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

含有「阿德勒」共 27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週未參加了Dr. John Banmen的線上講座。在分組做案例討論結束後,一位學習者向貝曼博士提問:「您覺得自己在第一次的談話中,做了甚麼重要的工作? 所以可以快速地在諮商關係中建立信任?」 貝曼補充了案主來談前的一些經過與背景,接著,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貝曼說:「我認為我沒有做什麼特別
「爸比最帥!」 「爸比超帥!」 妞在車上賣力哄著她老爸,宏爸聽得笑呵呵,氣氛輕鬆愉快。 坐在一旁的燁卻始終沒有開口講類似的話。 這時,媽媽從鏡子中撇見妞悄悄湊到燁耳邊,小小聲地說: 「嬅,你只要講幾句好聽話,爸比就會很高興!」 (媽媽驚呆:天啊!妞也太懂人性!) 但燁呢
Thumbnail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Thumbnail
派大星-avatar-img
派大星
17 小時前
回覆
回覆
最近,妞的老師為了培養孩子們準時到校的習慣,開始處罰遲到的孩子掃地。 早上7點10分,已經是接近出門的時間,但兩個孩子剛起床不久,正在洗漱。 早餐已經擺在桌上,我跟孩子們說:「如果你們要吃早餐,可能會遲到。 如果不想遲到,現在就得出門,不能再吃了。」 兩個孩子有默契地都選擇了吃早餐。 摩托車發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身為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將此書建立在心理學、教育學和精神治療案例之上,講述關於心靈、肉體、自卑感、愛情、婚姻等概念,告訴讀者,人的一生並不僅僅只是經歷事物本身,更為重要的是,體驗這些事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意義。
Thumbnail
2/5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
收到學習者來訊提問: 「Lulu老師有個疑問不知道能不能請教您~看了前幾天孩子心中排行榜的文章後,我就在思考,如果主要照顧者因為孩子最愛的不是他而覺得很受傷,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肯定上嗎?要如何照顧自己呢?」 看到這個提問後,很是欣賞學習者的覺察和省思呀。 這是一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明明很有才華,卻總覺得機會都落在那些好像才能不高,但人緣很好的人身上?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指出,真正的成功並不來自個人能力的高低,而是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能與他人合作,並對社會產生貢獻。
5/5自卑與超越
「爸~爸~Amy沒問我,就把我的貼紙拿去貼了!」 親戚家的幼兒Amy是個才4歲的孩子 7Y的妞在過年期間與與其他親友家的孩子玩時 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想想看,如果我們的孩子這樣來跟說 通常我們會怎麼回應呢? 「沒關係啦,Amy年紀還小,她還不懂,妳就分她嘛,貼紙我再帶妳去買
寒假已經開始~昨天邀請燁和妞一起討論 關於他們對於寒假期間在放鬆和學習上的想法 也透過討論,陪他們規劃出一個 寬鬆、同時也並沒有放掉學習的寒假計劃 基本每天的例行TO DO是: 1. 健康:運動和曬太陽 2. 家事:和平常一樣~是每天都要做的 接著陪孩子整個瀏灠過所有寒假作業的內容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2025/01/26
1
回覆
1
回覆
高小露學堂-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
2025/02/02
發文者
回覆
回覆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探討自卑感、優越感、生命風格、社群情懷等概念,鼓勵你我掌握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心18-avatar-img
心18
2025/01/24
3
回覆
3
回覆
ciao-avatar-img
ciao
2025/01/26
發文者
1
回覆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