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含有「科普」共 47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天2024年11月14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四部:綁定的受體D1~D5》,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她的五把鎖頭: D1,D2,D3,D4和D5,也就是細胞膜上多變的特殊蛋白質,名叫「多巴胺受體」。。。
Thumbnail
👍👍👍
付費限定
在人類溝通的世界中,聲音是關鍵本質的一種。無論是痛苦的吶喊、厭惡的喘息還是喜悅的吶喊,這些非語言的發聲都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它們是人類的原始聲音,也是我們共同情感景觀的回聲。全世界據估計有7,000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提供了表達人類情感的獨特方式。但是,某些情緒在不同語言的發聲表達中。。。
Thumbnail
5/5語言本能
太有趣了! 關於相通的語言,看過一篇文章說 "蛤"(Huh)是真正的國際語言,在哪馬也通,也是很神奇的 XD
付費限定
我們人類的短期記憶(STM)大概是7個單位,這是源自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2012)在哈佛大學時,於知名期刊《心理學評論》(The Psychological Review)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謝謝小a分享!很有趣!
付費限定
芝麻開門! 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對大腦的記憶學習寶藏,說出了通關密語,這一切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最近的科學已經開始對非大腦、非神經細胞喊“芝麻開門!”了!  2024年11月7日《自然通訊》的一篇題為「非神經人類細胞中的集中-分散學習效應」的美國研究指出。。。
Thumbnail
5/5記憶
永遠的小學三年級?祖孫情攏係給?朋友一生一起走!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1,440分鐘。您是如何度過的? 一天的活動包括了坐著、站著、睡眠和其他各式活動,科學如何看待人們將時間分配給各種活動,以獲得最佳健康的“恰到好處”的方式呢? 南澳大利亞大學和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指出。。。
Thumbnail
和尚也吃肉?!這樣可以嗎?百家姓越近就越有緣?最偉大的發明!!!
Thumbnail
作者:意公子 類型:藝術科普類 適用人群:無相關背景、藝術史新手小白強烈推薦喔!!! 推薦度:⭐⭐⭐   被約到美術館看畫展時一眼望去各大名家的畫作琳瑯滿目,走向前端詳後也只說得出「哇!好漂亮」心裡卻想著為什麼灰灰的,不都是梵谷的畫嗎,這幅這麼暗這幅卻這麼鮮豔?抽象派的話到底在畫什麼?
Thumbnail
3/5大話西方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