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4.07/14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行/渡眾篇)

1.  修行和工作是不相違背的,有在修行的人更要努力工作,做個好榜樣,把家裡顧好,且要積極和樂觀進取,把自己、工作及家庭經營得圓滿,並且有餘力則隨緣利益他人,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2.  佛是教您守五戒,行十善及孝順父母,將心性導入正軌,並兼善天下,這樣修行才有意義。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而十善則包括五戒中的前四項,再加上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而受戒是一回事,守戒是一回事;若是守戒不嚴,則容易被意念牽著走,造下罪業,惡性循環。

3.  心性不提升,一樣有罣礙;修行若到位,一切想得開。若是修行很久,心性卻沒有提升,就是心中有罣礙,執著在過去,原地打轉無法跳脫;凡事歷事鍊心,勿執著,莫把自己綁住。若修行到位,對事物相理解地很透徹,能漸漸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心無罣礙之後,方能遠離顛倒夢想,才有機會修得上去。

4.  修行最大的益處,就是智慧的提升,看得出正法與非正法的分別,引導自己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至於行歪走邪。

5.  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眾生來,眾生去」。行菩薩道,就是要有能力去利益眾生,並集合眾人之力,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是佛陀的教誨。學佛、行菩薩道,要像太陽一樣,照亮溫暖每個人的心,遇到有需要的人就適時幫助,並把佛法的美好介紹給他們。

6.  人心容易因貪財、貪色、貪名等慾望而腐化,心識染污後,阿賴耶識藏著染汙的種子,機緣到了則會相應並萌芽,讓人慾念熾盛,若守戒不嚴,就會被慾望牽著走並行歪走邪,一世世地墮落。這世間是個大染缸,處處是危機,連結交朋友都要謹慎,凡事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保持自性的清淨,避免墮入泥沼之中,難以自拔。

7.  若修行遇到瓶頸,不要氣餒或為自己找藉口偷懶。修行只怕有心且堅持之人,「冬天過了是春天」,要把吃苦當做吃補,努力守五戒、行十善、渡化眾生,只要有心認真修行,便能突破前方的阻礙,情況會慢慢改善,一切都會過去。若心識不定,無法降伏,則可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能讓心漸漸平靜。

8.  紀元轉換災禍多,但若人心多為善念,則可減緩災禍的發生。

9.  正法佛經,係 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是行事作為的準繩。好好修行誦經,可以把過去不好的習性和心性導正回來,才能翻轉黑白的人生,迎向彩色的未來,更可勸化眾生為善,回歸自心本性。

10. 萬事都是要學習的,包含佈施和捨得,歷經時間與努力的練習「施」與「捨」,能把慳貪心去除,把執著心放下,獲益最多的是自己。有在行善佈施,用心修行,並且盡己本分,冥冥之中,佛菩薩都會做最好的安排,在您向上提升的過程中拉您一把。

11. 「人需要的不多,想擁有的卻很多」,「慳貪」會使您在慾中打滾,會障礙修行。佛叫我們佈施以對治慳貪,「慳」即吝嗇,「貪」即貪求,萬事萬物,夠用就好,莫將資源全部收攏在自己身上,多的就要量力佈施出去,多看看急需受助的人家,會升起慈悲心,人若有慈悲心,就會更深更廣地去行善佈施,造就更良善的循環。

12. 貪嗔癡念重,猶如烏雲遮住明月,會障蔽佛性,若認真唸經修行,勤息貪嗔癡,自性的光明才會漸漸顯露。

13. 石頭變佛像的過程,得經過精心雕琢。石頭是每個人的心,雕刻師是自己,而雕刻指導者係「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指導大眾,修行的方向與方法,讓大家能依生活歷鍊所獲取的經驗與技術,慢慢地將原石刻畫成莊嚴的佛像;這個過程即是修行,雕刻出圓滿的佛像即是證悟。

14. 若過去世曾修行過,體質會較敏感,今世也要持續修行,並多看高僧大德的文鈔,以啟發自身佛性,心識越清淨,修行程度就越高。以虔誠、恭敬、清淨的心來修習佛法,則能與佛菩薩快速相應。

 

 

(業障篇)

1.  現在的人性觀念開放,婚前性行為及未婚懷孕當作家常便飯,以為是自由社會的風氣,無傷大雅,但其實都是嚴重犯了邪淫,耗損自身福報,並染污本來清淨的心識;如果任意行事,不守五戒,尤其是貪淫慾樂,除了福報消耗甚鉅之外,滿腦子充斥著慾望使人智慧被蒙蔽,運途停滯不前,人就會如浮萍一樣隨波逐流,難以自主。

2.  人不論有沒有修行,所做的一舉一動皆囊括在因果定律內,自造善惡,自受因果;例如,長期熬夜會導致身體器官的提早敗壞,墮胎的人會有來自嬰靈菩薩的干擾,這些不會因為人不相信而就不會發生。

3.  業障深重者,煩惱、習性、黑氣多,唸經時多有來自自身黑氣、業力、外道的干擾與阻礙,使其難有清淨心來誦經。然而,遇事意志要堅定,修行貴在建立起一顆金剛心,莫遇到挫折就退縮,要努力不懈,堅持到底,久之可漸入佳境,離證悟又能更近一步。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  一個人的肚量,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心胸多寬大,福報就有多大。

2.  自身若才能不足,但福報具足,則會有貴人相助,來幫助提升自身能力,這是因為過去有廣行善事結過善緣所致。

3.  每個人的壽命長短不一,端看過去所造的福報大小而定,在世上呼吸一口空氣都是需要福報的;就像油燈快燒盡了燈會熄滅,人的陽壽將盡時也會氣運消退。自己誦經可以延壽,唸經補福德資糧可增添油燈的燃料,讓燈(壽命)不會那麼快熄滅。然而若身體已然不堪使用,則應隨緣今世,放眼做來世的規劃。

 

 

(家庭/感情篇)

1.  若尚未結婚,千萬不可有性關係或未婚懷孕,不然會造成很多問題,影響日後與正緣的婚姻幸福,要學會保護自己。有修行了解什麼是因果,莫認為婚前性行為沒有關係,那是當下沒有深思熟慮的想法,除了傷害自己,也傷害未來的另一半;對自己要負責任,若這樣迷迷糊糊過一生,未來就會不斷地惡性循環。

2.  父母努力拉拔子女長大,若父母因業障討報而生病,子女覺得不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當務之急是儘快圓滿現前的業力,讓父母減輕病痛的折磨。

3.  因果會相循,千萬莫外遇。不論是過去或現在,若是曾經不忠於另一半,則容易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遭遇相同的背叛,使自己痛苦不堪;故談感情和婚姻時,心要忠誠,給予對方全心全意的對待,幸福與快樂才指日可待。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有修過外道必產生黑氣。」過去若有一世修偏,並且幫助外道毒害眾生,黑氣就會存在深層的阿賴耶識中,在唸《金剛經》銷外道願和魔性,阿賴耶識潛藏的黑氣會冒出來,干擾您的心識,須待黑氣釋放完,對事物相才會正向看待,且修行「信願行」會較俱足。

2.  現在的時期,魔強法弱,附佛外道很多,也教人靜坐、唸經、修佛,但因為心性不正,教的法一定不是正法,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明辨是非,不要盲從。遇到外道,要不看、不聽,不接電話,不再聯絡,不要誤人誤己。

3.  修到某種境界的人,不會執著在名和相裡面;自己本身的七情六慾、貪嗔癡慢若比別人重,要如何為人導師、教人解脫?所以分辨附佛外道的方法,就是看對方是否貪嗔癡念重。

4.  唸經銷外道願時,黑氣一直釋出是好事,如此才能洗白污染的心識。釋放的黑氣太多時,雖會影響到身心靈,導致常起妄念,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短程看似有損害,但長程來看,消完才有光明的未來。

5.  很多人修不起來,係因為執心、執相,自己若不著相,外道就沒有可以下手干擾之處。

6.  若是曾有修偏入外道,阿賴耶識會存放修過外道法的記憶,起心動念會與外道相應,並經常重播過去的景象,尤以提倡淫慾的邪法影響最劇,使人想清淨也清淨不起來,心中常存淫慾心,磁場紊亂。佛門清淨地,佛法的修持貴在清淨自心,而難也難在這,因此平時除了多唸經之外,心性要提升,不要胡思亂想,意念不清淨時,可以多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慢慢地讓雜思和妄念沉澱及淡化,久之方能消除。這些都沒有速成法,需要靠自身長時間的努力,才能轉黑為白,所以修行切莫外攀。

7.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有淨心與定心的作用,長持「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可讓清淨心提早顯露。

 

 

(社會環境/其它篇)

1.  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2.  天下事,變異大,要面面俱到,做好萬全的準備;不管塵事多忙,各人吃飯各人飽,每天至少各唸一部《金剛經》、《藥師經》。唸《金剛經》可以「明心見性」,唸《藥師經》可以「消除累世業障」與「補福德資糧」。

3.  大多時候,煩惱是多餘的,身外之物一切都帶不走,盡好本分即可,一切隨緣,船到橋頭自然直;若真能認真修行,當遇到人生瓶頸時,佛菩薩會暗中幫忙。

4.  人係很渺小的,世界上處處有危機,處處要小心。當社會動盪不安時切莫重本投資,不然容易血本無歸;更不要有貪念,才不會被騙,尤其是暴利的投資。

5.  修行人為了長養慈悲心,所以選擇吃素,但吃素的人卻不代表一定有在修行,學佛人在這事理上應了解清楚,才能真正明白吃素的意義。現今人十分愛護自己的伴侶動物,若能將此愛心延伸至身邊萬物,不殺、不食用,並同理憐憫動物被殺的恐懼心與苦難,這即是慈悲心,也是遵守五戒中的「不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多年前為了能順利調回離家近的單位工作,曾請示佛菩薩是否有障礙的業力或是否需補福德資糧。經佛菩薩開示有障礙的業力:「前世,因路見不平用棍子打業主菩薩致傷重不幸往生,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化解因果業由。」 也曾每次在誦完《藥師經》後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那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到自己在一個繁華的街道裡,街道上有很多小吃攤、耍雜藝表演,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圍觀,真是熱鬧非凡。我在街道看到一位女孩,她的兜裡裝著三本《因果濟世集》,和她聊了幾句後得知,她想發善書,但有些膽怯不敢發放給別人。我知道後便開始分享自己發書的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多年前為了能順利調回離家近的單位工作,曾請示佛菩薩是否有障礙的業力或是否需補福德資糧。經佛菩薩開示有障礙的業力:「前世,因路見不平用棍子打業主菩薩致傷重不幸往生,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化解因果業由。」 也曾每次在誦完《藥師經》後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那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到自己在一個繁華的街道裡,街道上有很多小吃攤、耍雜藝表演,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圍觀,真是熱鬧非凡。我在街道看到一位女孩,她的兜裡裝著三本《因果濟世集》,和她聊了幾句後得知,她想發善書,但有些膽怯不敢發放給別人。我知道後便開始分享自己發書的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