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熊記》-臺灣黑熊生存的挑戰

2023/08/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尋熊記》作者介紹

作者:黃美秀,現為臺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作者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保育研究所攻讀博士時,因為博士論文之故,為臺灣第一位實地深入研究臺灣黑熊的研究者。

《尋熊記》內容概述

作者為了撰寫博士論文,回到臺灣與夥伴們進入深山探尋熊的蹤跡,但過程中充滿艱辛,例如:颱風來襲、山崩、斷橋等,導致研究不易,但也因作者不放棄的心態以及夥伴的協助,使作者能夠順利尋得熊跡(例如:爪痕、食痕、足印、排糞等)並追尋到台灣黑熊,作者找到臺灣黑熊時,與夥伴合作在與熊對峙的危險情況下,將黑熊麻醉,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及對黑熊傷害最小的情況下完成檢查,並裝設追蹤器。但不幸的是,作者檢查黑熊的身體狀況時,多有腳趾受傷的情況。導致黑熊斷掌的主要原因就是黑熊被獵人的陷阱捕捉過,被吊索或鐵夾陷阱捉到的熊,有時會拖著陷阱逃掉,時間一久,熊掌的末端會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壞死,抑或黑熊有時會咬斷被陷阱套住的腳趾頭,藉此逃脫。所以導致作者所遇見的黑熊時常有斷掌的情形出現。

而後作者將其在研究黑熊的過程中著作成書,並致力向原住民族的部落以及民眾推廣與臺灣黑熊相關的知識及減少陷阱的使用,使臺灣人可以更了解臺灣黑熊,並減少臺灣黑熊的受傷事件。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尋熊記心得

臺灣黑熊雖是臺灣黑熊的特有動物之一,但現今臺灣人對臺灣黑熊的了解仍然少之又少,甚至在其生存區域置放會使黑熊受傷的捕獸夾、陷阱等,以及因其對熊掌的認識莫過於是藥材之一,使臺灣黑熊受傷及致死的情況曾出不窮,導致黑熊的數量逐漸下降,使其受到生存地危機。臺灣黑熊原有屬於其生活範圍,人類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而迫害及傷害牠們。

倘若能夠對深入的了解相關知識,致力於保護臺灣黑熊,增加保育、使用器具捕捉動物的知識,那麼黑熊的生存危機則會減少。正因臺灣黑熊只有臺灣有,所以保護黑熊的責任就是所有臺灣人的任務,就算不是捐贈資金、物資,只要我們對黑熊夠了解,就是在幫助黑熊。

最後,《尋熊記》是一本了解臺灣黑熊的絕佳書籍,若讀完整本書將會收穫良多。

臺灣黑熊相關知識

臺灣黑熊屬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的七個亞種之一,是臺灣唯一原產的熊類,臺灣黑熊是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目前臺灣僅剩下200~600隻。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至2500公尺之中海拔森林,以及多位於國家公園等保護區域。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外部特徵

體型粗壯,眼小吻長,頭圓頸短,臀圓尾短,體長約130公分~180公分,體重約60公斤~150公斤,全身毛髮為黑色,下頦前端為白色,其最大的特徵是胸前的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斑紋,故又稱為「月熊」。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食性

臺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各種植物、昆蟲、動物等。其主食常有季節性變化。

此外,黑熊進食時,除了會像狗一樣站立及低頭取食外,也常會坐或臥,利用二前掌合抱捧持食物。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圖片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習性

主要於白天活動。夏季和秋季的活動量會增加,秋、冬季果實產量豐盛時,臺灣黑熊夜間的活動頻度也會增加。


參考資料

黃美秀(2012)。《尋熊記》。臺北:遠流。

玉山國家公園。臺灣黑熊科普。2023.08.11取自https://www.ysnp.gov.tw/StaticPage/Science。


聯絡資訊:(歡迎各位指教。)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0069787248

IG:https://instagram.com/ning_jingyizhiyuan?igshid=OGQ5ZDc2ODk2ZA==



 


寧靜以致遠
寧靜以致遠
是個喜歡閱讀書籍的南部人,包含法律、心理、歷史、理財、自然生態等。透過閱讀更了解世界以及所居住的臺灣。此外,也透過閱讀充實自我,並將其內容分享給其他讀者。歡迎大家追蹤個人IG及Facebook。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