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他們不准我播新聞,我反而成為全方位的電視人」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石永貴總經理的安排下,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一檔益智綜藝節目《強棒出擊》在台視開播,由盛竹如、沈春華搭檔主持,效果非常好,收視率始終保持在30%以上,高居三台之冠,成為業績成長最快的節目,開播一年,收視長紅,讓台視業務成長高達226%。「《強棒出擊》以最低的成本,創造了最高的利潤,廣告多到受不了,只好不斷往外推!」

強棒出擊

強棒出擊

一九八八年,盛竹如升任台視體育部經理,由於時任台視總經理王家驊規定,主管不可兼差主持節目,他才卸下主持棒。

一年後,他轉任台視節目部經理,因與平鑫濤、瓊瑤夫婦交情好,本想把華視的「瓊瑤八點檔」拉到台視播,但一集的價錢實在太高,他找來製作人徐進良,催生家庭喜劇《郵差總是按錯鈴》,製作費只及瓊瑤劇的三分之一,收視率卻不相上下。「那時候啊,沒有重播這件事,一檔只能播三十集,播完了怎麼辦?我又跟徐進良商量了,《又見郵差來按鈴》、《郵差三度來按鈴》,繼續紅下去!」三部「郵差」系列節目、金庸小說武俠劇等,檔檔收視率都讓人驚豔。

一九九零年十二月,轉任台視行政部經理;主管改組後,擔任台視第一任主任秘書。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五日,臺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類戲劇」——台視《台灣變色龍》首播。所謂「類戲劇」,即廣播劇與電視劇相結合,所有演員沒有台詞,由旁白做劇情解說,首播就創下台視所有節目收視率冠軍。

該節目採單元劇格式,各集以台灣社會重大案件為藍本,採用司法文件,模擬劇情,製作單位邀請時年五十七歲的盛竹如擔綱主持人,他不疾不徐,對刑案偵辦流程、方式敍述甚詳,收視率開出紅盤,常常穩坐有線、無線電視頻道收視總冠軍的寶座。

「那是以前任何節目都沒有過的,像廣播劇又像電視劇,看起來很過癮。」盛竹如改寫了台灣電視節目的型態,開創了台灣「類戲劇」黃金時代,以及後續刑案為主的新聞節目,網友稱其為「台灣CSI」。

五十七歲的盛竹如,以獨特的沉穩旁白,再創事業高峰,堪稱台灣「類戲劇」的鼻祖,而他獨樹一格的旁白,「到底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究竟是……還是……?」更成為之後其他各家電視臺「類戲劇」的經典範本。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這句最經典的旁白,已成為盛竹如的標準配音形象,上至八九旬老人下至國中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民眾常以「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來代指盛竹如。

不過,他也多次遭案件當事人提告「妨礙名譽」,成為「台視最常跑法院的人」。

「後來還有《藍色蜘蛛網》,打垮中視、華視兩台的綜藝節目,收視率更不得了,憑這個類戲劇,我又賺很多的錢,主持一集十萬塊!」

一九九八年八月,台視繼《台灣變色龍》、《藍色蜘蛛網》,再制播《新法中情》、《驚爆演藝圈》兩個類戲劇節目,使台視頗有「類戲劇節目當家」之勢。這四個節目,都邀請盛竹如擔綱主持或配音。

「電視幕前幕後我沒有不知道的,我知道電視播出訣竅在哪裡,什麼樣的東西觀眾喜歡。」

無論是新聞主播,還是節目主持,盛竹如都交出了最漂亮的成績單,但行政職務卻始終升不上去,據報載,時任台視總經理的李聖文說,「沒有升盛竹如當副總,是怕他個性太直爽、會闖禍。」

二零零一年三月一日,因台視高層的政治角力,六十一歲的盛竹如決定提前從台視退休,領了千萬退休金,離開已工作了三十七年之久的老東家。

六十一歲之前,他是一位公營媒體人,從戒嚴時期的電視記者、家喻戶曉的首位擁有主播職位的記者、體育賽事解說人、電視製作人、綜藝節目主持人,到解嚴之後開創「類戲劇」,擔綱類戲劇主持人、旁白一哥,歷任新聞部、節目部、體育部、行政部到主任祕書等多重角色,從幕前到幕後,豐富的經歷無出其右。

六十一歲之後,面對人生際遇的起落,他坦然面對,「作為一個電視人,一定會遇到很多很多不同的際遇或打擊,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不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仍維持每天讀報習慣,解讀新聞深度。果然,剛一離開台視,開台四年的民間電視台就前來挖角。

二零零一年三月,暌違新聞主播台已十七年的盛竹如,重新走上新聞主播台,擔任《民視六點晚間新聞》主播,成為全台最資深、最年長、最受敬重的新聞主播。

接著,還主持民視類戲劇《大輪迴》,二零零四年,《民視攔截新聞》播完後,六十五歲的盛竹如走下主播台,從民視退休。

而他的電視人生仍在繼續,二零一一年底,盛竹如以七十一歲高齡,開始受邀拍攝廣告,他咬字清楚,語氣平緩,卻又語帶玄機的配音風格,為產品增色不少。

他成為跨界傳媒的新寵兒,節目通告、活動代言頻頻找上門來,也參與MV、舞臺劇演出,甚至登上電影大銀幕,當紅程度不亞於年輕的線上藝人。

台灣電視史、台灣電視發展史縮影

一九六二年,台灣第一家電視臺——台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開播,至今整整一甲子。

在一次一次峰迴路轉中,細數過往半世紀人生,盛竹如就是台灣電視史、台灣電視發展史縮影,堪稱台灣電視史上最活躍、最資深的全方位電視人。「人家都說我是新聞人,其實我運氣很好、一方面也運氣很壞,如果不把我搞下來,我一直播新聞,今天就只是個退休新聞主播,因為他們,我成了一個全方位的電視人。」

電視畫面從黑白走向彩色,從類比走向數位,現在又進入高畫質HD世代;從戒嚴時期的新聞箝制時代,到民主化以後新聞媒體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的時代,盛竹如亦是親歷者、見證人。

盛竹如

盛竹如

盛竹如

盛竹如

有趣的是,拍過許多手機廣告的盛竹如,竟沒有使用手機,想聯絡他,得用最傳統的方式,先打他家裡電話,若他不在家,還得靠答錄機留言。問他不怕錯失工作邀約機會?他答:「只要你有價值,人家才會找你,且非找到你不可。」

時至今日,盛竹如仍然保持著早年台視的標準播報速度,平均一分鐘兩百二十個字。戒嚴時期,盛竹如的播報語速沉穩,口齒清晰、字正腔圓,屬新聞主播的典範;解除戒嚴後,他仍稟承該風格,形成最獨樹一格的臺灣電視主播、主持人特色。

現在的電視主播語速越來越快,到了線上網紅時代,不僅語速極快,連吐字清晰也難以做到,大量重複使用形容詞,字愈多,卻愈顯浮躁。當觀眾聽到盛竹如淡定清晰、穩健有力的聲音,覺得很舒服,沒有壓力,這正是已年過八旬的他至今受歡迎的關鍵所在。

不懼權貴、敢說敢做的將軍之後盛竹如,在電視圈已經工作超過五十年,「臺灣的電視人應該沒有誰比我工作時間更長,這是我最引以為慰的地方,我,沒有虛度一生。」

——END——

====================

參考資料:

胡婉玲:《電視頑童盛竹如》

傅瑋瓊:《80歲玩高空彈跳!盛竹如年賺千萬心法:跟年輕人腳步走,自己就不老》

遷台人物故事:《將門子弟——名主播對家鄉的重新詮釋》,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

李郁淳、姜富琴、楊茵絜:《盛竹如 努力的人生不會白過》

郭逸君:《繼續看下去》,壹點就報

廖梓翔:《「誰摔死李新」最終結果出爐 羅淑蕾、黃昭順全被法院打槍了》

avatar-img
24會員
120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笛摸金 的其他內容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父親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被委任「成都防衛總司令」的盛文,母子倆相依為命。
戰爭之下老弱婦孺的無助淒慌與驚懼,身心創傷在戰後亦歷久難弭
將姪兒英傑逮捕,於一月三十一日遇害,英傑救了外子而犧牲自己。
外子改名陳少華,業布商,店名「裕新布莊」,在成都上打銅街。
進入廟內見外子面目黧黑,鬚長寸餘,憔悴已極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父親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被委任「成都防衛總司令」的盛文,母子倆相依為命。
戰爭之下老弱婦孺的無助淒慌與驚懼,身心創傷在戰後亦歷久難弭
將姪兒英傑逮捕,於一月三十一日遇害,英傑救了外子而犧牲自己。
外子改名陳少華,業布商,店名「裕新布莊」,在成都上打銅街。
進入廟內見外子面目黧黑,鬚長寸餘,憔悴已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1960至1980年代的豐富綜藝節目,回顧從《群星會》到《綜藝100》的經典節目,分析過去的綜藝節目特色為多元化的單元設計與極具創意的主持風格,使觀眾憶起當年全臺灣的綜藝黃金時代。透過這篇文章,不僅能夠瞭解臺灣綜藝的發展歷史,還能重溫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經典角色。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一代女皇、幾度夕陽紅、玫瑰人生、八月桂花香、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富貴浮雲、再回到從前、不了情、春去春又回,並賞析劇中好聽經典的主題曲及插曲。就讓大家一部接一部、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身為節目製作人,儘管作者已經做出具有代表性的節目作品,還是和大多數的人一樣,依舊對未來感到迷惘,看不明白自己的追求終究成為了什麼模樣。在樸直不假裝飾的文字背後,是勇氣,也是真情,隨著作者拾起一片片韶光碎羽之際,閱讀人心中原先荒禿的一塊角落,似乎也被柔軟地鋪墊起來。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守著陽光守著你、星星知我心、神鵰俠侶、挑伕、昨夜星辰、海角天涯、徐小鳳、一剪梅、一代佳人、花落春猶在,並賞析劇中好聽經典的主題曲及插曲,就讓大家一部接一部、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新聞娛樂化」這個概念,是岑建勳先生到輔大的一場演講中給我的概念。可以保證我現在的同事一定沒人認識他,同輩認識他可能也停留在香港諧星,我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台灣有線電視開放,他成立一家「超級電視台」(Super TV),以創辦人的身份到我們大學演講,他支持電視新聞處理不應該有像電影運鏡的手法激起大家情
Thumbnail
香江電台第二台逢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九時至十時便會播放一個音樂節目,名為「音樂情人」。這一個長壽音樂節目由二零零一年十月八日啟播,第一代的「音樂情人」是陳永業先生,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日由第二代的「音樂情人」馮偉棠先生接任,直至二零零五年四月四日由第三代的「音樂情人」鄭子誠先生主持至今......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根據自己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刮起一陣實境秀的旋風,用各種方式紀錄藝人們體驗生活的樣子。由於我本人特別喜歡收看紀實類的節目,所以還滿喜歡這樣的轉變的。
Thumbnail
每到週末晚上,大夥總會聚集在社區的活動中心。然後,打開電視看影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1960至1980年代的豐富綜藝節目,回顧從《群星會》到《綜藝100》的經典節目,分析過去的綜藝節目特色為多元化的單元設計與極具創意的主持風格,使觀眾憶起當年全臺灣的綜藝黃金時代。透過這篇文章,不僅能夠瞭解臺灣綜藝的發展歷史,還能重溫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經典角色。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一代女皇、幾度夕陽紅、玫瑰人生、八月桂花香、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富貴浮雲、再回到從前、不了情、春去春又回,並賞析劇中好聽經典的主題曲及插曲。就讓大家一部接一部、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身為節目製作人,儘管作者已經做出具有代表性的節目作品,還是和大多數的人一樣,依舊對未來感到迷惘,看不明白自己的追求終究成為了什麼模樣。在樸直不假裝飾的文字背後,是勇氣,也是真情,隨著作者拾起一片片韶光碎羽之際,閱讀人心中原先荒禿的一塊角落,似乎也被柔軟地鋪墊起來。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守著陽光守著你、星星知我心、神鵰俠侶、挑伕、昨夜星辰、海角天涯、徐小鳳、一剪梅、一代佳人、花落春猶在,並賞析劇中好聽經典的主題曲及插曲,就讓大家一部接一部、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新聞娛樂化」這個概念,是岑建勳先生到輔大的一場演講中給我的概念。可以保證我現在的同事一定沒人認識他,同輩認識他可能也停留在香港諧星,我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台灣有線電視開放,他成立一家「超級電視台」(Super TV),以創辦人的身份到我們大學演講,他支持電視新聞處理不應該有像電影運鏡的手法激起大家情
Thumbnail
香江電台第二台逢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九時至十時便會播放一個音樂節目,名為「音樂情人」。這一個長壽音樂節目由二零零一年十月八日啟播,第一代的「音樂情人」是陳永業先生,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日由第二代的「音樂情人」馮偉棠先生接任,直至二零零五年四月四日由第三代的「音樂情人」鄭子誠先生主持至今......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根據自己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刮起一陣實境秀的旋風,用各種方式紀錄藝人們體驗生活的樣子。由於我本人特別喜歡收看紀實類的節目,所以還滿喜歡這樣的轉變的。
Thumbnail
每到週末晚上,大夥總會聚集在社區的活動中心。然後,打開電視看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