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自立」,在這裡才暫停並思考一下,你認同嗎? 若不認同,就可以就此打住,後面寫的教育的方式應該也不會認同,若思考完的結果是認同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有了「自立」,第二步就是「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意見、傾聽他所說的,一般的父母可能會認為教育就是要管小孩,你是為他好,要照父母的說去做,幫他想好處理事情,幫他決定,因為認為他還不會,但要試著放手,讓他試著面對問題及處理事情。小嬰兒一定是要父母幫忙,所以會有一個過程,全由父母幫忙,再來是協助,最後是放手,當他開始能和你對話且有一些能力時,就可以慢慢變成協助的方式。再回到尊重,父母的角色有部分像是朋友,尊重他的決定與想法,還有相信他,就像朋友一樣,讓他成為他自己,書中有一句話:「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也不要讓別人活在你的期待裡。」,也就是尊重與信任他,照他的方式去執行,因為是尊重他,如此他才有機會學會自立。
到了男女朋友或婚姻,這是兩個人的關係,從小到大這是很陌生的,因在這之前是一個人或是多個人的關係,在學校也沒有教,所以是需要特地的去學習。關於愛就必須由「你」或「我」,轉變成「我們」,每件事或談論事情都是要講「我們」,不分你我,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這就是愛情其中一個原則。
愛別人之前要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是需要花時間並好好深思很重要的一個人生課題),找對象不是要找愛你的人,還是找你願意去愛的人。阿德勒認為沒有所謂的真命天子,不要癡癡的等待,等到天荒地老,最終還是一個人。不管是那一個人,只要決定去愛他,那個就是你的對象。所以不是「被愛」而是要「去愛」,幸福來自於貢獻而不是接受,當能達到這個階段,一個人也達到了「自立」,愛一個人如同愛自己,如聖經說:「要愛人如己。」、「愛鄰舍如同自己。」
但要如何愛自己呢? 什麼才叫愛自己呢?
這裡推薦曾寶儀寫的兩本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我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聽起來好像是在推銷這兩本書,但這是真心值得推薦的,而且文筆很流暢,給五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