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18 題材與獲利的未來性是股價翻漲關鍵 - 而重點在何時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再壞的時機都有人賺錢,近來幾間代工廠搭上了 AI 高速運算設備與電動車題材,大漲特漲了幾番。
  • 鴻海最主要的關係企業工業富聯,2/20 收盤價只有9.62元,到4/17已經來到18.79,回落至今還有16元以上。
  • 緯創,2022/12/16 突破 30 之後,一路走揚至今已突破50元。
  • 廣達,今年開春1月還在70元,至今已突破100元,來到今日收盤價102.5。
而我目前主要投資的鴻海,2021年開春股價就突破100元了,中間經過一段到130元的起伏,到今天還是只有103。

股價只能等,無法追

短期市場是不理性的,永遠無法知道那一支個股、什麼時候會開始漲,漲到什麼程度,因為股價是當下市場參與者的共識,而這個共識由大量隨機的現況、事件所影響,還有主力運用鈔能力的主觀意識控制。
股價就是這麼一回事。
主力有鈔能力控制市場價格走向,但僅止於比較有能力而已,主力也是一群,三大法人、公司董監、大戶,甚至走違法內線的,都想要從中獲利,短期散戶夾在中間大致上就是作砲灰,貢獻資金成就市場的現金流。
這裏就問散戶誰可以猜到上述個股的飆漲,並且買在起漲前,就算有買也幾乎是看到起漲一個段落之後才開始進去追,然後在高點被收割,不意外的,這種短線買賣的散戶,是主力與卷商、政府一直以來獲利的來源。
無論長短線,主力買賣至少要有所本,最根本的還是題材,拉起來後,股價維持在高點多久,視企業營運動能表現,如果純粹是題材炒起來的,很快就會吃到苦頭,如果是實力上來的,可以撐得住, 但已經在高點的股價,再進去要獲利就有限,甚至一個營運不佳,很容易被收割。

重點在何時買

所以股票買進的時間點就很重要,這個就是關鍵了,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要買進 ? 殘酷的是,不。知。道,可以知道的話,滿街都是股神了,既然無法早知道,就不用去惋息今天沒買到廣達,昨天沒買到緯創,更早前沒買到長榮、台積電,成天想追飆股賺快錢,每天都有新的飆股讓你嘆息。
來看標題「題材與獲利的未來性是股價翻漲關鍵-而重點在何時買」,長期來說,股價一定會貼著個股背後的企業價值跑,而真正的飆價則是因為有了題材,明確的未來性,掌握這些條件,選擇好的企業,在低點買入,用上耐心,差不多都能執行成功的投資,賺多賺少而已。
投資的世界沒有神,有的也只是守株待兔的傻子。

長期選股 - 來看看鴻海

鏡週刊報導了一篇「領軍6兆鴻海集團大轉型 劉揚偉急拓半導體版圖」,內容差不多都是股東知道的事,不過投資鴻海的話,還是值得看一下,至少作了比較系統性的整理。
鴻海的營收是一群企業的總和,組成相當複雜,我因此習慣將鴻海的業務項目簡化為三顆獲利引擎 - 1)iPhone系列產品,2)雲端高速算設備以及3)電動車,方便觀察其未來的發展,但其實還有一項應該獨立開來,也就是媒體報導的半導體,但因為鴻海的半導體主要是為了服務電動車,所以就直接將其併入3)電動車裏面一起看。
劉揚偉在過去也提過,鴻海光是一年的半導體採購,就高達近兩兆台幣,全球十大半導體採購廠商之一,只要其中一半能夠自己生產,就會產生將近一兆的營業額,這其實也很合理,就如同 Apple 會自己設計需要的晶片。
報導中提到的一個關鍵,半導體是推動電動車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可以透過穩定的供應鍊,吸引車廠成為合作夥伴,這在全球大概也只有自己發展半導體製造的鴻海能作到保證。
電動車零組件供應接下來很快就會突破千億台幣規模,電動車本業的部份,劉揚偉是預計 2025 來到 1 兆營收,個別業務零零總總加起來,都要有數兆的成長,而去年鴻海營業額已經來到6.6兆了,幾年後拼上10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題材,高毛利與獲利未來性

劉揚偉接手後,除了優化鴻海原有的業務,半導體、電動車零組件以及整車組裝代工新業務,相較 iPhone 組裝都是高毛利產品,當這些營收一提升,毛利也會拉上來,利潤的成長就是倍數增加,而電動車以及AI與新一代半導體等新事業,又是具高度未來性的業務,因此當明顯的業務暴發開始,鴻海股價扶搖直上就不要太意外,股價要漲幾個最重要的因素,分別是題材、獲利的未來性,當然,如果經營的又是高毛利業務,翻倍就是基本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billionaire
billionaire
奉行長期價值投資,分享長期價值投資理念 系統性撰寫發表投資相關的知識文章 每日企業經營與個股動態觀察分享 ※ 免責聲明 ※ 文章提及個股與股價數字為個人投資展望,不構成財務、投資或其他任何個股買賣建議,投資有賺有賠,請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