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當一個走路的人。我走。故我在
付費限定

當一個走路的人。我走。故我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藏語中,人類這個字指的是行走的存在,或是且走,且徬徨的存在。

最近分享關於街道與散步的事情,引發了不少討論,有的因為都沒有再討論問題的本身,不然就是以自我拼湊的觀點來評斷,如果只是一昧地批評,也不會產生任何的改變,我想任何事情還是先回歸自己,如果環境暫時無法改變,不妨還是先回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因此我想繼續續談關於喜歡走路和散步,還有觀察街道這件事,說真的,這與自己的成長,還有整個居住城市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我自己開始喜歡這件事,也與京都有點關係。

走路可能是人類一開始存在這個世上最原始的存在方式,回歸走路,正是回歸最根本的自己。沒有人會一開始知道自己喜歡甚麼,都是經歷過了一些事情,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我以前當然並不知道自己喜愛走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初始走路記憶是在高中,當時我住在台北松山,解嚴剛結束不久,根本沒有捷運,忠孝東路還很可怕,到處都是車,永遠都在塞車,我記得從台北車站坐公車回家,光是在忠孝東路上,就會塞上兩個小時,非常可怕......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91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京都與台灣散步。也及緩慢。閱讀。喫茶。山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旅人的時光閱讀筆記
114會員
94內容數
閱讀散步人與京都迷,喜愛以走路來觀察大城小鎮,喜愛以閱讀為支點,探索腳下走過的世界,喜愛緩慢與記憶之間的祕密,此專欄將用來分享關於台灣各地與京都的散步,以步行、閱讀、咖啡、山行來拼貼出眼中的微小與巨大,以緩慢與文字的速度,一起找尋一條回家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終於還是到了要告別的時候,錄製發布了旅人時光閱讀筆記的最後一集,終於終於要到了告別的時候了,從2021年9月開始,當時疫情嚴峻,人人足不出戶,我因為想念著京都與各種旅行,開始製作這個節目,一晃眼,已經過了三年半,我想也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其實與許多讀者或聽眾,我與許多人都素昧平生,也沒見過面,我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兒子在京都鞍馬山和貴船的雪中健行,從搭乘叡電到鞍馬山,經歷了細雪、大雪的變化,沿途欣賞了雪景,並參訪了許多與源義經相關的歷史遺跡,例如鞍馬寺、由岐神社、木之根道等。文章充滿詩情畫意,也展現了親子間溫馨的互動。
11月份竟然有強烈颱風侵襲台灣,真的讓人感到很厭世(雖然可以放假),感覺未來這樣的氣候只會是常態,最近看到京都友人分享,10月底的京都白天氣溫仍高達二十多度,也看到友人去北海道賞楓,最近10月底竟才見頃(以往北海道的紅葉季應該在更早就結束了)。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已不可逆,大家不可能一路想追求各種便利
終於還是到了要告別的時候,錄製發布了旅人時光閱讀筆記的最後一集,終於終於要到了告別的時候了,從2021年9月開始,當時疫情嚴峻,人人足不出戶,我因為想念著京都與各種旅行,開始製作這個節目,一晃眼,已經過了三年半,我想也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其實與許多讀者或聽眾,我與許多人都素昧平生,也沒見過面,我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兒子在京都鞍馬山和貴船的雪中健行,從搭乘叡電到鞍馬山,經歷了細雪、大雪的變化,沿途欣賞了雪景,並參訪了許多與源義經相關的歷史遺跡,例如鞍馬寺、由岐神社、木之根道等。文章充滿詩情畫意,也展現了親子間溫馨的互動。
11月份竟然有強烈颱風侵襲台灣,真的讓人感到很厭世(雖然可以放假),感覺未來這樣的氣候只會是常態,最近看到京都友人分享,10月底的京都白天氣溫仍高達二十多度,也看到友人去北海道賞楓,最近10月底竟才見頃(以往北海道的紅葉季應該在更早就結束了)。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已不可逆,大家不可能一路想追求各種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