比較。

測試平台

  • 機型:ASUS G713PV
  • 機型設置:全程設定為 ASUS 極速模式,開啟 PBO
  • BIOS 版本:315 (原出廠為 311)
  • CPU:AMD Ryzen 9 7945HX
  • 記憶體: 32GB DDR5–4800
  • SSD OS:Micron 2400 512GB
  • SSD Data:Kingston NV2 2TB
  • VGA:Nvidia RTX 4060 + AMD Radeon 610M (除了額外提及,其餘時間皆設定唯獨顯直連)
  • OS:Windows 11 22H2

請注意由於移動版 CPU 容易因為機型設計有差異,Allen 並非專業測試者所有測試僅以「一般使用者」的情境下進行測試,意即無特別調整、無特別調整軟硬體設置,僅以一般設定進行測試,相關數據僅供參考。

CPU-Z 資訊

由 CPU-Z 提供的 AMD Ryzen 9 7945HX CPU 相關訊息,CPU 核心數為 16 核心 32 執行緒。

AMD Ryzen 9 7945X 為 Zen 4 架構,核心名稱為 Raphael ,核心晶片為 TSMC 5 奈米製程、IO晶片則為 TSMC 6 奈米製程(移動版 CPU 未特別提及),L2 Cache 16MB、L3 Cache 64MB。

支援的 CPU 指令集與包含有 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SSE4A、x86–64、AMD-V、AES、AVX、AVX2、AVX512F、FMA3以及SHA等等,值得注意的 AMD 為 Zen 4 帶來的 AVX512 功能,並未因為是在移動版平台就做閹割,一樣有提供。也就是說,如果需要在筆電上面使用 AVX 512 相關功能,那 Ryzen 9 7945HX 應該是目前最強的 CPU。

CPU 效能測試

CPU-Z 效能測試

使用的 CPU-Z 版本為 2.05.1

納入 Allen 過去曾經測試過的 CPU ,納入 I7–11800H 則是單純作為 AVX512 效能比較。

CPU-Z 單核心效能測試

CPU-Z 多核心效能測試

可以看到面對同為 Zen 4 的桌面板 Ryzen 7 7700 是絲毫不遜色,兩者的單核效能基本上相差無幾,只是因為核心數量上面的差距多核心效能,依舊是 Ryzen 9 7945HX 強上一大截。

值得一提的是在 AVX512 的單核效能上面,其實 Intel I7–11800H 雖然已經是 11 代的老機器了,但是單核的 AVX512 效能仍然不遜色,只是因為核心數的差距才導致多核 AVX512 效能較低,不過也代表如果有 AVX512 需求的朋友,選購 11 代 Intel 依然也是一種選擇,尤其現在的價格相當低廉。

最後,既然是移動版的 CPU 又裝在筆電上面,自然還是要將不插電的效能計入一起比較,可以看到在單核心效能上面的差距很小幾乎都在 10% 以內,而多核心就比較明顯了畢竟也是多達 16 核心的 CPU ,全核吃滿在純電池的狀態下肯定是需要節制一下頻率的。

CineBench 系列

CineBench 系列也算是歷史悠久的 CPU 測試軟體,透過 CPU 渲染速度來量化 CPU 效能,並且在這麼多年都有過大改版,本次測試中會列出從 R10、R11.5、R15以及現在比較常見的 R20、R23 等版本供大家做比較。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3

備註:R10、R11.5 以及 R15 中,I7–12700 效能偏低主要是因為在執行時,軟體只會被調度在 E-Core 執行,在多次調整後還是有類似情形,因此以較低的數據呈現。
在 CineBench 上面可以看到 R9–7945HX 憑藉其超高的核心數,在多核心效能上面表現十分亮眼,而單核心效能也僅僅略輸 Zen 4 的同門 R7–7700X 5% 左右。

PASSMARK10

CPU 得分:60100

記憶體得分:3323

7-Zip 壓縮解壓縮測試

字典檔 32 MB

壓縮

  • 速度:131067 KB/s
  • 評等:149.648 GIPS

解壓縮

  • 速度:2540331 KB/s
  • 評等:226.014 GIPS

字典檔 128 MB

壓縮

  • 速度:93462 KB/s
  • 評等:122.025 GIPS

解壓縮

  • 速度:2239014 KB/s
  • 評等:204.584 GIPS

GeekBench 6

  • GeekBench 1C:2707
  • GeekBench nC:15720

Folding @ Home 燒機效能

R9–7945HX CPU 單烤約 30 分鐘

  • PPD 206447
  • CPU 功耗約 118.6 瓦
  • CPU 時脈 4.5–4.8 Ghz 之間

R9–7945HX 內顯 Radeon 610M 單烤約 30 分鐘

  • PPD 13447
  • CPU 功耗約 38.9 瓦
  • 顯示核心頻率在 2.2Ghz

R9–7945HX CPU + 內顯雙烤約 30 分鐘

  • CPU PPD 231405
  • GPU PPD 17695
  • CPU 功耗 112.3 瓦
  • CPU 頻率 3.9–4.2 Ghz
  • 顯示核心頻率 2.2 Ghz

可以看到在 CPU 與 iGPU 雙滿載的同時,CPU 的時脈策略會優先滿足 iGPU 的需求確保 iGPU 時脈,從而去降低 CPU 時脈,而整體 CPU 的功耗上限應該在 125 瓦左右。

同場加映:Radeon 610M 理論效能測試

R9–7945HX 所搭載內建顯示核心 AMD Radeon 610M 與桌面版本 Zen 4 CPU 需同,僅有 2CU 的配置。

3D Mark TimeSpy

  • 總分:802
  • GPU 得分:690
  • CPU 得分:10918

3DMark FSR 測試,沒錯縱然只有 2CU 還是有 FSR 支援的。

  1. 未開啟 FSR:1.92 FPS
  2. 開啟 FSR:3.65 FPS
  3. 效能增幅:90%

雖然有將近 90% 的 FPS 提升,但無論是否有提升畫面都還是幻燈片等級XD

純粹做資料收集,也是 Allen 好奇內顯跑起來會怎麼樣, 2 CU 就別太折騰他了。

GeekBench 6 GPU OpenCL:5644

小結

在完成這顆 CPU 的測試後,只能說這次 AMD 在移動版 CPU 的布局相當漂亮。過去受限於架構因素,當 Intel 不斷在移動版 CPU 進行核心數的擴充時, AMD 仍舊只有 8 核心的產品可以接招,又產生了 Intel 中階直接面對 AMD 旗艦的尷尬狀況,尤其是 Intel 再將戰場向上延伸到 55 瓦的市場推出 HX 的 CPU。

得力於現在製程優勢以及現在散熱模具的改進,55 瓦移動版 CPU 的戰場也開始將移動版 CPU 的效能更將向桌面版的標準 CPU 推進,Ryzen 9 7945HX 就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示範,幾乎保留完整的 Ryzen 9 7950X 的全部規格。尤其在這次測試中納入橫向比較的 R7–7700X 可以看到在單核效能上面,兩者的差距非常小;而 R9–7945HX 更是憑藉著他的多核優勢,提供過去筆電難以想像的多工效能。

而另外一個讓 Allen 覺得有趣的是 AVX512 效能,因為 Intel 在 12、13 代 CPU 禁用 AVX512 的策略,所以讓 AMD 這代端出的 AVX512 沒有什麼橫比的空間;而與 11 代 CPU 的橫比發現,若僅以單核心橫比 AMD 的 AVX512 效能僅稍微領先 11 代 CPU,而且這還是與移動版的 CPU 去做橫比。目前已經在部分新聞媒體耳聞 Intel 想要重新加入 AVX512 在消費級 CPU 的風聲,若是 Intel 在下一代 CPU 重新添加對於 AVX512 的支援,想必對於 AMD 而言可能也是下一個硬仗了,但無論如何看到兩家廠商打的有來有回,最大的受惠者還是我們消費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測試所使用的機型為 ASUS G713PV,即便是同樣的 CPU 在不同的筆電廠商的調整上面會有不同的效能表現,因此不能將本篇文的測試結果視為這顆 CPU 的完整效能表現,請讀者見諒。

最後,本文所納入的三款橫比 CPU ,R7–7700X、I7–12700 以及 I7–11800H,僅有 I7–11800H Allen 沒有為其寫獨立的評測文章,另外兩顆 CPU 都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取得原始資料以及當時的評測規格。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純以消費者方式進行測試,並非專業寫手的測試,同時也沒有業配,每一個零件都是筆者自行花費魔法小卡購入QQQ

我是 Allen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

封面圖取自網路

測試圖片擷取自各測試軟體

文字以 CC-BY-SA 4.0 釋出,本文首發於Matters等平台,如欲轉載請標作者 Allen.V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n Vtuber的沙龍
5會員
32內容數
「Allen 的共學計畫」嘗試以vTuber這個介面出發,邀請不同的夥伴們分享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開展出各種多元系列的內容,並透過這個頻道形成一種跨領域的交流與共進。
Allen Vtub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7
第一回百百百文季圓滿落幕,感謝所有投稿的夥伴。本文會收錄所有投稿文章的連結,歡迎大家可以透過本文去看大家的投稿喔!
Thumbnail
2023/08/17
第一回百百百文季圓滿落幕,感謝所有投稿的夥伴。本文會收錄所有投稿文章的連結,歡迎大家可以透過本文去看大家的投稿喔!
Thumbnail
2023/07/27
「百百百文祭」是一個 300 字的短文創作活動,文章內容可以是散文、新詩;紀實、評論或是虛構,沒有限制,歡迎投稿! 第一回百百百文祭,請大家以「夏時夏景」為主題,書寫炎炎夏日讓你印象深刻的時光與景色
Thumbnail
2023/07/27
「百百百文祭」是一個 300 字的短文創作活動,文章內容可以是散文、新詩;紀實、評論或是虛構,沒有限制,歡迎投稿! 第一回百百百文祭,請大家以「夏時夏景」為主題,書寫炎炎夏日讓你印象深刻的時光與景色
Thumbnail
2023/04/28
在 2023 年的 4 月 Allen 跟咪咕一起做了一個 Minecraft 挑戰,來幫有點沒目標的 Minecraft 遊戲旅程定下新目標!
Thumbnail
2023/04/28
在 2023 年的 4 月 Allen 跟咪咕一起做了一個 Minecraft 挑戰,來幫有點沒目標的 Minecraft 遊戲旅程定下新目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商用電腦在企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提供高效的工作環境,幫助業務管理、資料處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商用電腦可靠且專業,提高生產力。無論是日常辦公、市場分析還是創新開發都能取得巨大成功。
Thumbnail
商用電腦在企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提供高效的工作環境,幫助業務管理、資料處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商用電腦可靠且專業,提高生產力。無論是日常辦公、市場分析還是創新開發都能取得巨大成功。
Thumbnail
AMD Ryzen 筆電系列 CPU 在上兩個世代,面對 Intel 大小核心的多核優勢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但這次 Zen 4 再次將規格推上了 16 核心全大核,以 R9 7945HX 正面迎戰 Intel 13 代CPU!
Thumbnail
AMD Ryzen 筆電系列 CPU 在上兩個世代,面對 Intel 大小核心的多核優勢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但這次 Zen 4 再次將規格推上了 16 核心全大核,以 R9 7945HX 正面迎戰 Intel 13 代CPU!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由於我的筆電已經用了10年,無法再戰下去了,且有預算考量,加上使用電腦幾乎都是定點,只有偶爾回家的時候會需要攜帶,因此最終選擇了迷你電腦,體積小不占空間,又方便攜帶,剛好符合我的需求。 菜單 由於這台無法裝獨顯,所以CPU的部分選擇 AMD R5 3400G(含Vega 11內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由於我的筆電已經用了10年,無法再戰下去了,且有預算考量,加上使用電腦幾乎都是定點,只有偶爾回家的時候會需要攜帶,因此最終選擇了迷你電腦,體積小不占空間,又方便攜帶,剛好符合我的需求。 菜單 由於這台無法裝獨顯,所以CPU的部分選擇 AMD R5 3400G(含Vega 11內
Thumbnail
AM5 與 DDR5 的全面換新,AMD Ryzen 7 7700X 小測分享
Thumbnail
AM5 與 DDR5 的全面換新,AMD Ryzen 7 7700X 小測分享
Thumbnail
在早些年AMD RYZEN系列一出,我就有把電腦換成RYZEN CPU 的打算了,因為想要體驗多核心,所以在前年已經有買二手Gigabyte ab350 GAMING 主機板了,那2022年的目標之一就是組一台二手RYZEN電腦,這是我的舊電腦規格 舊電腦規格 處理器 CPU:Intel i5-66
Thumbnail
在早些年AMD RYZEN系列一出,我就有把電腦換成RYZEN CPU 的打算了,因為想要體驗多核心,所以在前年已經有買二手Gigabyte ab350 GAMING 主機板了,那2022年的目標之一就是組一台二手RYZEN電腦,這是我的舊電腦規格 舊電腦規格 處理器 CPU:Intel i5-66
Thumbnail
近日 Intel 宣布推出第 13 代 Core i9-13900KS 處理器,將運作時脈一口氣提升至 6.0GHz,標榜成為地表上最快的桌上型 PC 處理器。2023 年正值 CPU 改朝換代之際,最新推出的 Intel 第 13 代相較上一代核心數更多、時脈更快,效能更高。
Thumbnail
近日 Intel 宣布推出第 13 代 Core i9-13900KS 處理器,將運作時脈一口氣提升至 6.0GHz,標榜成為地表上最快的桌上型 PC 處理器。2023 年正值 CPU 改朝換代之際,最新推出的 Intel 第 13 代相較上一代核心數更多、時脈更快,效能更高。
Thumbnail
中央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固態硬碟,電腦四大標準配備名稱,讓你在選購筆電時,內心慌亂了嗎?CPU、RAM、GPU、SSD,其承載的任務是什麼?三種不同使用者場景,輕文書/追劇類、2D繪圖/數據分析/Podcast類、3D繪圖/剪輯/遊戲玩家類,對配備的要求並不同。附全息圖、動畫、單張懶人包。
Thumbnail
中央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固態硬碟,電腦四大標準配備名稱,讓你在選購筆電時,內心慌亂了嗎?CPU、RAM、GPU、SSD,其承載的任務是什麼?三種不同使用者場景,輕文書/追劇類、2D繪圖/數據分析/Podcast類、3D繪圖/剪輯/遊戲玩家類,對配備的要求並不同。附全息圖、動畫、單張懶人包。
Thumbnail
intel I7–12700 CPU測試 首次導入"大小核"也就是 P-Core 與 E-Core 的 PC 主流級 CPU,在面對上古老的跑分軟體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雖然說測試軟體不能代表完整的使用體驗,但是依然能針對特定的實用場井進行量化的效能呈現,還請讀者要進行比較與思考。
Thumbnail
intel I7–12700 CPU測試 首次導入"大小核"也就是 P-Core 與 E-Core 的 PC 主流級 CPU,在面對上古老的跑分軟體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雖然說測試軟體不能代表完整的使用體驗,但是依然能針對特定的實用場井進行量化的效能呈現,還請讀者要進行比較與思考。
Thumbnail
今天Valve推出一款Steam Deck真的是太屌了 但實在不知道他的架構到底是好是壞 又是一個劇烈查資料的一天 搭載四核心/八線程 AMD Zen 2 CPU 帶有 8 個計算單元的 AMD RDNA 2 GPU 16GB 的 LPDDR5 RAM 今天我就把這三樣東西搞懂 CPU\GPU\R
Thumbnail
今天Valve推出一款Steam Deck真的是太屌了 但實在不知道他的架構到底是好是壞 又是一個劇烈查資料的一天 搭載四核心/八線程 AMD Zen 2 CPU 帶有 8 個計算單元的 AMD RDNA 2 GPU 16GB 的 LPDDR5 RAM 今天我就把這三樣東西搞懂 CPU\GPU\R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