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感覺生活周遭什麼都漲就唯獨薪水好幾年不漲,在薪資與儲蓄已經漸漸浮動緩慢的狀況下,房價又居高不下,許多人將一些積蓄轉向於投資,這些小額資產的平凡人便是股票市場的散戶,在長期被金融企業影響的市場裡是一群賭客,往往是被操弄的一方。但在2021年時美國遊戲出租店GameStop的股價卻因為這些一般散戶的集體行動,使證券公司可能面臨倒閉的狀況。
《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是部講述2021年發生在美國的金融交易有趣事件,GameStop是以遊戲出租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但在時代消費習慣的轉變和疫情的打擊下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而成為證券公司賣空的目標。
但一些散戶不那麼認為,他們開始購買GameStop的股票,隨著網路效應,加入的群眾越來越多,股價也被炒作到證券公司無法收拾的地步。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常常在電影出現,而在現實中普通人要能對抗龐大的勢力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尤其在全球資本主義市場裡,金融系統與生態被掌握在少數有錢人手中,可以說是幾乎不能對抗的高塔。
這之中最具代表的這些金融巨頭的形象就屬美國華爾街最為具體,可以說這三個字不只代表美國也是世界關注的金融中心。雖然現在時代已經有許多額外具有規模的金融聚集處,但華爾街還是資本時代金融巨頭最具代表的代名詞。
由於需掌握著世界股市的動向,金融行業公司往往有著大量的交易額,和維持世界金融方向的狀況,可以說是掌握絕大多數公司股價與資金的流動的控制者。對於其他一般人投入的金鶚可以說是他們的雞毛蒜皮,不值得關注。也因為掌握世界經濟趨勢,這些金融公司也往往讓人有驕傲自大的形象,而是時也往往如此,故才會出現經典的「遊戲驛站軋空事件」。
「遊戲驛站軋空事件」是《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紀錄片的核心主題,電影以這次本來因為Gamestop公司營運長期表現不佳,面臨倒閉危機,一些頗有規模的證券經紀公司看準Gamestop公司無法翻身,故開始大量賣空,準備賺取可觀的價差費用。但一些民眾卻觀察到這個現象,不管是喜愛遊戲的玩家,或討厭這些金融公司,還是有著不同觀點的一般人,開始與證卷公司採取相反的方式,買進Gamestop公司的股票。
令眾人想不到的是Gamestop公司的股票開始有如病毒連鎖一般,被許多散戶瘋狂買入,出現股票的需求量遠超過市面流通量,價格急升,迫使證券經紀公司必須快速彌補期貨倉位,演變成一場「軋空」,造成想像不到的巨額虧損,原本是散戶的空前大勝利但後期卻迎來意想不到的結局。
《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以公司、前、後期散戶、專家學者等,不同面向分析這次的事件,也試圖再次理解事件曲折離奇、股價忽高忽低背後種種原因。
《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紀錄片中最有趣的地方是關於「軋空」這件事。軋空是股市術語的一種說法,是指因市場供需關係,當不斷買入標的股票,需求量遠超過市面流通量,供不應求發生股價飆升的現象。
而造成「軋空」的情況下是「賣空」,也是俗稱的做空,它是一種商業金融交易的說法,主要是壓低價格借股出售,然後之後賣股給投資者,再把借貸的股票還回去,賺取差額。由於需要相當精準的判斷股票價格,一般的投資人不太可能做到這種事,都是由專業金融公司操作。
這部紀錄片商業賣空、軋空,群眾效應的大逆轉故事是賣點,也是高潮之處。但背後有許多原因加疊,才導致這次一般民眾的散戶集體與華爾街經融公司做對的情況。電影裡有專家表示可能是在2007年美國發生的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事件的「次貸危機」。
次貸主要是借款給美國還款信用等級較低的民眾,將其打包成細緻的證券與金融商品分割包裝,結果當美國房價下跌時,一堆次級貸款大量違約,引發投入其中的金融公司巨額財務危機,較為熟知的就是雷曼兄弟破產。
有了這年的大事件,導致民眾對於大型金融公司反感,與對只想自保不離貸款人民死活的華爾街金融人士高度的不信任。最終呈現出下一代人在這次「遊戲驛站軋空事件」為何大量透入資金制裁金融公司,可以說是層層堆疊最終導致事件爆發。
並且所謂的一般人投資股票、購買期貨、債卷等,其實多半還是有著博弈的心理,故可以說這紀錄片其實是一場對於散戶們對經融大戶的逆向制裁,但中間卻非人人獲利,依舊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2022年「遊戲驛站軋空事件」也在2023年被翻拍成電影《笨錢效應》,主要的敘述和理論取於本梅斯里奇2021年出版的《軋空風暴:GameStop散戶起義如何逆襲華爾街,掀起史詩級金融震盪》這本書。並將裡面散戶們的逆襲在做出更戲劇化的反撲,但是不知是經融故事太過於不討喜,在全球的票房均沒有取得好評,而就連《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三集紀錄片,也有不少負面評論。
基本上《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是一個可以順順看的三集影集,並且整個影片結構流暢,且在對談跟講解之間對於沒有接觸過股票與金融的人也算是好懂,可以說是一部對於投資很入門級的作品。裡面以各種不同立場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也帶出商場大戶與投資散戶之間在資訊和操作上不對等的立場,還有對於整體資訊接受量不一致的結果。
雖然一般大眾認為華爾街大戶可以簡單操弄市場經濟,但實際上關於Gamestop事件裡賣空股票、重複借券的狀況,實際上對於這些大戶也是一種博弈,是在謹慎評估後有絕對的利益,才會進行極大風險的賣空。
但這次散戶的對幹,或是盲目跟風與一些投資專家跟風買股的狀況,是一群習慣經濟在掌握之中的大公司難以預料的。而為了不重演上次金融危機的狀況,以粗暴的手段結束這場軋空風爆。
雖然在觀影體驗不錯,但是國外一些經歷過當時事件的網友對於這部紀錄片的內容不太買單,正反呈現出五五波的局面。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認為電影裡幫助一些對金融、投資與行業生態不懂的新手或入門者有起到小心理財或了解投資市場環境的重要性,可以更謹慎評估是否要入場或如何處理自己手上的股票。
有些人認為整部記錄影集其實還是免不了試圖幫這些資本家與金融公司緩頰,並且用上次的金融風暴狀況試圖合理化自己這次平息事件的過程,可以說不過這次或上次、上上次等的金融事件沒有一次是人民自己搞出來的,全部都是這些華爾街公司自我的評估錯誤卻要全民買單。
整體而言不管是改編成電影戲劇化的《笨錢效應》或是分析讓觀眾了解「遊戲驛站軋空事件」各種面向的紀錄片《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其實都還是對於金融業有警惕作用,我認為在一個行業待久了往往會忘記用其他人的角度去看,尤其又是能夠控制世界金融的一群人,Gamestop事件的風險是他們始料未及,也非統計與經驗可以預料的突發狀況,只能說在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前,不要看輕稻草成一綑之後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