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體感】之一:砲彈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清晨,一陣不太尋常的巨大聲響砸落在下榻民宿的不遠處,大約每間隔十秒反覆持續如忘了關的鬧鐘。閩式古厝的木造屋樑及屋身應聲震動,棲身其中的我在夢與現實的恍惚間醒來,耳朵率先沿著扁窗透光的縫隙探向屋外,試圖尋找聲響來源。


住進這間一落四櫸頭形制的古厝即將滿二十天,約略掌握了聚落的空間安排,拼湊其中層層覆上的時代痕跡:洋樓、宗祠、風水池、防空洞、泥塑標語、頹屋內的菜圃。以打工換宿小幫手之姿到來、仍屬聚落資淺住民的我,被突如其來的陌生巨響炸起幾撮不安。我躺在床鋪按兵不動,拿起手機點開瀏覽器,直覺拋擲幾個關鍵字:砲彈,共機,戰爭。沒有最新的新聞。金門,炮擊,共機。谷歌把我帶向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秀出幾則深度報導。換到社群媒體,更新清晨五點半的即時動態,裡頭的世界也嗅不到一絲相關線索。爆裂聲持續衝擊,這到底是不是炮擊聲?無從確認的我,只得任由想像蔓延。


於是在金馬已解除戰地政務三十一年的此際,曾讀過的口述史文字成為想像著陸的憑藉,浮現在眼前與現實交疊。經歷過戰火與單打雙不打的金門人回憶道,他們能透過耳朵聽聲辨位,解讀砲彈落下的位置、判斷該往何處躲藏。我跟著回想白天在聚落活動時,曾瞥見的防空洞或緊急避難場所在哪裡?我又該怎麼在必要時順利地移動並躲藏?循著印象逡巡一回,只見殘存的碉堡和坑道入口在雜木的覆蓋下靜靜佇立,被堆放在記憶邊緣。


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開戰的八十五分鐘內金門島及周遭的烈嶼、大二膽島如雨般共落下了四十萬枚砲彈;其後單日炮擊、雙日停火的頻率,則一直持續到1979年才停歇。炮聲響起的那一天,島民也從未知的驚懼裡醒過來嗎?他們是如何面對此後火光四射的世界?


持續了約兩小時的巨響終於結束,我在恢復寧靜的早晨沉沉睡去。後來才從前一日金門日報的頭版一角發現兩格金防部公告,寫著實施砲火射擊的時間、範圍和地點。那天早上的震撼,正是距離所在聚落不遠之處,面向南方海域的砲陣地進行火炮對海射擊的演習。事實上,砲陣地每月約會有五至七天不等的射擊演練,在破曉時分劃破寧靜,搖醒周遭聚落的居民,將戰地歷史鏗鏘有力地推向眾人的記憶中心。隨著近年台海局勢與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動,炮擊聲搖動的是何種戰爭的提示?金門人在日常生活中反覆經驗著這道課題。


    Vivian Yeh
    Vivian Yeh
    Hsinchu, Taiwan|適應著變動,仰漂一般地浮在水上與水下的世界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