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修補是最常見的外科臨床手術之一,如果你知道手術量,應該會相當驚訝,因為疝氣手術在美國每年施術數量高居前五大,只落後於白內障、髖關節、包皮、剖腹產等手術。
在台灣呢?依照健保數據,每年約有四萬多例疝氣手術申報健保點數,因此這門手術其實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可能你認識的朋友中,就有人接受這項手術。進一步閱讀
前一陣子,全世界最有權威的兩個人,美國總統拜登和教宗方濟各也各別接受疝氣手術治療,前者是食道裂孔疝,後者是切口疝,兩者發生位置不同,但都是身體臟器位移到不該出現的位置。其實最常見的疝氣是腹股溝疝氣,約占市場90%左右,發生在鼠蹊部位置,男女皆有可能,遍及各年齡段,但男性、老年人與嬰幼兒居多。
近年來由於醫學觀念普及,疝氣手術技術的不斷改良及對人工合成網片材質的推廣與使用,疝氣手術的結果大有進步。目前國內外整體估計,以往動輒 15% 以上的疝氣修補後復發率,已經降低至 5% 以下。
成功的疝氣手術有幾個要求:修補要能持久不再復發、罕見的術後疼痛及併發症,且能很快的回到日常生活。當然,費用上若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不讓患者負擔太大也是目標之一。
一個良好的疝氣外科醫師除了必須具備完整的相關解剖學、生理學知識之外,還要知道如何有效的去運用最新的手術技巧及材料。
大部分罹患疝氣的患者最關心的事大約是:能不能不開刀、健保能否給付、手術風險(痛不痛、會不會死、有什麼併發症)、手術時間、術後恢復時間。
不囉嗦,接著回答這些問題。
能不能不開刀:如果疝部可推回,可以不立即手術。但除了手術能根治,沒有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可以完全解決疝氣。因此早晚要開刀,因此醫生多半建議擇期動手術。
費用:疝氣手術健保能給付,有少許自付費用,大約在新台幣5000元以內。自付費用可能有人工網片材料費(健保給付一般型,但通常有更好的選擇)、掛號等費用。如果指定用腹腔鏡施術,費用可能會在2萬到5萬之間,包括腔鏡手術費、住院費、材料費(需要充氣、消毒等)。
腹腔鏡因為需要全身麻醉,因此需要住院一天評估;傳統開放手術可以用局部麻醉,術後一小時左右就能出院。至於人工網片通常是疝氣患部較大、年紀大肌力弱需要,除此之外就是施術醫師評估決定使用。
手術風險:目前術式成熟,併發症較少,主要看施術醫師經驗與技術,因此找一位有豐富經驗的醫師很重要。如果傷口不大(腹腔鏡約1.5公分x3個傷口,傳統開刀約2~7公分,看醫師技術與患部位置),通常疼痛可忍耐,服用止痛藥可以控制。
手術時間:約10~40分鐘,依照經驗而定。小兒只需要高位剝離,單側約10分鐘完成;成人需要加以修補,約10~40分鐘。
術後恢復:第一日最痛,但隔日減緩,休息一周左右可以恢復輕勞力上班,重勞力工作者要加長時間,一個月內最好不要劇烈運動。
疝氣手術的成功與好壞主要依賴醫師經驗與技術,治療是由一般外科、泌尿外科醫師進行,也有少數是疝氣專科醫師。疝氣專科醫師主要就是治療疝氣,因此可能累積數萬案例經驗。
程榮輝醫師結合各種傳統手術及最新科技方法的優點並加以改良成「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TMC Repair)」,配合病人的實際狀況給與最適合的手術方法,使得其手術案例再發率遠低於1%,採用局部感應式麻醉,不僅安全,且術後疼痛降低,恢復快,可以迅速回歸正常生活,大大提升術後生活品質,盡量讓病人得到最滿意的結果。
程醫師小叮嚀:若民眾發現在腹股溝或陰囊部位發現有隆起腫大,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診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