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不是展覽,而是一個和閱讀有關的互動活動。參與者只有兩人,一為讀書者,另一為聽眾。
換句話說,參與的人會在特定時間與讀書者會面,共同前往大館某個安放了兩張椅子的安靜角落,讀書者會把書中段落演繹予參與的人,是一項說聽故事的交流。
這「真人書」計劃,是由挪威編舞家Mette Edvardsen發起的,於全球各地的美術館、圖書館、劇院和其他場所巡迴展出,每地可自行決定並增加「書籍」。是次香港大館的場次有四本新書: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普利摩·李維的《如果這是一個人》、詹姆斯·喬伊斯的《都柏林人》及西西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我共參與了兩次,分別是《都柏林人》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首次的《都柏林人》,由一位疑似是話劇演員的男生讀書,他用不同語調把故事《一抹微雲》中兩位性格分明的主角繪聲演繹出來,我不時望向他的表情,因那也在訴說故事。後續是,我去借了這本早期意識流的作品,讀到此篇章時,富饒趣味。
對首次經驗的喜愛,我報名了第二次,《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一位女生用國語演繹。是次來到戶外陽台,雨後的清涼。讀文學的女生開始前提醒我於讀書中途別作打擾,更別面面相覤,只用留心傾聽即可,讀的是這本西西的經典作品的結尾。結束後我倆作短暫交流,她告知是日滿約,但出席的只有我(香港人的劣根性!);我分享了一部早期觀看過的同名故事改編的短片作品,着她可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