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實修】一分虔誠,一分感應;十分虔誠,十分感應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末學還記得多年前尊貴 上師到澎湖弘法行,那時末學剛接觸道場不久,因為有腦性麻痺,無法騎車、開車,總是要以公車代步,所以一定要趕在時間內去搭車,不然錯過就沒公車可以回家了!

那日,在澎湖道場第一次看見尊貴 上師慈悲莊嚴的面容,感覺內心充滿了溫暖,上師字字句句的法雨甘露頓時滋潤了末學的心,讓末學覺得人生不該庸庸碌碌地追逐世俗五欲,也了解自己為何身體會這樣。以前的弟子總是埋怨為何媽媽將自己生得如此不健康?雖然也是很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各層挑戰,但勇敢只是為了讓家人放心,為了要照顧家人,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如此。

raw-image

但聽了上師的開示才知道,這跟澎湖殺業共業有關,跟家裡捕魚的殺業有關,跟自己多生累劫所造的業障有關。「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累劫以來所造的罪、所結的果,只能自己承受,萬萬不能怪他人,而是自己要努力學佛修行才能改變,創造自己的命運。

上師的法雨甘露像及時雨般,拯救了弟子灰暗的內心,弟子入神地聽聞上師的開示,都快忘了時間已經快速過去了;弟子本來為了搭車都會提早離開的,但想著上師來澎湖弘法是如此殊勝,不知何時才有如此因緣,所以都很捨不得離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似乎都在提醒著自己應該離開了,直到公車要啟程的前幾分鐘,自己才依依不捨地告假,在路途中一路狂奔,都忘了自己是怎麼趕上公車的。直到坐在車上時,末學才回想這一路我竟然都沒跌倒!因為自己走路時,雙腳有時都會自己打結跌倒,但跑了這麼長的一段路,竟然沒跌倒還趕上公車了!末學只覺得太神奇了,上師真的太加持了!

直到下一次的共修,同修都覺得末學的後背整個都挺起來了,看末學上一次離開時的狀況都嘖嘖稱奇,一直都說我的身體狀況在上師的慈悲加持下,真的已經好非常多。直到今天末學不僅可以走路,而且已經不會像之前一樣常常跌倒,說話也是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斷斷續續的。末學真的是萬分感恩上師的慈悲加持,讓弟子能有如此好的轉變!

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做的功德已經很多了,但狀況為何都沒有改善?而因此對上師、三寶起了疑心,覺得上師、三寶怎麼都不保佑、不加持?我們應該是想想自己做的那些,是否真誠?是不是有盡力去做?還是明明能力可以做到80分,但卻畏苦怕難只做了60分呢!

「一分虔誠,一分感應;十分虔誠,十分感應。」這句話,真實不虛。



文章擷取自 觀音山 吉祥洲 https://news.gys.org.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開結果的沙龍
5會員
97內容數
農曆七月,為什麼民間稱為鬼月,而佛教稱為佛門教孝月?
花開結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5
西方三聖中精進勇猛的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聽聞到阿彌陀佛開示: 「為人兒女,父母恩重難報,唯有好好修行度眾生,以無量無邊的功德迴向父母,才算報答親恩。」 大勢至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開示後,之後做什麼事、發什麼心,都會想到父母,以父母骨灰罈作為頂髻,放在頭頂上,修菩薩四攝六度,吃什麼虧、受什
Thumbnail
2023/11/25
西方三聖中精進勇猛的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聽聞到阿彌陀佛開示: 「為人兒女,父母恩重難報,唯有好好修行度眾生,以無量無邊的功德迴向父母,才算報答親恩。」 大勢至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開示後,之後做什麼事、發什麼心,都會想到父母,以父母骨灰罈作為頂髻,放在頭頂上,修菩薩四攝六度,吃什麼虧、受什
Thumbnail
2023/11/24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四十二段佛陀珍貴的語露。在經文的一開頭,有一段話是:「離欲寂靜,是為最勝。」這句話,是很多僧團奉為最高的原則,也是很多四眾弟子所共尊。 尊貴 上師開示: 「我們的自心就是因為有著種種的欲望,貪、瞋、痴、慢、疑,而生起執著。因為有所執,就會陷入大大小小的煩惱裡。」 末學以前
Thumbnail
2023/11/24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四十二段佛陀珍貴的語露。在經文的一開頭,有一段話是:「離欲寂靜,是為最勝。」這句話,是很多僧團奉為最高的原則,也是很多四眾弟子所共尊。 尊貴 上師開示: 「我們的自心就是因為有著種種的欲望,貪、瞋、痴、慢、疑,而生起執著。因為有所執,就會陷入大大小小的煩惱裡。」 末學以前
Thumbnail
2023/11/23
時間過得很快,末學在觀音山道場修學多年,回想這幾年佛法在自己身上起了什麼作用呢?改變了自己什麼呢?末學想到的第一個改變,是在尊貴 上師的開示中了解因果業報的道理,知道一切眾生不論形體大小、外貌美醜,他們心中對於外界事物的感觸,不論快樂或是傷心,都是跟人無二無別,這讓以前餐餐無肉不歡的末學,成為了素食
Thumbnail
2023/11/23
時間過得很快,末學在觀音山道場修學多年,回想這幾年佛法在自己身上起了什麼作用呢?改變了自己什麼呢?末學想到的第一個改變,是在尊貴 上師的開示中了解因果業報的道理,知道一切眾生不論形體大小、外貌美醜,他們心中對於外界事物的感觸,不論快樂或是傷心,都是跟人無二無別,這讓以前餐餐無肉不歡的末學,成為了素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