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沒有教的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密宗無上瑜伽的本尊儀軌都會有二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生起次第,另一個是圓滿次第;換句話說,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是任何一個無上瑜伽本尊儀軌必定具有的組成結構。一般傳法的上師們通常不會跟弟子解釋這些佛法知識,當然也很有可能是傳法的上師自己也根本不清楚,然而了解為何無上瑜伽的本尊儀軌是由這兩個部分組成?為何生起次第之後,總是接著圓滿次第?如果能夠理解這些佛法知識,對於修行者不但有著修行上的實質助益,更能夠輕易掌握修行的核心以外,也能對佛陀的教法產生更深刻的虔敬之心,畢竟我們透過只有短短幾頁文字的修持,卻能矯正我們多生累劫以來對於所認知的世界與事物的錯誤認知。

〈金剛薩埵修誦〉是每一個密宗宗派的入門修持,不管是噶舉派或是寧瑪派,在前行(又稱四加行,或是五加行)之中一定包含有這個修持,因為金剛薩埵被認為是最能夠快速將所懺悔的罪業清淨的本尊,其中又以百字明咒的持誦被認為是這個修持之中的重中之重--要求修行者必須至少圓滿十萬次百字明咒的念誦,這還不包括必須補足缺漏的部分,然而如果修行者僅僅認為這就是修持〈金剛薩埵修誦〉的全部,不僅誤會大了,也實在太可惜了,甚至可以說是暴殄天物,白白浪費佛陀對於這個儀軌的苦心設計。

為了能夠更好地解釋這些修持生圓二次第的必備知識,讓修行者更容易理解,底下我以普遍被傳授的《龍欽心髓前行》中的〈金剛薩埵修誦〉(底下簡稱〈金剛薩埵修誦〉)作為解說範例。〈金剛薩埵修誦〉的觀修被大成就者 巴楚仁波切仔細地寫在《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中,而《普賢上師言教》也普遍被翻譯成中文,就以中文版而言至少也有三個以上的版本,因此如果有興趣,修行者很容易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在這裡我只是簡單扼要地介紹它的觀修。

在儀軌一開始,首先是念誦一個「阿」字,安排「阿」字在開頭是有著很深刻且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說明了修行者此時必須讓自己先處在覺空無二的本然清淨狀態之中;簡單來說,就是在念「阿」的同時,身心放鬆,讓呼吸拉長,隨著念出「阿」的聲音讓自己的心進入一種沒有任何思維的狀況。這時候我們心是空無的、是沒有念頭的,但同時保持著覺知。這是佛陀第一個要告訴我們的事實,我們心的真實樣貌是覺空不二的。

之後,我們在覺空不二之中,開始觀想金剛薩埵佛父佛母,包括了他們的面容、膚色以及所有穿著的細節,觀想之後還必須刻意停醒自己,金剛薩埵佛父佛母是如同彩虹一般,顯現但是觸碰不到實質。這是佛陀要告訴我們的第二個事實,我們所有感受的本質都是不存在的。

之後,我們開始向自己所觀想出的金剛薩埵佛父佛母懺悔,告訴他們自己有多麼後悔,也同時表明要改過向善的意願,於是藉由持誦百字明咒向金剛薩埵佛父佛母祈禱的力量,他們降下了能夠清淨罪業的甘露開始清淨我們身上的罪業,於是我們的罪業就變成了污黑的髒水從身上的毛孔往外排出,向下流入地底。一直到所有的罪業都已經被完全清淨之後,我們變成如同乾淨的水晶寶瓶一般清淨透明。

然後金剛薩埵佛父佛母再一次降下甘露,給予我們灌頂加持,讓我們變成與他們一般神聖的金剛薩埵。之後自身所成的金剛薩埵從心間放出光芒,向上供養十方三世諸佛,於是諸佛給予回光加持,讓自成的金剛薩埵充滿智慧與慈悲的力量,變得更加燦爛耀眼。之後自成的金剛薩埵再次放出光芒向下布施並且救渡一切有情眾生,幫助他們罪業清淨,令他們也變成如同自己一般無二的金剛薩埵,而自他金剛薩埵所處的世界也理所當然地變成了殊勝清淨的剎土,之後在同為金剛薩埵的狀態下,一起念誦著金剛薩埵的心咒,咒音此起彼落遍滿了整個剎土,乃至整個法界。

最後,我們將觀想出來的清淨剎土化為光芒融入所有的金剛薩埵,自己周圍的金剛薩埵們也一一化成光芒融入自成的金剛薩埵,而自成的金剛薩埵也化成光芒融入心間的金剛薩埵心咒,然後心咒也由前一個咒字依序化光融入後一個咒字,如此最後僅剩下「吽」字,最後「吽」字再由下部逐漸化成光芒融入上部,上部則化成光芒慢慢融入虛空之中,於是藉由這個收攝次第的觀想,我們自然而然又回到原本覺空不二的狀態,而且比起一開始變得更加清楚明晰。

以整體的觀修來說,起初我們是從圓滿次第開始,之後進入生起次第,最後再回到圓滿次第的狀態,這就是佛陀要告訴我們第三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實【註一】,即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現象,不論是影像或是聲音,都是由覺空無二的心中產生、出現,最後再回歸、消失在覺空無二的心中。

此外,我們也藉此認識到佛陀並不在自心之外,自己的心就是真正的佛陀--法身佛,而色身佛則是從本質為覺空無二的自心之中生起,不論是日常生活、修行、成佛或者是利益有情眾生之事,這一切不過猶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幻起幻滅,沒有任何實際存在。

每當我們仔細、踏實且認真地修持一遍〈金剛薩埵修誦〉時,我們總是能夠一再斬斷自己的錯誤認知的習氣--認為自己所處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一切的感受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能夠持之以恆地踏實觀修下去,而不是只流於積累持咒次數這樣粗糙的修持方式的話,我們原本對所感知到的世界「執以為實」的習氣就會慢慢被削弱,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慢慢感受到這個修持所帶給自己從束縛中解脫的自在感,然而這不僅僅是〈金剛薩埵修誦〉這個儀軌有如此作用,而是每一個具足生圓二次的無上瑜伽本尊儀軌都具有這個作用。

很可惜的是,就如同文章一開頭所言,很多修行者因為上師沒有教授或是上師自己也不懂,因此在修持生圓二次第時只是單純地積累持咒數量,等到數量完成後再換另一個本尊儀軌繼續積累持咒的數量,事實上如果只是這樣的修持方式,那密宗跟淨土宗的念佛又有何不同呢?況且有很多修持密法的人自視甚高,以為能修持密法就是根器不凡,甚至還瞧不起老實念佛的人,這不是自相矛盾的天大笑話嗎?因此,凡是修持密宗生圓二次第的修行者都應該要了解以上所說的種種修持目的,把握住生圓二次第的修持核心,才不會變成流於形式的應付了事,也才不會因為沒有「感應」而換過一個又一個的修法;更進一步說,如果了解了生圓二次第所要告訴我們的事實之後,即使只是修持前行的〈金剛薩埵修誦〉也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就【註二】,這不是我個人的誇大之言,而是蓮師的金剛語所說,內心有懷疑的人可以自行閱讀《貝瑪林巴之生平與伏藏教法》書中的內容,自然可以清楚明瞭。

藏傳佛教的上師們經常過度貶低了前行的修持與見地,只是一味要求弟子盡快完成前行幾十萬次的數量,卻幾乎不曾教導弟子好好體會前行儀軌中,特別是〈金剛薩埵修誦〉與〈上師瑜伽〉,所蘊含的真正意義,於是弟子只是機械式地完成了前行,內心的習氣卻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其實前行的修持已經是完整的,見地上也是只差臨門一腳的見地,前行的修持最主要目的是幫助弟子能夠體驗到覺性的存在,然後再進一步學會反觀自心,無上瑜伽任何一個本尊法的目的都是如此,沒有例外,學會反觀自心是最後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所以只要沒有學會生圓二次第真正要教會我們的事情,不管你修的是哪一個特別殊勝或者是多麼秘密的本尊的儀軌,都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註一】

佛陀所教導的生圓二次第修法其實還運用了一個技巧,因為凡夫的心識本身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持續產生大量念頭,一旦如此做,凡夫的心識會很快感到疲累而止息,無法再產生任何念頭,於是在生起次第的大量觀想之後,修行者自然很容易進入無念而覺醒的圓滿次第狀態。

【註二】

正如上述,修持生圓二次第時所能達到的最高深層次為無念而覺醒的狀態,這種狀態並非覺悟,因為此時還有維持著一種細微的能觀者與所觀者二元對立的狀態,所以即使能夠長時間安住於此種狀態也無法解脫,修行者必須在此種狀態之中,更進一步去看能觀者究竟為何,此稱之為反觀自心。要能夠反觀自心才能夠真正明見心性而開悟,進入見道與修道。

這是一本關於佛法的著作,特別是關於認識心性教法的著作,包括從禪宗、淨土宗、密宗等等諸多教派觀點切入來學習心性的修持,閱讀此書你將能了解認識心性是如此簡單,連許多上師都未必知道的秘密都在本書之中揭露無遺,是冀望獲得即身成就之佛法修行者必讀之書,十分殊勝可貴,望有緣讀者珍之重之,也願有緣讀者能因此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